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俞孔坚:规划景观中国

admin 2005-09-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到处充斥着建筑垃圾,盲目地求高求大,生态设施严重破坏……城市环境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城市景观究竟要走向何处?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当今人类的宜居地?有这样一位专家长期关注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不但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

  到处充斥着建筑垃圾,盲目地求高求大,生态设施严重破坏……城市环境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城市景观究竟要走向何处?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当今人类的宜居地?有这样一位专家长期关注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不但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他就是本期的质量人物、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教授。
  俞孔坚博士的办公室很宽敞,四壁书柜里满是书。小半个房间被一张阔大的办公桌占据着,上面堆满各式各样的景观设计图。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棵榕树,枝叶繁茂,野味十足。在树盆下,散落着两堆榕树叶,半枯半荣,自然天成。俞博士的办公桌就摆在两棵硕大的榕树后面。他微笑着向记者介绍:“榕树是我国很普通的树种,我喜欢这类平民的植物。”
  在北京上地信息路上,在中国硅谷圣地,俞孔坚博士和他的榕树成为独特一景,依如他目前所从事的事业。

  专门为市长写本书 

  1997年,俞孔坚戴着中国第一位回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的头衔学成归来。怀着一腔报国热血,他走遍中国几百个城市,但看到的一切让他非常震惊:生态环境造到严重破坏,景观垃圾到处泛滥,葱郁的树被砍掉用以拓宽马路,以及污染的河水,干裂的河道……面对这一切,俞孔坚陷入深深思索。
  “许多城市流行一种暴发户意识,有钱不知如何花,把大量的湿地、草地铲除,建起豪华奢侈的建筑。把河流填堵,建起毫无人情味的大理石广场。劳民伤财啊!”俞孔坚在经过无数不眠之夜之后,理出一条思路:市长是一市之长,只有使这些决策者理解接受,如何重视城市实现绿色空间,保护自然的河流水系,对生态基础进行充分保护和利用等思想理念,城市才有自然环保的未来。
  俞孔坚开始不辞劳苦地奔波,不厌其烦地与多位市长深入交流。他在北京办班,给市长、部长讲课。他曾经给40多个部长连续做2个小时的报告,倡导自己的“绿色”思想。“现在好多城市景观都属于无病呻吟。我不只告诉他什么是错的,而且还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我从国际发展趋势讲起,然后讲到中国城市怎样才能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传道授业之外,俞孔坚还专门为中国的市长们写了一本书——《城市景观之路》。在书中,极富激情与才情的俞孔坚用诗一般的语言,勾画出自然的生态城市景象。这本书2003年第一版,至今已重印五次,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现在,俞孔坚正在给中央党校做可持续性规划,方案已获通过。俞孔坚愉快地说:“通过实施这个规划,中央党校树木可以用山沟里的循环节能水,不需要另外浇灌,循环经济在这里得到充分运用。”中央党校是中国培养领导人的地方,在党校做规划,展现他的白话景观,起到示范作用,俞孔坚可谓用心良苦。

  给景观披上环保外衣 

  2005年7月11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本年度专业奖项,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持的“反规划”之台州案例、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分别获得了规划荣誉奖和设计荣誉奖两项专业大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成立于1899年,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个世界性专业协会,目前有专业会员15000人,代表全美50个州和全世界42个国家的景观设计师。获此殊荣,就相当于获得景观设计中的“奥斯卡”。
  “稻田校园”是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址的景观设计项目。2002年,应邀主持校园景观设计的俞孔坚带领设计团队,提出了用水稻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让稻香融入书声的方案。最终的稻田校园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水稻之父袁隆平称赞:“育米如育人,稻香飘校园”。“稻田校园”传达了俞孔坚关于土地的忧患意识和无限深情,表达了反对追求华奢与奇异,倡导“白话景观”与寻常城市的理想。 “这也是对中国土地危机、粮食危机的一种应对。我们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好环境建设,还做得充满诗意、很漂亮。而不是花几十亿甚至几百个亿,来造我们辉煌的建筑景观。”早在2002年,他们设计规划的岐江公园就曾获美国景观设计荣誉奖,俞孔坚利用野草和生锈的废弃物、旧厂房,改造成公园、休闲地。
  多年来,俞孔坚在做景观规划时,更多的是注重城市的土地生态保护。在关于山东东营、台州的河流湿地问题上,他几经努力,最终说服当地领导走向生态之路。现在台州已准备把他们做的规划立法。将城市总体规划立法,实际上是把城市的生态技术设施立法,规定哪些地方不准建,永远保护起来,给人提供一个可持久的生态服务。俞孔坚还渴望把“田”种到城市。2003年设计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时,俞孔坚有一个获奖方案,一个“田”字,获得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时隔仅两年,当实用、节约的观念被倡导时再回头看,俞孔坚无疑是一位先行者。

  圆明园工程唤起民众环境意识

  重视环境保护,回归自然野趣,是俞孔坚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他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身体力行坚决反对。2005年4月初,圆明园防渗工程闹得举国不宁,俞孔坚是其中一个积极的反对者。“圆明园第二次扮演了悲剧的角色,而这种悲剧的意义却是积极的,正如当年圆明园被烧而唤起中华民族的存亡危机,兴起了100多年的民族自救和复兴运动一样,这次圆明园悲剧,唤起了民众的环境危机意识,并演绎为牵动全国人民的环境和遗产保护行动。”
  以俞孔坚为代表的许多教授,为圆明园事件的“合谋”行动提供了专业的知识武器。俞孔坚亲自去圆明园考察,发现大肆砍伐园中林灌和肆意改造地形地貌的工程,仍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他端着随身多年的相机拍下了一组组触目惊心的镜头。富有诗人激情的俞孔坚忍无可忍,“圆明园的工程错误并不仅仅是东区的湖底防渗问题,还有更严重的破坏遗址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包括西区大量林灌砍伐和乡土植被的破坏以及地形和护岸的破坏,也应该做出更全面的整改,恢复乡土植被,用对待遗址的态度来认真进行恢复工作。同时,有关部门应该从技术之外的法律、管理等各个方面,更彻底地纠正圆明园工程的违法破坏行为,给全国人民一个更圆满的交待。”俞孔坚的声音引起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重视,并专门召开了研讨会。
  在俞孔坚眼中,此次圆明园环保事件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我们连圆明园都守不住了,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对环境问题还没有觉醒。非常高兴圆明园能通过媒体、公众、专家和政府部门几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制止了对法律的蔑视、对环境不珍惜的行为。这是一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伟大胜利,无论对中国的科学民主进程,还是对环境保护运动来说,都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它必将在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让绿色长廊贯中华 

  我们要视江河湖海为朋友。在俞孔坚的很多规划设计中,都涉及到关于生态安全问题。“现在国土生态安全问题非常紧迫,最近全国都在抗洪防洪,为什么年年抗洪年年还洪水泛滥,甚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为整个思路有问题,认为堤坝做高了就没事了,其实是在临时抱佛脚,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我认为,整个国土应有一个国土安全保障防洪体系。它不是通过做堤坝来解决,不是单单地将洪水排到江海里。而是建立生态技术设施,使江河湖海形成一个完整网络,对洪水进行合理引导,让洪水留在这块土地上,为我所用。”
  俞孔坚提出“反规划”思想,以前讲规划总想着如何把城市建全,而不是,把维护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设施放在首位。“我们要有水系,要有完整的湿地,完整的绿地系统,人在绿色的环境中要有完整的活动空间,自行车要有自行行走的空间,而不是整天坐在汽车上,在高速公路、马路上行驶。”其实,俞孔坚的视野远不止于城市。“生态技术设施可以在不同尺度上使用,在微观尺度上,可以在10平方公里或小区里使用;在中观尺度上,可以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里使用;我希望更大尺度由国务院来制定战略,在国家的尺度上建立绿色网络。”现在,俞孔坚正带领他的团队努力去建这个网络,他考察大运河的绿色廊道,准备建立一个南北贯通的绿色长廊,把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综合实现。“沿着这个思路,现在已做完了东营,正在做武夷山市,还准备做山东荷泽市。都是用“反规划”的指导思想去做。当然把这种思想变成政府的可实施的行为,还需要让政府部门接受。
  “我原意与媒体交流,先进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不去占领社会公众舆论,落后的东西必然会在社会上泛滥。知识分子应变成公众的,把知识传达给社会,而不是限制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积极的态度,用积极的方法来改变这个社会,而不是消极逃避。”俞孔坚说:“在中国走向民主走向科学的时代,知识分子应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那样,走出学校,把大学搬到社会上去。”

  人物简介

  俞孔坚 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1963年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主攻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其主持设计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获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中山歧江公园获2002年度全美景观设计荣誉奖和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等。最新著作有:《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反规划途径》等。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