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克里斯·里德:“弹性城市”2012年度论坛

admin 2012-10-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认为今天的主题——“弹性城市”在现代的语境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几乎一半的人口涌入城市,我们景观设计师如何保持或重塑城市肌理以及城市生活就显得尤为紧迫。

 

    克里斯•里德 / Chris REED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责任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副教授]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俞孔坚教授邀请我来到北大。

    我认为今天的主题——“弹性城市”在现代的语境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几乎一半的人口涌入城市,我们景观设计师如何保持或重塑城市肌理以及城市生活就显得尤为紧迫。 

    今天这个议题的出发点在于我们的城市正经历着人为的改造,自然环境被人为控制,大地景观正遭受着破坏,它们的活力被工程化的方式所扼杀。这些引发了很多问题,不光是环境层面上的,还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影响。

    我认为这归因于之前人们对于自然系统的理解,即自然系统是可被我们掌控的软性存在。而新的观点是,目前在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自然系统中,生态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了解到,自然的活力系统正发生着改变,而生态系统的改变更是愈发剧烈。我想这些变化能够在景观生态或景观项目中得以体现。 
 

 

图1

 

    第一个案例是多伦多的Lower Don Lands项目(图1)。这是一个竞赛项目,设计要求是在一个交通基础设施的三角形地带中重构一片121.4hm2的滨水地带。场地中包括一条渠化了的、污染了的河流,一片大面积的、未完全利用的棕地,以及一个原工业港口。

    项目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为Don河建立一种标志性的身份认同感,并将之与重点河段的洪泛保护及河口地区的栖息地恢复工程进行整合;建立一种综合的城市设计框架,使之与新的开发、交通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创建活力的新开放空间,形成多模式并存的循环网络。

    设计方案以河流的生态及水文为出发点,沿河口地区建立起一系列软性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随之织入密集但通透的城市肌理中,在大型的再造环境中增添多种新的市民活动空间。现有的基础设施被重新加以划分、利用,将场地原有的工业历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不管是从形象方面,还是从功能方面,这都将是一座新的绿色城市:一个遍布活力四射的、市民广泛参与的、世界一流的社区与开放空间的可持续的大都市地区。 
 

 

图2
 


    第二个案例是台中“水文化”(Aqua Cultures)案例(图2)。“水文化”是一种创新性的公园模式,其将休闲、文化、水治理与生态多样性集于一体。台湾的年平均降雨量为2 467mm,比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年平均降雨量加起来还要多。尽管雨水丰沛,但50%的雨水都流失掉,主要是因为台湾陡峭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以及在低海拔地区大面积的城市化。

    这些严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台湾带来了一个创建生态水治理实践先进典范的难得机遇。通过对创新性与共生性水治理系统的整合,台中的最新的文化公园能够成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可持续水治理的范例。“水文化”是一台生机勃勃的水体及空气过滤机,促进了城市活动的开展。娱乐与文化活动在水体的周边展开,这里将成为人们乐于前往的目的地。

    第三个案例是明尼阿波利斯密西西比河滨水设计方案(图3)——这次竞赛中我和俞孔坚教授成为了竞争对手——这个项目需要对8.8km的密西西比河滨水空间进行重新规划。Stoss景观都市主义事务所的方案题目为“流线”(Streamlines),它并不仅仅是一条单一的沿河绿线,相反,这个项目涉及多条脉线;它唤起了人们关于那些在河边居住、工作,并与河为伍数百年的人们的故事和生活的回忆。它的建立源于密西西比河、明尼阿波利斯城乃至整个北美洲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命脉中的深厚历史和不断变化的身份特征。而且它使一系列良好的、可用的景观、绿色基础设施和以景观为基础的城市肌理落地生根。 
 

 

图3

 

    必须采用新的思维模式对这些公园进行规划,这样它们才能成为激发变化、生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公园绝不能简单地用开放空间取代持久产业。我们希望让开放空间和城市肌理能够继续起作用,使它们常年不闲置:它们可以蓄积并生产能源、种植/繁殖并出产食物、涵养并创造生境; 它们可以洁净土壤和水源;它们可以对废物资源进行重新利用,创造新的丰产型混合生态,以及新的、令人为之振奋的动人城市体验。

     谢谢大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