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林璎:反刍自然的艺术家

admin 2013-05-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每次提起林璎,都会提起她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她与姑母从未谋面,却遗传了其出众才华。她的设计充满了勇气,沉着和智慧,她懂得人生里的伤

  每次提起林璎,都会提起她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她与姑母从未谋面,却遗传了其出众才华。她的设计充满了勇气,沉着和智慧,她懂得人生里的伤痛和缺憾,更加懂得纯朴的自然才是最美的艺术。

  我感觉我存在于科学与艺术、艺术与建、公共与隐私、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交界线上。我一直努力在寻找不同力量之间的平衡,寻找对立面相遇的地方。——林璎

 林璎(Maya Lin),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林璎与美国“哭墙”

  说起林璎的作品,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越战纪念碑”,也被称为美国的“哭墙”。1980年秋,年仅20岁,还是耶鲁大学大三学生的林璎参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设计竞赛:为越战那些牺牲的战士设计一座纪念碑。

 林璎第一次去华盛顿考察地形的时候就有了灵感,她说:我有一种用刀将地面切开的冲动。回到学校后,她设计了一个看似像地面裂开,被掀起的一面呈“V”字形的纪念碑,运用了简单的黑色花岗岩,在碑面刻上牺牲者的名字。这个纪念碑就像是生者和死者之间交流的媒介,上面刻着不同年份牺牲者的名字,而当人们抚摸着这些名字的时候,黑色光亮的花岗岩映着人们的脸,映着生者世界的碧海蓝天、悠悠白云和青青绿草,而这些熟悉的人却已在一个我们无法接触的世界里了……林璎当时并没有期待自己会赢得冠军,反而忘记了这件事情。

  但是,就是一个这样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被当时的评委们评为天才之作,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不过一如很多知名建筑家的代表作都会受到争议,林璎的纪念碑也不例外。纪念碑落成之后受到了有些越战老兵的强烈反对,他们批评它为“令人羞辱的阴沟”,“难堪的黑色疤痕”。当他们得知这个作品的设计者是一个女性,而且是一个亚裔,就更加无法接受,因为越战的敏感本来就充满争论,而且这是一场发生在亚洲的战争,却由一位亚裔来设计,在当时看来充满了讽刺。一些诬蔑者不断侮辱林璎,媒体报章也歪曲事实,对林璎进行人身攻击。

  回顾起这段往事,林璎说,没有人教你如何度过那段充满压力的日子,但是她坚持她关注的不是政治,而是“人”。一场战争无论它的政治意义如何,首先丧失的是那些生命,林璎想通过自己的设计表达的不是歌颂政治,而是反思和人性。之后的审核当中,不断有人刁难林璎,要求改变设计作品的颜色等等。在最后的决定议会上,众多媒体、艺术界的专家和越战代表都在等待林璎最后的陈述,林璎平静的脸上显现了设计者坚持自我所独有的倔强和勇气,她告诉评委们她不会更改她的设计,她也不同意野蛮地将两种不同风格的纪念碑放在一起……最后,美国艺术委员会主席宣布林璎所设计的越战纪念碑依旧是最出色的杰作,并将在华盛顿建立。

  反刍自然的林璎

  在林璎的著作《Boundaries (交界线)》里,她提到“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愿望:让人们意识到自身周围的环境,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中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对我们精神世界的认识。”

  从上面不难看到,反刍自然是林璎的创作观点。林璎经常来往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1960至1970年代的地景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取得户外地景装置的创作灵感,和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海瑟尔(Michael Heizer)一样,她也偏好极简的作品表现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张扬作风。对她而言,地景作品应该是反刍自然的艺术创作,最成功的处理手法是将人为的痕迹隐遁于背景中,置观者于自然与人为的交界上。

  过去五年来,林璎一声不响地埋首于她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宏大的户外地景作品《汇流》——这是她反刍自然观点下的力作。在“系统化地景”展中,林璎特别出示了提摩斯酋长公园、清鱼场、沙卡加威州立公园等多组用夹板、压克力颜料、玻璃珠、贝壳、石膏、黏土不同媒材制作的模型和蓝图计划,让大家管窥这个野心大巨作。《汇流》创作的动机除了彰显前人披荆斩棘的功业事迹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他们的视野和文字的摘录,一路追踪周边景观的演变趋势,以帮助重整濒临灭绝的生态环境,和开创一个能够让现代人反映过去,思考未来的新契机。

  “什么正在消逝”是林璎的反刍自然的代表作之一,在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林璎把它叫做第五个或最后的纪念碑,她希望创作出一个超越形式的作品,可以是多场地的,唤醒人们对目前第六次物种灭绝的认识。这是一个环保协作项目,集合了科研机构、环保组织、作家、美术馆、制片人、摄影师以及艺术家在内的多方参与并贡献力量。李嘉诚基金会亦与“什么正在消逝”基金会合作, 进行一个名为“聆听大地的声音”生物多样性之旅的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作品,引发人们关注目前物种灭绝和栖息地减少的危机。它一方面提醒我们“消失了什么”, 亦同时提醒我们“可以做什么去保护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