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武汉市滨水区的开发与探讨

admin 2009-11-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滨水区即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城市滨水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和生态价值的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本文以武汉市滨水区为例,阐述进行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城市滨水区即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1]。
  滨水区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地带,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2-4]。
  1 武汉滨水区简介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的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的交汇处。山丘、湖泊、平陆相间,80%以上面积为平坦的平原地区。武汉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树种所组成的混交林是本市植被类型。
  1.1 武汉市滨水地区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和问题
  1.1.1 综合实力雄厚。武汉是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交通非常便利;水路航运综合能力位于全国内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科教事业非常发达,而且利用外资居中国中西部大中城市之首,拥有解决滨水区开发资金来源的良好条件。
  1.1.2 独特的城市特色。武汉因长江纵贯市区,将全市分为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长江、汉江两条大河与市区中众多的湖泊、山体共同构成了武汉“山水园林”城市特质。在城市东南部,主要是以大型湖泊为主体的风景旅游区;北部则是以汉口五湖等微型湖泊为主体的城市湖泊群。城市滨水区空间利于经营城市特色。 
  1.1.3 优厚的条件。武汉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对市区内的产业结构和原有土地使用功能作了较大的调整,在一些重要道路和重要地段,兴建了一批高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和大型文化设施,以及各类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
  1.1.4 不足之处。目前武汉市城区湖泊、河流普遍受到污染。城区水污染重于郊区,湖泊污染重于河流。由于水环境污染,导致滨水景观景质下降。而且缺乏优质景观地带,缺少滨水特 色和城市风格。无论是在长江或是汉水,由于防洪堤、防洪墙阻隔江景,使武汉沿江失去了滨江城市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色。
  1.2 滨水设计的特点
  1.2.1 交通流线安全而通畅。滨水区进行设计应考虑其内含的特殊因子———江堤,它既具有抗洪功能,又在客观上阻碍了滨江景观向城市的渗透。规划设计时应保留原有的滨江大道,并结合城市步行人流线路的立体综合设计,改变人行穿越机动车道进入景观带的不便,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利用架空部分解决了城市滨江景观带参观人员的停车空间。形成了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
  1.2.2 绿化系统的运用。绿化系统在传统设计中主要是以观赏为主,而在城市滨水设计加大了它的比例。如万科以堤内堤外整体契合融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空间,每一个绿色的节点称为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绿林围绕、绿廊成网”,形成“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的绿化格局。让市民能在平日的晨练、休闲中真真切切地感受绿色,融于绿色。
  1.2.3 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从我国长江流域迄今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遗址开始距今,武汉有人居住的历史约有3 500 年。在设计中,应结合武汉的历史文化传统及生活风俗,创造滨江城市生活的特点,扩大面向全市的滨江活动空间,丰富江边活动内容;将景观节点地区与城市空间交叉融合,适度布置亲水空间,加强人与水的零距离接触;对于游船码头,出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之外,也应该注重景观的功能。
  [NextPage]
  1.3 滨水区植被景观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水际景观设计要留出足够的透景线,尤其是在与城市中心区密切结合的滨水地带,更加提倡要保证城市景观与滨水景观的连续性[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要求景点之间视线通畅,而是应视滨水区的环境、功能和对景观效果的要求而定[6-7]。
  1.3.1 加强滨湖植物造景。水生植物和陆地上的植物在形态上差异很大,最能够体现滨水造景特色。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水生植物体现滨水景观特色的很少,而且所运用的种类也十分单一。除了配置最为常见的荷花、其它种类很少出现。虽然营造的是滨湖景观,但是不能只用水生植物,临近岸线浅水带或远离岸线的水域中的耐水湿乔木也能够表现滨水景观特色,栽植时一般采用不等距列植、丛植或林植等配置方法。利用水体周边植物的倒影造景也可以体现滨水的特点。
  1.3.2 利用树形和林冠线的变化。很多水际地段所配置的植物高度十分接近,从整个植物群落来看,林冠线近似于一条水平线,缺乏高低起伏的变化,降低了观赏价值。在植物配置时可利用地形或植物种类、年龄、配置方式的变化来加强植物群落的林冠线的变化。在树形的运用中,除了运用常见的树形之外,也应多利用其它的树形,如圆形、椭圆形、垂枝形、伞形等。
  1.3.3 植物的季相色彩变化。常见的水际植物运用的种类很少,虽有花灌木的应用,但是数量有限,草本花卉的运用更少,一般仅起点缀环境的作用。植物季相景观色彩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秋色叶和常色叶树种。除了秋季色彩比较丰富之外,在其他季节几乎都是绿色,非常单调。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当增加对草本花卉、花灌木以及色叶树种的应用,丰富各个季节的色彩。
  2 结语  
  从武汉滨水区设计可以看出,在进行城市滨水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 肖笃宁,郭明.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91-95.
[2] 马克平,刘灿然,于顺利,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Ⅲ.几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 (6):423-433.
[3] 吴承照.从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1998(5):10-13.
[4] 刘会平,唐晓春,蔡靖芳,等.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3):230-235.
[5] 吴承照,刘滨宜.游憩与景观生态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1):11-20.
[6]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