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论人性化设计对现代生态景观的影响

admin 2013-0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技术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外,还应该增强人与城市的血脉关系。设计不仅仅代表某种风格或者几种式样,它应该力图建立的是一种人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本源。

摘 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技术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外,还应该增强人与城市的血脉关系。设计不仅仅代表某种风格或者几种式样,它应该力图建立的是一种人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本源。

关键词:人性化;现代生态景观;人与自然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使得人口基数迅速膨胀,而由此引发了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精神需要与有限的社会资源间尖锐的矛盾。于是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各个层面推动起了一股现代主义的风潮。王受之认为现代主义的根源于社会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他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中阐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从客观上讲是工业化的成果,从意识形态上讲是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社会工程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内容是民主的、社会的、大众的、无产阶级的、批量生产的、低造价的、无装饰的、现代工业材料的、现代构造的。建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城市景观同样具备这些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大众的、批量生产的、无装饰的现代材料与构造。

  国内城市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大量的借鉴国外的现有成果与经验,已经深深的打上了现代主义的烙印。功能至上、形式单一、千人一面等问题十分突出。在国内如潮的建筑活动中,很多富有魅力的景观逐渐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昔日的记忆。北京四合院、上海老弄堂的大量消失不仅是一个城市文脉的断裂,更是人们情感的遗失。从另一个角度讲,巨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人口构成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城市同样的尊重。但现实是他们的需求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关系不复存在。

  在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时,对于城市景观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物质得获得或功能的使用,更需要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与物质,人与社会间产生互动进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体验。所以对于城市景观非物质因素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年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技术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外,还应该增强人与城市的血脉关系。设计不仅仅代表某种风格或者几种式样,它应该力图建立的是一种人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的和谐关系,是从内到外,从物质到精神的统一。为建立人与城市景观之间和谐的、统一的、血脉相连的关系提供理论的支持。《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城市理解为是人口聚集之地认为:“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和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的规模大,也更为重要。”《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城市是一个特定的市政自治体的类型,是比较密集的相当规模人口(2500人以上)的聚合体”人们对城市的理解各有各的不同,有的从经济、有的从居住、有的从文化政治的角度。我认为城市自诞生之时就是人类的聚居之处,居住、生活才是城市的本质属性。从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到原始村落的形成再到城市的出现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长期的被认为是一种敌对的关系,人们对于自身安全需求高于一切。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这就决定了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以一种人工构筑物———城墙将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一分为二而沟壑分明。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空间架构起到的是一种隔绝自然的作用,这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生存,身在其中会产生出安全、有保障等感觉,所以在当时这是“情感认同”的城市景观。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理想社会的梦想就是用大量的机械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寄希望于机械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柯布西耶就曾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于是城市景观设计也深深的打上了人们需要的烙印,机械化带来的均质、平等、标注化等特质深入其中。同样现代社会已经由“机械时代”逐步发展到“生命时代”,人们的需求、所认同的东西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城市景观上就是对生态、多样性的重视。

  工业革命是一道分水岭,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也急剧激化,在之后的一两百年人类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积累的总和,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极速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我们必须时时记住,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一样,决不能站在自己世界以上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颅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跟其他一切动物相比,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界规律。”这体现出了一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首先,人性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催化人的本性回归。机械是由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部件组装成的装置,消耗能源,可以运转、做功。它是用来代替人的劳动、进行能量变换、以及产生有用功。同时机械也有呆板不灵活的意思。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在人类的生活日益重要,甚至一度产生过唯机械主义论。时至今日“机械”一词不光代表的是机器或者是某种行为状态,而深化为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反思。

  “人的生活是一种高级运动,而不应是一种迫于外力的机械运动。用‘结果’和‘目标’来代替生活实则是一种‘异化’,是对生命过程的歪曲。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消除异化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真正的生活,而不断追索人性的冲动,使人们希望城市景观在这个消除异化回归本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景观设计研究的不应再是某种特殊的形式,而应当从人类自身的情感需要出发,创造出更新、更合理、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以景生情,以情动人,通过不断洗涤人们的灵魂,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从而解放人的天性。

  其次,能使人与城市景观产生血脉相连的共生联系。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城市与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共存共生的关系。人类的身体寓居于城市,但它更应该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的寄托之处。城市与人之间不仅仅是功能使用的关系,非功能非物质的因素同样重要。简单说,就是人除了能使用之外还能够喜欢使用,爱上在城市景观中的感觉,对城市景观产生精神、情感上的依赖。

  再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所得到的智慧结晶,“情感认同”的城市景观是一种宜人景观的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化的景观。风格、形式、材料、经济利益等统统被归于对人类自身需要的了解之中,是以整个人类为载体,以整个人类社会、自然作为对象进行的综合思考,是人类处理好本我与他人、本我与社会、本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的尝试。

  人性化的生态景观追求自然美,力图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对于自然的追求源于人类灵魂的深处,是在漫长的与自然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烙印。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生态景观对人与人、人与城市间的和谐同样重视,可以说对于生态景观是一个复合的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追求共存、互惠。从情感认同的角度讲,就是城市景观从生态的角度提供给人以和谐的体验,使人们愿意置身其中。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黑川纪章(日).共生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诺曼k.布思(美).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