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

admin 2006-12-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从历史沿革的广度与深度,从时代发展的脉络与特色出发,描述了我国城市雕塑总体发展状况,强调城市雕塑创作已经进入“规划时代”这一鲜明主题,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的、内在的要求,城市雕塑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城市雕塑只有上升到“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框架模式,才会展现其真正的魅力;而另一方面,城市雕塑要体现思想性与文化性,展示浓郁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鲜明的城市性格,城市文化是城市雕塑的灵魂,是城市雕塑规划的重要的必须基质。

  引 言 (Introduction )

  艺术,以其特有的形式和方法,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愿望,折射出智慧的思维之光,昭示着民族的审美追求,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信息。在人类民族、社会、生活的构建中,不是说得出的语言,写得下的文字能留下世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建设世界的足迹,独具风采的艺术形式同样可以以意象的感召力和美的震撼力表达着灿烂夺目的世界和五彩纷呈的生活。
  城市雕塑这种独具特色的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渐渐的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靠拢,并正真地融入总体城市规划中,逐步地反映出对其进行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与迫切性。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成了不可分割的两个实体。现代的城市雕塑是紧密结合城市规划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进入了规划的时代,城市规划统领起城市雕塑的建设与创作。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相依相融,不可分割,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

  1.城市雕塑

  1.1 城市雕塑概念

  1.1.1 概念解析

  城市 city
  城市的定义依据其侧重点不同,有着多种多样的说法。从地理学上说,城市被认为是相对永久性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从规模到重要性都大于一个城镇、一座村庄。地理学家拉泽尔说:“城市是占据一定地区,地处若干交通线集合点的永久性人类集居区。”
  经济学上城市是工商业、贸易、金融业集中、发达之地;社会学上城市是共同风俗习惯、情感、传统的集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又是流动移民的驿站和稳定的中心集散地。 尽管城市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城市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1.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集合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中心。2.城市是一个集中之地,是人口、资本、消费密集之地。3.城市是比城镇、农村等聚落更高级,基础设施更健全的所在。
  所以我们可以将城市定义为: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军事等集中和发达之地,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区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雕塑 sculpture
  雕塑是一门由来已久的立体造型艺术,它选用一定的材质,用“雕”和“塑”的手法,创造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雕塑大致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雕塑的制作材料有泥、木、石、砖、铜、陶、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属、合金、化工材料等。雕塑艺术以纹理、结构、造型等空间构成手段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它自身极具美学欣赏价值,具有唯美动人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它还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包含着含蓄且深刻的思想性。通过小小的雕塑,可以折射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思想与人文特色,可以强有力的表达人类的情感与心声。雕塑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城市雕塑 public sculpture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初的公共艺术就是指城市雕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共艺术的范围得到了逐步的扩大,它包括人们公共生活空间中所有可以艺术化的东西,企图让人们在生活的任何角落都能发现美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城市雕塑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它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娱乐性、宗教性五类。城市雕塑作为一门公共环境艺术,它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环境因素。城市雕塑要充分的融入到周围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反映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装点出城市最美丽的一隅,传承城市的气息风貌与历史文化。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 

  1.1.2 城市雕塑特征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of  public sculpture’s characteristic) 

  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光造型给人以美感,裸露在大自然下,任何视角、任何时点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并且其传达的内在思想丰韵也是至真至纯的,符合人类最彻底、最核心、最本真的人文精神。
  城市雕塑作品符合大众共有的审美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城市雕塑作品与建筑物、街道绿化、广场空间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城市景观。
  城市雕塑的某些特性明显区别于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它必须具备高度的公共性,是作为客体存在于公共环境之中,其欣赏者才是城市雕塑的主体因素,城市雕塑不完全是个人的艺术行为,它必须服从于公共环境所需,服从于公众的审美需要,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情感取向;而别一方面,室内雕塑、架上雕塑的创作完全是由雕塑艺术家主宰一切,雕塑家对雕塑作品有着绝对的发言权,雕塑作品是置于高高的陈列处供人鉴赏的,艺术家与作品构成雕塑的主体因素,其创作不受其他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欣赏者被置于客体的地位。从雕塑家的角度来说,城市雕塑是主体,对于市民与欣赏者来讲,城市雕塑是客体。
  但当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受到公众广泛好评,成为公认的典范之作,成为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地标后,其主体地位将大大提高,欣赏者更多的置于客体地位,对其进行观摩、瞻仰。

  1.1.3 城市雕塑的功用

  在我国,城市雕塑整体上强调缅怀历史、发扬传统、倡导文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审美享受等。有关城市雕塑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及功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1.3.1 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 the demand of urba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城市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前发展的必将结果。城市作为比乡村、城镇更高级的聚落,更发达的所在,汇聚了尖端的科技与工业文明,前沿的信息与精神文明,汇聚了素质更高的人口群体,更先进、便捷的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在这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展现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过度拥挤的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生态失衡等;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压抑乏味的城市环境空间,让人们希望拥抱自然,拥抱艺术;人们渴望着更美好的生态绿色家园,渴望受到精神上的抚慰,希望压力的舒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城市居民呼唤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享受,呼唤更舒适悦目的城市空间。

  1.1.3.2 经济价值 economy value
  城市雕塑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经济投资点。城市雕塑和其他城市建筑等共同构成城市高雅美丽的环境,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受到优越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美的精神,城市雕塑的存在影响了周边环境,提升了文化形象,产生了视觉空间的凝聚力,这就创造了一种对于环境的投资潜能。
  城市雕塑又和其它文化或艺术产业一样,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城市雕塑的美观与恢弘气势,可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与力量,比如位于荷兰鹿特丹市的(被摧毁的城市),雕塑作品所塑造的呈半跪式作挣扎状站起的巨大人像,在愤怒中发出无穷呐喊的力量,具有深深的心灵震撼力,已经成为了在战火中被摧毁的城市以及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人类的象征。
  城市雕塑在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活跃或繁荣热闹的现代城市可作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是城市的旅游观光景点,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欧洲许多国家,城市雕塑都是该国城市人文景观的重点,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如巴黎、雅典、罗马、米兰等,都以其独特的城市风格和雕塑,在旅游方面,给国民收入带来可观的一笔。
  举一个鲜明的例子,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为这座小城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却使其一举成为 20 世纪最大的亮点城市之一。古根海姆博物馆也如同美丽的悉尼歌剧院一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整体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玲珑自然,奇特美观,主体建筑临水而建,与周围街道、桥梁完美合一,形成一幅绝佳的城市巨型雕塑景观,毕尔巴鄂也因此名声大振,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其对经济的拉动是不言而喻的。

  1.1.3.3 文化功能 culture function
  城市雕塑既可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又可作为该民族文化积累的产物。雕塑述说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和传统,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们的无限追求与执着信仰,展现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城市雕塑,城市建筑等,都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
  所谓文化,本质上是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物的总和。雕塑作为人创造能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记载了文明风风雨雨的历程。民族的历程刻凿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之中,各民族用不同的雕塑美表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价值,积累下人类最宝贵而本质的精神财富,使得文明的开拓得以永久地发展。城市雕塑一旦成为独特的艺术价值,就可作为民族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意义长远。

  1.2 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现状

  1.2.1 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沿革及与西方城市雕塑的特征比较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璀璨辉煌,其作品数量之多,门类之丰富,技艺手法之高超,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雕塑史可以上溯到久远的原始社会时期,这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作陶器,制作玉制、骨制的雕刻品,这大概是最早的雕塑作品了。从文明之初开始,雕塑艺术不断的发展沿革,演绎出多彩的中华文明。中国古代的鼎等祭祀器皿和其他日常用具多是精湛雕刻品,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中国古代的建筑附属雕刻品、陵墓雕刻品、佛像雕塑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亭台楼阁多雕梁画栋,家具及其他用具也是玲珑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佳作。中国灿烂辉煌的城市雕塑反映出中华雕塑艺术的不俗成就,体现着特有的东方神韵。
  中国雕塑史的发端早于建筑史。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有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无论中外,雕塑一直是建筑物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与附属物。
  如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屋脊上的吉祥鸟兽、富贵纹图成为中国古典建筑最鲜明靓丽的特征,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西方,自城市雕塑兴盛之始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就被广泛的用于广场、教堂、宫廷建筑上。雕塑与建筑结合,不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而且可以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增加建筑的人文、艺术气息。在构造整体环境的空间美感上,建筑雕塑有时可以起到主导作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建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据考古发现记载,我国的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6000 年以上,湖南澧县大溪山挖掘出土的城墙遗迹,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城市的繁荣史伴随着殷商古都、春秋时期战国的七雄诸侯国,一直延续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代。
  随着城市的出现,公共艺术自然随之而出,如最早出现的木头路标、石头路标,直到后来的门标、城门、城阙,这即是最早的城市雕塑,而且是最醒目、最具有标识性的。放眼望去,远处的城门、城阙、城墙既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导向牌,又是一个城市文化艺术的载体。随后出现的图腾(鸟类、兽类、鱼类等等)、吉祥物(麒麟、龙、狮子、虎等等)及祭祀礼器等都是用来作为公共活动的物品和象征物,显然就属于城市雕塑这一艺术门类;更勿论繁多的陵墓雕塑和纪念性的碑、坊及后来的道教、佛教塑像等。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例如各国语言、文字就各不相同且类别复杂、繁多)其雕塑艺术也各有着自己民族、区域、时代的鲜明烙印和存在形式,如古埃及和尼罗河两岸的金字塔、石身人面像,中国的齐长城、秦长城、隋朝大运河都有遥距万里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又都属于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画艺术与西方的油画、版画等都表达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对视觉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发挥,如西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赤裸裸的,是直接的、开放的、表现的,而东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含蓄的、中庸的、间接的,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西方裸体艺术横行,而东方较多长袖宽衣、缥缈的人像、神像、佛像等。
  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上下波动的,她有着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城市的出现必然产生城市公共艺术,而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最重要、最直接、最原始的造型艺术。城市雕塑尢如价值一样,她自身是稳定和绝对的,而她的发展兴衰则如同价格一样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兴盛时大兴土木,艺术昌盛,城市雕塑彰显、突出其‘显性’的一面;衰退时其建设停止也就表现出其“隐性的一面”,此时城市雕塑停止了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但总的来说城市雕塑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生长着。。。。。。
  由此可见,中国城市雕塑是世界城市雕塑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为什么要让东方人的眼睛全变成西方人的眼睛,东方的思维方式变成西方的思维方式呢?这是崇洋媚外的极端表现。至此,有人会大讲西方人用科学的解剖方式来绘画和雕塑,而中国人是纯属凭感觉,仅靠意象而已,没有科学依据,观察方法也不科学、不严谨等等。
  那么我要反问一下,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华佗就成功地实施了人类第一例脑外科手术,你能说华佗不懂人体解剖,仅凭感觉在人的胪腔内大刀一挥么?难道中国如此准确的人体结构解析图——五行针炎图示是人们信手涂鸦的么?
  由此可见,对东西方艺术的理解,对东西方城市雕塑的理解就如同中餐和西餐的比较罢了,怪不得连中国农村里的老百姓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专制的封建帝制与宗法等级制度,使中国城市雕塑没有更好地体现其应有的公众性、开放性。
  中国城市雕塑大多应用于上层阶级的皇室苑囿、器具陈设、装饰物品,或者作为宗教、祭祀的表现载体,或者置于帝王将相陵寝中为其歌功颂德、扬名立万。反映老百姓生活、思想心声的城市雕塑作品数量较少,大多作为世俗生活中建筑、物品的附属物,寄托了人们渴求吉祥、平安、富贵、多子的美好愿望,或是反映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家族兴旺的美好夙愿,同时中国古代城市雕塑作品体现了东方独特的艺术神韵,造型优美,手法超群,反映了中国雕刻艺术的不俗成就。
  近代的一段屈辱史使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归于停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雕塑艺术重又获得了新生,但面临着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的接轨,面临着发展现代城市雕塑的问题。在最初,中国城市雕塑中红色战争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一些革命英雄纪念碑、纪念像,矗立在各大城市显要的位置,矗立在具有纪念、凭吊意义的革命圣地之上,树立起弘扬革命英烈业绩的不朽丰碑,这其中有不少精益求精的精品之作,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集中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演绎百年风云,记录了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百年光荣历史。革命题材有它记录历史、教育、启示后人的作用,具有深刻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后人,成为民族精神的光辉写照,它的精神力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必将光照千秋。倾注着雕塑家热情与激情的纪念性城市雕塑作品,成为了革命战争岁月的见证者,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与纪念意义,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明写照,有效宣传了城市形象。
  西方城市雕塑在近代获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城市雕塑艺术水平还是城市雕塑规划与建设都取得了骄人成就。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为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奠定了浓厚的人文基础,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被置于和建筑物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之相辅相成。它与建筑的功能、特点相联系,聚焦大众的视线,成为城市的标志,强化了城市环境空间的主题。
  欧洲现代城市雕塑十分注重与环境的融合,注重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传统,重视雕塑作品的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如挪威奥斯陆〈生命公园〉中的雕塑群,以人体雕塑为主,有秩序、有层次、有主题地放置在公园中轴线上,这些表现生命的主题雕塑,给人以人生的思索与思想启示,让人不由的探寻起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真谛,人类情感的尽情表达与释放给每一位面对生命的人以震撼的力量。雕塑家把欧洲古老传统与现代艺术思潮及挪威民族风格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雕塑作品的艺术水准。
  欧洲大量城市雕塑作品与传统建筑物、建筑空间密切融合,与特定宗教、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宗教建筑上的雕塑作品及建筑周边雕塑景观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特色;再如一些市政广场的景观,多体现了建筑功能与城市历史文化,结合整体环境氛围,庄重而典雅,有文化的厚重感,有力的诠释了建筑功能性,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纵观西方城市雕塑作品,我们可以明晰的感受到欧洲城市雕塑的历史延续性、文化传承性、审美连续性,构成欧洲特有的城市雕塑视觉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越来越多的被冠以“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的称谓,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又被称为“景观艺术”。“公共”的概念,在意识上最早源于中国的夏朝(尧、舜、禹传帝位所遵循的“禅让之制”,大禹治水拯救万民,都是中华文明之初公共意识最佳的例证),在概念上形成于春秋时期(各路诸侯铸坛为盟,推举共同的霸主,此仪式即为“公共”事务,此“坛”即为“公共”性雕塑之雏形),大规模开展与推广“公共艺术”则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核心意义是让最广大的民众都拥有享受艺术美的权利,提高民众生活品位,提升城市的艺术内涵。
  现代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不过短短的四、五十年,20 世纪七十年代末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创作,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发展拉开了序幕。1982 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的成立和 1984 年举办的“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城市雕塑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兴盛之路。
  近年来,政府对城市雕塑建设日趋重视,从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了扶持,且制定了城市雕塑建设相关法规,努力规范城市雕塑市场。各地纷纷掀起了城市雕塑创作热潮,其积极性与努力度前所未有。城市雕塑艺术活动也纷纷亮相,展示出新时期城市雕塑艺术的强劲生命力与非凡创造力。大型城市雕塑艺术展览与城市雕塑宣传推介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国外雕塑大师的作品也饶有趣味的摆在了国人面前,让我们可以直面这些西方经典的雕塑作品。同时东西方雕塑艺术的碰撞、交流,也增进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使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雕塑艺术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内容亦更加多元丰富。
  当前中国城市雕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塑事业欣欣向荣,一大批雕塑家纷纷涌现,城市雕塑作品遍地开花,雕塑技法中西合璧,异彩纷呈。中国城市雕塑事业空间繁荣。

  1.2.2 中国城市雕塑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弊端。
  首先城市雕塑作品立意不高,思想性与艺术性平平,没有太多有感染力、有生命力的作品问世。
  这就要求我们雕塑工作者提高文化修养与人文思想修养,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生活积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抓住时代进步的脉搏与时代思想灵魂。
  城市雕塑造型呆板,缺乏外在美与内涵,缺乏新意,有的虽精雕细琢,但却是毫无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平庸的雕塑工艺品。毫无建设性、不加消化地模仿西方城市雕塑;互相盲目的借鉴抄袭,相互雷同,令人产生视觉上的厌倦与审美疲惫。城市雕塑的艺术性越来越低,一些快速工艺炮制出的所谓“城市雕塑”摆放街头,没有丝毫艺术性可言,做作而无趣,违背了城市雕塑艺术价值存在的“唯一性”,就如同造物主没有让世界上生长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城市雕塑创作群众参与度、关注度不够,要形成广大公众与城市雕塑工作者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城市雕塑创作的监督、批评、管理,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模式。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雕塑创作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脱节,没有足够重视起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雕塑没有与外部环境、城市人文气质相协调,所以收不到应有的审美效果,没有真正体现其“公共”性,也不考虑其“融入”环境的特性。这些都影响、制约着我国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使大众对城市雕塑表示出失望与遗憾。城市雕塑与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雕塑家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等的艺术共识,雕塑作品的个性与城市文化的共性因素,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风格的结合与升华,艺术家与公众审美意识的统一,雕塑语言的使用和设计导向,将是城市雕塑规划发展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城雕规划建设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我们匆匆地接受了西方体系化的现实主义雕塑思想,而来不及探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建设问题,忽视自身的特点,漠视本土文化,妄自菲薄,只求追赶国际,而结果导致虽“洋为中用”,却用得不伦不类,缺乏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流失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不符合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面对如此种种问题,城市雕塑规划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与迫切,注重其与本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契合,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华民族,适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雕塑事业。城市雕塑规划,刻不容缓。

  2.城市雕塑规划

  2.1 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基础

  2.1.1 城市规划与城市雕塑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计划,它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依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全面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确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事业,合理组织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城市的发展做出纲领性的指导与蓝图描绘。城市规划要立足现实,体现长远,要有科学性与可实施性,要有战略性和目的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龙头。

  城市雕塑规划 public sculpture planning
  城市雕塑规划就是将城市雕塑上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紧密结合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同时又是城市区域规划或控制性详规的重要配合和分项规划。
  优秀的城市雕塑规划必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景观文化和公共艺术影响力,其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又与城市建设、管理协调一致,有力地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提升城市综合魅力。

  2.1.2 城市雕塑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总体规划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前瞻性的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城市总体规划描绘出了未来城市更加完美的图景,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严密、周详而科学的给予了城市最精确的描摹,成为城市建设的策略依托与理论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可以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面貌与一个城市的命运,与一个城市的特征与风貌休戚相关。
  城市雕塑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考察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构、各种社会资源及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城市性格品质,经过全面、系统化的构思、创意设计,形成科学、文化、生态、发展的综合规划体系,形成全局性的雕塑艺术意象组合形式,这一整体上的城市规划区域雕塑群落的形成,须具有高度的历史人文切合性、地理环境切合性与思想主题切合性,要追求城市大空间形态上完美景观效应。城市雕塑规划必须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及区域特征,必须考虑周围空间的尺度、色彩、文化背景及竖向设计、场所位置与视觉特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城市雕塑的创意选材、表现形式、色彩、材料、时间、空间是城市雕塑规划的必备基础,城市雕塑规划要反映城市雕塑的艺术特征和城市规划的技术要求,要融合本土人文情感、环境因素和场所功能因素等。
  城市雕塑须注重其公共艺术性,注重与周围环境和人文氛围的一致性,城市雕塑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公众心理与审美取向、城市地域特色。城市雕塑规划是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管理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和法律基础。

  2.1.3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要求

  鉴于城市雕塑已经进入“规划时代”的前提要求,城市雕塑不再是政府与个人一时兴起的激情所为,而是需要统盘考虑,全面部署,需要立项审查,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将城市雕塑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打造经典城市雕塑景观。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把城市雕塑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在城市雕塑建设中一定要尽早地编制本市的城市雕塑规划,避免无序、杂乱的城雕建设,制定近、中、远期规划,坚持环保、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注重本土文化,倡导先进、科学、和谐的精神文明主旋律。

  2.1.4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化推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结构、功能越来越复杂和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公众对城市文化形象、公共艺术、生态景观等要求越来越高,公共艺术突兀了其重要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更加多样化、系统化,不仅仅是一个地点,一个街道、一个广场,而是整个区域、整个城市的系统化的文化配套和景观基质。城市雕塑规划建设是彰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

  2.1.5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发展要求

  城市雕塑只有走上规划之路,才能够克服其建设与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有碍观瞻的垃圾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的发展才能实现科学、有序、良性的高效发展模式。只有对城市雕塑实施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城市雕塑分布的自然性、系统性与合理性,才能避免城市雕塑设置的杂乱无序,才能使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完美合一,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其建设和管理功能。避免了没有科学论证的诸多的城市雕塑乱建乱摆的行为,使城市雕塑发挥它应有的环境审美效应。城市雕塑固有的公共环境艺术效应,使其必须考虑周围一切环境因素,只有通过城市雕塑规划,才能真正地突显城市公共艺术审美效果。

  2.1.6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科学要求

  城市公共艺术是以城市雕塑为核心的公共艺术体系,是建立在造型艺术基础之上,它快速、广泛的发展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具有科学规范、艺术创作特色,具有生态环保、持续发展、历史文化表征和城市形象代言特色,需要一个强大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及法律支持基础。只有城市雕塑上升到规划的高度,公共艺术才能真正发展壮大,其公共性、公众参与性、艺术性才能得到保障和发展。

  2.2 城市雕塑规划的模式规范

  2.2.1 城市雕塑规划的规范

  城市雕塑规划是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的专项规划,她具有整体系统化、科学发展化、人文思想化的特征;她是以城市雕塑为核心的公共艺术创作、建设、管理的理论指导和法律基础。

  2.2.2 城市雕塑规划的规范元素

  2.2.2.1 城市规划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考虑城市各分项规划及其他详规及城市设计,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准确的法律依据。

  2.2.2.2 城市空间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建立在城市现有空间和未来竖向设计基础之上,现有空间包括山体、水系、建筑、道路、地下等三维空间尺度,空间动态与静态特征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因素。

  2.2.2.3 城市文化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以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品质、性格形象为规划基础资料,必须突出、彰显本土文化和城市形象品牌。

  2.2.2.4 造型、色彩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注重城市雕塑本身造型形式和材料构成,注重城市环境色彩和雕塑色彩配置设计。

  2.2.2.5 公共艺术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考虑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组成结构和发展方向,她有别于单纯的雕塑艺术,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场所仪式性、公众参与性。

  2.2.2.6 生态环保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建立在生态、环保、节能、安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避免人为的光、声、气、型等环境污染。

  2.2.2.7 持续发展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制定近、中、远期规划,避免大跃进式一窝蜂上,要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她具有长远发展弹性,她具有永远实施不全的完美发展特性。

  2.2.2.8 爱国教育元素
  城市雕塑规划必须树立鲜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旗帜,考虑到城市雕塑的标志性、精神文化性、寓教于乐性,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2.2.3 城市雕塑规划的基础要求

  城市雕塑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在城市各功能区组团划分基础之上,如商业区、休闲地带、旅游区、住宅区等的分区,对各个区域的位置与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绿化、公共景观艺术反映到城市雕塑规划中来,突显场所功能与文化特色。
  编制城市雕塑规划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城市近期与远期的城市雕塑建设,使城市雕塑建设有步骤、有序列的合理推进,由此可以有效杜绝城市雕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了城市雕塑景观中较多败笔的存在,从而有力的指导城市雕塑建设。

  2.2.3.1 对城市地理系统与城市功能特征的理解
  城市水文、地势、地形与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是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河流、山川的状况与趋势往往决定了整体城市发展的脉络与特色,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最基本框架。
  地理因素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情况。城市地理与自然因素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参考项,它奠定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基础。
  城市雕塑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地理、自然因素也是其必须参考的因素,城市雕塑本质上就是环境艺术,城市雕塑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外界自然因素。
  其次是物化的地理因素与方位坐标轴、区域参照物,如主干道路、交通枢纽、区位特征等。尤其是贯通性的主干道路、具有显著认知性、标志性的中心点,可以构成城市总体规划的骨架,同时也支承起了整体城市雕塑规划的骨架。在实践中,主要以城市接点与中轴骨架为依托,结合区域内的场所功能特色与历史人文特色,得出城市雕塑规划的选址点与创意模式。

  2.2.3.2 对城市公共场所与与公众心理的了解
  城市雕塑在特定的选址点,如主干道交叉点,市公园或城市车站、广场内,需要对人流及公众的心理特征有所顾忌。主要参数有人流的数量、频率,人群分布特征,人群情感、心理特征等因素。
  当然人流与公众心理是与场所功能有着天然联系的,不同的位置、场所特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群积聚与人流效应。这也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尺量大小与体积特征以及城市雕塑的内容与形式。

  2.2.3.3 对城市建筑群落空间特征的分析
  城市雕塑规划中,周围建筑物特征也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周围建筑物的功用,如是商业写字楼建筑,还是大学城或是群众的公共文体休闲中心,这又是场所功能性特征的直接体现;其次是客观因素,建筑物的立面几何特征、布局特征、天际线特征都要考虑在内,城市雕塑的大小、色彩、立体造型的选取要与之相衬,起到烘托整体景观,增加视觉美感的效果。将建筑与雕塑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构思综合雕塑景观。

  2.2.3.4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
  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雕塑中的人文特质与城市气质、风貌是相互依存、相互照应的。城市的历史人文是城市雕塑创作的重要依托,是城市雕塑取材的主要参照。城市雕塑需要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体现一种精神,展露一种思想。

  2.2.3.5 对城市雕塑空间形态的控制
  雕塑的高度、长度、宽度三者之间要力求舒适、适宜、优美、得体,这就对雕塑的造型有了更高的要求,雕塑作品要保证观赏者在不同的、多变的角度下欣赏,都能给人以造型美感,不光是正面,而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都能保证其视觉审美效果。
  城市雕塑置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其观赏视角就更加繁杂、多变,自然界的阴晴会影响自然光照效果,近而影响城市雕塑的外观欣赏,夜晚中灯光与阴影交汇的效果也会使其与白天的欣赏效果有些许差异。这些都会形成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审美差异,雕塑创作中要事先考虑到这些影响造型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尽量保证其造型的完美性,考虑其综合的观赏效果,不能以偏概全。
  建筑物、路网特征、雕塑作品、欣赏者、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人文气息是城市雕塑规划中的重要参照项。

  2.2.4 城市雕塑规划的基本模式

  a.主要由城市规划建设部门选择具有城市雕塑规划设计能力的单位
  b.规划单位需要有科学的人员组织结构,主要由城市规划师、雕塑家、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美术师、文案策划人等各种工程技术、文化人员组成一个规划设计班子,其中学术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学术水平、经验、思维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c.规划前期需准备城市的基本资料,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旅游规划、开发区规划及各种区域详规和城市设计,另外还有城市的文化建设现状资料,城市对外宣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资料,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雕塑规划要求及设计深度。
  d.规划途径主要由管理部门主持规划要求说明研究座谈会,由规划局、建设局、旅游局、文化局、市政园林局、财政局等主管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文化人士、规划权威、雕塑家、美术家等组成,规划设计单位参加,进行讨论、交流、研究、建议、指导。
  e. 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现场实地勘探和研究、搜集资料、统计整理,进行实地的感受、接触、融入、思考。
  f. 整理出大体规划纲要、主要设计思想意向及概念性设计方案,与建设管理部门交流、讨论。
  g. 根据建设管理部门意见进行调整、深化,整理出基本的规划文本、综合说明书、单体创作草稿,形成会审前讨论稿送交业主审查。
  h.根据讨论稿意见形成最后的正式规划文本、电子文件、综合说明书、图板、雕塑小稿(约 30cm左右)、DVD 演示文件,所需材料数量由业主定,招开规划会审会直至原则上通过为准。
  i. 规划文件原则上通过后,上报市政府及相关单位,最后形成法律文件而生效实施。

  2.3 城市雕塑规划的技术和方法

  城市雕塑规划涉及到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文化、山体水系、公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说城市雕塑规划是一篇文章,那么城市雕塑则是每个段落的中心句或过渡段,它可以总领整个城市的特色,阐明文化思想主题;可以开启一个景观,也可以收尾一方景区;可以自由穿插点缀其中,于柳暗花明、幽幽然中领会全段的主旨与意境;它也可以承上启下,使景观各自独立又相互联贯。这样文章才会和谐有序,才会让人易懂爱看。城市雕塑规划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每一个音部与音位都要奏出和谐的音符,这样才会有总体旋律的唯美与壮丽。无论城市雕塑规划这篇大手笔的文章如何写就,其编制技术与方法都必须是科学、合理、有序的。

  2.3.1 城市雕塑规划中的分类与宗旨

  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制定比较完善的城市雕塑规划。结合历史文脉、城市现状布局,对城市雕塑主题定位、布局、结构、层次做出纵深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2.3.1.1 城市雕塑规则原则上以此六项为宗旨
  a.展示时代新风,弘扬民族精神。
  b.纪念古今名人,教育启迪后人。
  c.重大事件记录,传承城市文脉
  d.展示文化艺术,打造城市人文气质。
  e.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公共艺术。
  f.注重生态环保,倡导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城市雕塑建设总量并不多,且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布局分散杂乱,存在着城市雕塑与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在色彩、风格、尺度上不相协调的问题。以后以重点地段、重点街道、重点广场为主要着眼点,作好大型城市雕塑作品规划,积极、稳妥的发展城市雕塑规划事业。
  城市雕塑规则要有前瞻性、指向性,积极引导,合理推进;城市雕塑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城市雕塑规划;城市雕塑创作要结合环境综合设计,要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要重视其生命力,反对粗制滥造和“文化缺乏症”。

  2.3.1.2 城市雕塑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a.主题纪念性雕塑:
  一般气势宏大,主题鲜明,往往要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场所,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性公众活动的足够空间。这类作品一般都要在所处环境中占主导位置,对环境氛围的形成发挥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有较大的尺度,让群众一进入环境空间就能看到,主要以革命题材和重大事件为主。
  b.广场标志性雕塑:
  弘扬时代精神,展示特色景观,具有标志性与象征性。此类雕塑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心声与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公众的理想追求与精神风貌,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城市文化的主题。创作上思想内涵丰富,有比较大的体量,雕塑在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占据显要、主导的位置,发挥统率和聚焦的作用。
  c.公园绿地雕塑: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考虑各种题材的雕塑小品。
  d.建筑装饰雕塑:
  配套于主体建筑群落之中、之上的装饰造型,和建筑结构立面共同构成城市的空间艺术景观。
  e.园区环境雕塑:
  学校、风景区、开发区等环境雕塑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公共艺术性,点缀、装饰、抒情、激励是此类雕塑的特征。
  f.宗教雕塑:
  主要分布在各种人群集中的寺、庙、院、堂中,是宗教教化的工具,如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场、基督教的经堂等。
  g.专题展览雕塑:
  传播城市雕塑艺术与文化,提高大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了解度与鉴赏力。

  2.3.2 城市雕塑布局参照与大体要求

  2.3.2.1 在总体布局上,可以参照以下原则:
  a.紧密结合并服从城市空间景观系统;
  b.紧密结合城市用地功能的原则;
  c.紧密结合城市生活和市民活动的原则。
  结合城市空间景观特征及总体城市设计,明确“点、线、面“的雕塑规划设计结构。结合城市空间景观体系和城市肌理结构,着重强化景观文化特征.提出具体的城市雕塑发展框架, 进而提出雕塑规划设计主题构想。

  2.3.2.2 城市雕塑设置的主要着眼点:
  a.水系景观带
  作为城市颇具灵秀与韵律的水系地带,是城市一扇景观窗口,是城市最靓丽的衣饰,可以以此地段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区、沿水商业开发区及住宅区,以滨水的天然地理优势,打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可以考虑设置休闲绿地公园、主题公园、街区公园及中心广场、商业广场等,以这些“面”为依托,打造城市雕塑规划体系。在城市雕塑的设置中,要考虑生态性、亲水性及充分的环境融合性,保持一种自然、清新的风格。整体景观要彰显自然生态特色与地域人文特色。
  b.城市主要对外出入口
  这里是人流汇集,人口往来频繁之地,天南海北的人在此穿梭不断,是城市的文明窗口与重要对外宣传阵地,可以打造有城市地标含义的城市雕塑景观。在城市雕塑规划中,要体现其大气磅礴的气势,要体现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其对城市充分的代言性。此类雕塑一般多反映时代特色与城市新风,多反映城市最有力的历史人文表征,体量较大,恢宏壮观。诸多著名城市都有在其重要出入口打造出举世闻名的城市雕塑杰作的先例。
  c.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点
  这是弘扬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地域人文特色的主阵地,也是城市游览圣地。在此处设置城市雕塑,应就地取材,以历史事件发生地或特色纪念地的人物、事件为核心,给人以揽胜、追忆、仰慕的精神陶冶效果,打造出城市闻名于世的雕塑艺术旅游亮点。
  d.城市广场及重要景点
  城市广场是市民休闲及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消遣、娱乐佳所,放一些贴近大众,富有情趣的雕塑小品;或是大型纪念雕塑,主题雕塑,设雕塑公园,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在具有开发潜质的城市崭新休闲旅游区与城市重要景点,城市雕塑既可以体现清雅静谧,又可以体现时尚浓烈,两者兼而有之,有效的进行城市雕塑的艺术穿插,可以起到良好的艺术品位提升效果,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及旅游景观热点。
  e.重要公共活动场所
  山体公园、绿地公园亦是市民休闲及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们健身、漫步、赏景、参观的地方,丰富多姿、内涵深入的作品,不一而足,定会成为人们难忘的回忆。它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起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艺术审美效果。
  f.城市主要接点
  这是树立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是城市最光彩引人的部分,汇集的人流量也最多。所以可以打造出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很鲜明的特色雕塑带或雕塑群。此处主要着眼于城市区域人文特色与街区特色,使城市雕塑作品与其特色、气质合一,使城市雕塑作品与城市周围环境高度和谐统一。

  2.3.2.3 城市雕塑创作的要求
  城市雕塑规划一般以大型城市广场、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为纽带,以庭院、街心花园、小游园、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接点为基础,形成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a.历史文脉传承要求:
  城市雕塑要有代言性,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性、文化性,要能够引起视觉注意,聚焦大众的视线,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城市雕塑是活着的城市文化,更应体现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城市雕塑作品一定要传承城市鲜活的历史文脉,这是一座城市个性与特色的标识,是城市的内在灵魂,也是城市雕塑文化性的展现。
  b.建筑尺度要求:
城市雕塑设计要结合场地空间大小,考虑与周围建筑尺度关系,具有一定的观赏间距。雕塑的体量特征要依场地空间特征为参考物,观赏的间距与角度要以最佳舒适度、适宜度为准,保证视觉最佳效果,确定雕塑空间占有度及其大小。
  c.材料与环境协调要求:
  雕塑材料及色彩必须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在与建筑物、建筑广场的融合关系上,也要实现刚柔相济,城市雕塑的材质与色彩要与建筑空间材质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材质互动与材质相互衬托的效果,给人留下生动鲜活的审美效应。
  d.空间造型要求:
  雕塑造型形式应结合主题内容,根据周边空间、色彩、环境风格而设计出能融入整体的“生长”性雕塑,设计出思想意识强、渲染力强的公共艺术。
  e.思想艺术性要求:
  城市雕塑要有高度的艺术性。根据表现的主题不同,可以展现城市文脉与文化底蕴,可展现城市精神与气质;可以反映平实的生活情趣,市井人生,生活百态,五味杂陈,尽可融于雕塑之中。
  可以以纪念性或突出某种鲜明主题为内容,进行专题创作。融会时代精神、民族气质、地方特色。
  挖掘深层次人文精神,注意地域特点,利用当地的人文历史、民间传说,体现城市内在的独特文化
底蕴。另外,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可以因地制宜,创造出新颖、独特、立意深远,富有感染力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2.3.3 城市雕塑规划注重开放性效果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它发生的场所是一个开放的,由公众参与、认同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特质,城市雕塑面对的空间往往是人流很多、视域开阔的开放空间,所以城市雕塑要有形体、视觉的开放性,多角度视域的观赏方式,公众的介入等特征;对观赏者的接纳程度上,它必须面对、接纳多层次对象的需求。都市的广场、公园、车站、街头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具有舒缓压力,使人感到愉悦放松的功效,城市雕塑作为重要景观应该让人感受到环境的优美感、自然感、生命感。
  城市雕塑应该形成公众视觉焦点,它是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性产品,城市雕塑出于艺术家之手,但必须得到某一公共区域的精神认同。地域的认知、社会文化的表达、空间造型、材质与环境的互动、公众心理情感等因素均是城市雕塑创作的内在动力。
  城市雕塑不光只考虑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与其他外界条件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可以参照材料科学、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等自然学科。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可以使生活其中的人们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将其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使公共艺术与公众对话,艺术与人们进行审美互动,城市雕塑作品要有可及性、参与性。
  城市雕塑规划设计中要突出作品与环境依存、融合的关系。通过实地的观测、考察,以自然元素的联想、材质的默契、造型的呼应、比例尺度与节奏的把握为要点,使作品与环境浑然一体。

  2.3.4 注重城市雕塑规划效应

  城市雕塑不仅自身有着艺术美与思想感染力,有效的对其进行规划,还可以自然地对空间加以分隔,形成多维城市空间,产生丰富且有韵律感的视觉审美效果。巧妙的布置雕塑,可以使雕塑起到导引转折点的作用,吸引视线,聚焦目光,加强空间的序列感或轴线感,极大地丰富空间。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与公共环境及周围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很大程度来源于它的共有空间艺术。树木、喷水池、长椅、广告牌、电话亭、街灯等,实际上也具有雕塑的审美特征,如果从更广义上讲,建筑物所展现的优美外形与几何轮廓,也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一体的特殊雕塑,将城市形态和都市空间加以立体地、整体地规划与艺术构成,这是新形势下对都市环境审美的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建筑、公用设施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城市整体美学要求。城市雕塑应该和谐的置于城市环境之中,在造型、颜色、材质、绿化、铺地等诸多环节上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造就整体艺术氛围。城市雕塑作品要恰到好处的体现其艺术主题性与激活思想的意义。
  城市雕塑这一艺术性的空间环境分割线,创造出巧妙的流动空间。后工业化文明创造出城市,但城市又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奴隶与附庸。“城市居民丧失了接触自然环境和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水泥、钢铁、玻璃等建筑材料无法摆脱的僵硬、冷漠感,使城市雕塑在空间环境内起到了适当的调和效果。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规划空间的布局单单体现了城市整体的几何构造与功能组成,为城市的人流、交通提供了一种现实的便利,给人的视觉以明晰、简洁、有序的观感。人们自始而来的一种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向往,对艺术美的追求,始终牵动着都市人的情感神经。碧草蓝天,浮云流水,富有音乐韵律的艺术美,滋养、抚慰着人们的心田,这应是现代城市一种极需的人文功用,这必将拉近人与城市、自然、真善美的距离。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以一种巨大的、沉默的艺术感染力展示在世人面前,诉说着都市人的精神信仰。

  2.3.5 城市雕塑数量、规模的控制

  城市雕塑规划中城雕作品放置数量与规模也要做到疏密有致,位置要考虑充分,做到恰到好处,过多过少都不是适当的做法。摆放过多挤占了城市太多的空间且引起视觉的繁乱,太少则缺乏了城市的艺术美,使雕塑作品的审美功效不能够完美展现。城市雕塑作品摆放适当合理,在整个城市景观环境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激活整个区域。 城市雕塑建设中的数量、位置、规模等参数都是在综合分析现有城市雕塑资源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结合地域人文特征,经过充分构思后形成的,这是城市雕塑规划所反映的内容之一。
  城市雕塑不再是盲目的见缝插针,随意的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想建多少就建多少,不是主观随意的在一个地方任意摆上一座雕塑。城市雕塑规划对城市雕塑发展给予科学、系统、有序的指导,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段内城市雕塑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雕塑的分批、分片建设步骤,将城市雕塑建设用规划的语言描述,使城市雕塑建设的“规划性”体现出来。城市雕塑要明确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其依托,尤其是城市雕塑拟建选址点的选择、认定,城市雕塑创作题材的选择,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及历史人文传承特点,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城市的时代风尚,得出最醒目、最鲜明的主题创意。
  城市雕塑建设要从总量、规模上实行严格的把关与控制,一定要避免建设中的盲目性,使城市雕塑建设各环节都能够制度化、体系化,使其有序开展,合理推进。城市雕塑的设置一定要实现恰到好处,尽力避免带给人视觉审美上的瑕疵。
  对于大型城市雕塑的建设,尤其要审慎、严谨,主题创意、材质选取、造型设计要经过充分的方案论证,做到与城市建筑物、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做到情景交融相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境。

  2.3.6 城市雕塑规划探索

  在明确民族文化理念,认清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迫切需要意识创新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从规划角度做好城雕发展工作,以迎合当代城市发展需要。城市雕塑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3.6.1 协作策划
  城市雕塑建设不应该像盲人摸象一样,不把握整个城市构建的整体,从而形成张冠李戴、画蛇添足般的城市雕塑建设效应。城市雕塑作品指哪儿打哪儿,随心所欲的放置,城市总体形象就不可能是美观且富有品位的,城市雕塑本身的艺术审美效果也会大大下降。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美学、历史学方面的专家等都应共同参与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保证城市雕塑规划的科学性与和谐性。

  2.3.6.2 制度管理
  我国的城市雕塑目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更多的建设管理都只是依靠地方政府或决策人的行为,虽然个别经济发达城市作了城雕规划的探索与开发工作,但有关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规范性文件或制度还没有辐射到全国,城市雕塑规划急切呼唤相关规范与条例出台,形成科学高效的城市雕塑规划模式或样板,以此指导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工作,使城市雕塑规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确保专业学术机构对其真正行使管理与监督权,将城市雕塑引向合理有序的发展轨道。

  2.3.6.3 文化理念
  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一直处于互动的过程当中。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存在形式和内容,而城市建设的价值提升了城市人文方面的思考。我国当代城市设计很多还是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理念,强调标志性雕塑建设,对于城市雕塑规划的思考欠深,缺乏主流意识。考虑中国现代雕塑的当代文化处境,把握好城市雕塑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加强对传统人文主义文化的解读和转型创作,充分利用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用东方特有的艺术感觉方式和艺术思维方式构建城市文化价值,用世界文化来解读传统民族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国自己的雕塑文化意识。

  2.3.7 城市雕塑规划中的管理机制

  要制订城市雕塑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从城市雕塑主题创意、招标发包、竞标发布、专家评审、市民评议、公示、陈列、淘汰、保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由各地城雕委牵头,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参照世界发达国家城市雕塑成功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客观公正的城市雕塑评判标准。
  在创作宗旨上,城市雕塑作品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反映大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特质,体现深深的人文关怀,反映真善美,实现艺术性、思想性的高度统一。雕塑作品要推陈出新,富有新意,富有时代的精神元素与符号价值,要将一切创造美与和谐的公共艺术创作技巧吸纳进来,为我所用。
  将城市雕塑与周围环境进行整合,综合规划,全盘考虑,努力制订出一套实用、科学的城市雕塑规划成功模式,探索城市雕塑规划成功样板,不断的总结经验,使城市雕塑规划建设理论更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急需相关的规则、法规对它进行规范与约束,这样才会促使城市雕塑建设向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会有力的指导未来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设。
  城市雕塑的立项、设计、制作和安装等程序,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城市雕塑是社会公益事业,大型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雕塑建设,积极促进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建立,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城市雕塑建设。立项上,提交申请立项材料应包括雕塑题材、建设规模、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及所在地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
  城市雕塑审批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级重大题材和重要政治主题的城市雕塑,区县标志性城市雕塑及一般性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设计可以采取邀标、招标、广泛征稿等多种形式;城市雕塑设计批准后,要确定用地范围,城市雕塑管理部门要监督整个制作、实施工程,保证质量。建成后组织专家验收;城市雕塑建成后,原则上按照“谁建设、谁维护维修”的原则来进行,保持雕塑的完好和整洁。
  目前各城建规划局都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主要节点、中心区、景观带规划出城市雕塑设置区域,有些地方还有雕塑主题公园、雕塑规划带的立项与建设,形成城市雕塑系统网络框架,在城市各个重要公共空间,布置有力度的城市雕塑作品;各有关部门也在开展各种城市雕塑艺术宣传、推荐活动,提高公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关注度,提高大众的公共艺术审美水平;城市雕塑管理部门积极出台相关规则、法规,对城市雕塑建设一系列程序进行监管,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市场管理,并组织专家、学者对现有城市雕塑进行普查、评审,清理整顿粗制滥造、无文化品位、有损城市形象的“垃圾作品”。有些地方探索出了一套成熟且公开透明的程序,即“招投标征集方案——专家初评选出入围方案——入围方案公示——公众评议——反馈创作者——产生最终实施”,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有力的保证了城市雕塑创作的水平。

  2.4 中国城市雕塑走入规划时代

  建国之初,城市雕塑规划还是一处令人感到十分陌生的领域。中华民族有古老的园林艺术,有辉煌的中国石窟艺术,有秦始皇兵马俑,有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群,但城市规划与城市雕塑规划的概念,却是广大城雕工作者所未知的领域。我国城建在最初基础薄弱,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还很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亦数量匮乏;建筑物造型呆板,色彩单调,布局结构很不完善,缺乏现代城市气质。
  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建设也拉开了帷幕,城市雕塑艺术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史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创作热忱,城市雕塑在建国后即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雕塑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拥有的更多的创作源泉与创作题材,城市雕塑建设正以革故鼎新之势,健康、合理、有序、稳步的发展。
  以日益强大的城市建设事业作铺垫,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也开始启动,并愈来愈得到城建部门的重视,各大中城市纷纷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出单独的城市雕塑规划,并且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历史时间段出发,分别做出综合的城市雕塑景观意群构想,立足于城市整体布局结构,着眼于城市自然景观特色与历史人文特色,从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纵深延长度,描绘出整个城区的城市雕塑规划布局图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雕塑是体现“规划”性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进入了规划时代。
  城市雕塑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如不顾城市历史人文特色,盲目的建设一些现代感十足的大建筑、大景观,背离了城市整体气息与人文底蕴,反而成了城市建筑的反面教材;城市景观建设相互模仿、抄袭,千城一面,丝毫没有反映地域色彩,成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灾难,使城市失去了个性标志,迷失了城市的自我,这一点必将对整个城市建设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城市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与风格,这是城市建设的悲哀。在城市雕塑景观打造上,与周围环境欠和谐统一,忽视了雕塑的艺术品位与人文价值,景观缺少自然生态性。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水平的提高,城市雕塑规划也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城市雕塑规划中文化特质与地域特色越来越得到重视,一方面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遗迹,使城市保持其个性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打造出现代时尚都市风情,让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新成果、新观点在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现,让城市跟上现代文明的发展步伐,即有历史遗韵,又有现代风采。

  2.5 中国城市雕塑规划实例

  目前,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将城市雕塑作为重点的公共艺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使城市雕塑的发展上升到制度化、科学化、理论化的高度,各大城市纷纷开始编制城市雕塑规划,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鼓励雕塑建设的奖励政策及细则等方面的努力,统筹规划城市雕塑建设。
  2005 年 8 月 12 日,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在此次会议上,由哈尔滨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通过了全国著名雕塑专家的论证。该《规划》将利用“两环、三点、四带、五轴、六园”的雕塑布局形成哈尔滨城市雕塑的主体框架。
  《台州市城市雕塑规划》于 2004 年 12 月正式委托中国美术学院编制,该规划根据城市雕塑与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相结合的原则,以台州市重要区域功能特点、城市自然风貌、城市文脉肌理、城市空间结构等内容为布局空间参考元素,提炼筛选归纳形成雕塑景观规划区,形成台州城市雕塑规划“六线、一区、多点”的框架结构。
  2005 年 7 月《长沙市城市雕塑规划》(2004—2020 年)进行了评审。《长沙市城市雕塑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格局、历史、绿化、交通、社区和旅游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区、二园、两带、六轴、多心”的点状分布、线状延伸、面状扩展的城市雕塑空间布局结构。
  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缺乏有力度的城市雕塑作品,缺乏震撼人心,能够闻名于世的城市雕塑杰作,这与上海这座繁华的中华第一大城市的形象很不相称。为此,上海市政府于 2004 年 7 月批准了作为上海城雕建设“四大工程”之一的《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2004-2020)》。整个上海城市雕塑的建设脉络沿着“一纵二横三环”展开,即黄浦江,苏州河、延安路高架,内环、中环和外环。世博会雕塑广场项目、上海城市雕塑公园是上海城市雕塑建设中的重头戏。
  我国的城市雕塑建设已由“品质时代”走进了“规划时代”, 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看到了城雕规划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雕规划的逐步完善、成熟,城雕作品“精品少、垃圾多”的局面将逐渐成为历史。

  3. 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 urban sculpture planning and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3.1 城市文化的概念

  文化 culture
  简单来说,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知识、信仰、风俗、价值观念与规范等。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具有象征性、连续性及历史继承性、多样性、共享性、复合性等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的内涵可以阐述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 传》),这是中国传统概念中对“文化”两字最深沉的注解,具有中华文化的气质与风骨,体现了中华文化厚重的积淀,博大的思想情怀。

  城市文化 city culture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城市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城市文化在城市长期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凝聚而来,它成为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与人文特质,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文化得以延续、发扬的过程。城市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气候性、时代性等特色。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汇聚之地,孕育出各自鲜明的城市文化。上海受外来文化与临海的地理位置影响,具有时尚、现代气息与海派文化色彩,是“东方的巴黎”。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城,拥有恢宏大气的皇家建筑群,具有威武庄严的帝王都城遗风。北京独有的京味文化特色体现了其传统民俗的多彩、浓烈;同时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尤其体现了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特性,有着浓郁的政治、文化氛围。
  城市也有各自的脾性与气质,有其历史文脉的传承。南方小城多灵秀淡雅,恬静安详,像静静流淌的泉水般舒缓、多姿,充满柔情;北方的城市多具有雄壮的史诗性与阳刚气概,凝重内敛,直率热烈;东部城市繁华明丽,西部的多苍凉雄壮,有着古老神秘的色彩,幽奇峻异,卓而不凡。城市雕塑作品恰恰是城市历史文化与文脉的重要表述载体,准确、醒目、恒久。城市昨天、今天、未来的光辉之处都可用城市雕塑来翔实记录。

  3.2 雕塑及公共艺术的审美功效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urban sculpture &public art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作品以立体实在的造型,塑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与深刻美感的三维空间艺术。雕塑作品古今传承,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从人类蛮荒时代起,就有了古人用双手与智慧塑造的精美陶器及骨、玉器。雕塑艺术走过漫长岁月,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一部无字但具体可感的史书,是用石头及青铜写成的人类编年史与文明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者。一座杰出的城市雕塑,可以成为一座城市最有吸引力的标识,成为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的代言,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这种无形的艺术价值可以跨越时空,永久的存留下去。同时推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与城市形象宣传效应。
  城市雕塑作为艺术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质,它可以颂扬历史人物,展现当代杰出人物风采、缅怀先人,弘扬时代精神、展示城市风采,代言一种精神气概,一种时代朝气。或具象的写实,平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物,历史的现代的风物都可以诉诸于城市雕塑;或抽象化概念化,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趣与独具的精神象征,它是外在形象美与内在精神美的高度统一,具有其它艺术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随着城市雕塑艺术理论与创作技巧的发展,城市雕塑的外在美感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提炼,城市雕塑也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的公共审美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在这个物欲充斥的社会中,商业化的一切使我们呼唤和谐,呼唤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人文关怀与人文境界最完美的展现,诉说城市最动人的故事。
  城市之所以让人留恋,大多在于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雕塑撷取城市最显著的人文特征用美的形式加以渲染、提炼,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由此突显。城市雕塑是完全开放的,它如此自然、洒脱的置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具有最广泛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思想的沙漠,是一处没有爱与温馨的地方,也不会是舒适宜居的城市,城市文化更多是一种城市内在气质美,它灵秀且典雅,给人以言说不尽的韵味。
  中国古代雕塑是关于历史文脉,文化信息的一种传达方式,而城市雕塑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推动者,它或是城市人为了弘扬一种精神,以鼓舞人奋进,或是一个新的观念的表达,不断在城市空间中唤醒一段记忆,调节人们的心绪,触动视觉,启迪思想。 总之,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营造人文景观,展现时代风貌,反映文化底蕴,揭示民众情感, 倡导人类精神,是适应城市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艺术形式。
  世界上杰出的城市雕塑作品折射出它永久不灭的艺术魅力, 《被摧毁的城市》是饱受战争摧残、蹂躏后站立起来的人民最形象的精神写照,它发人深省,令人感同身受,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审美力量;屹立在里约热内卢城郊山巅之上的耶稣基督雕像伸开双臂,俯瞰全城,象征着对人类所怀有的无限怜悯和博爱,以及对人民获得独立的赞许和祝福,早已超出了神像本身的宗教意义。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内涵与更广的大众影响力。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物、城市街道、公共绿地相互映衬,相互统一,和谐有序的构筑城市最美丽的景观。特别是在时下,城市雕塑的概念为“公共艺术”所取代,一切公共休闲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景观构成物都可以用艺术造型与艺术美的形式,来创造出更美丽的大众生存空间,达到一种最佳的环境舒适度,让自己的身心充分的得到陶冶。人们可以随时处在艺术美的包围之中,将都市生活的压力与乏味都忘于脑后,都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不再是一片嘈杂与纷扰,而是心灵的休憩之所,这将是每个都市人最美好的愿望与期待。绿树繁花、鹅卵小径,清清河水,如茵的草坪,美丽的艺术景观,富有层次与变化,与城市地理人文紧密契合,是非常令人神往的一番境界。
  我们可以从西方城市雕塑的成功范例中获得一些更加鲜明的公共艺术审美印象。其一是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世界级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是公共文化氛围与公共交流空间中最美的一道景观,是建筑艺术实现雕塑艺术美的成功写照。在悉尼美丽的班尼朗岛,于碧海、蓝天、绿树烘托下,如白帆、贝壳、花瓣般美丽的剧院外形轮廓,让人不由得将其与澳大利亚唯美的生态自然风光联系起来,使人想起细软的沙滩,水草丰美的澳大利亚大草原,更想到热爱自然、热爱大海、开朗热情的澳大利亚人民,表现出澳大利亚的民族气质与国家品格,带给人自然生态的渴望、远航的梦想与鲜花的祝福。总之,悉尼歌剧院成了悉尼市的象征与缩影,甚至代言了整个澳大利亚。其二是位于芝加哥中央广场的〈火烈鸟〉雕塑,高 15 米,材料为红色钢板,它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模样,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其庞大而又空灵的形体与周围的立柱形现代建筑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但作品的线性造型又与建筑的直线感构成一种内在联系,使其有着视觉审美中的协调统一之感,整个空间环境非常富有生气,显得壮观明丽,活泼生动。法国巴黎的市郊德拉方斯新区是公共艺术改造成功化的又一鲜明范例。由于它太商业化的功能设计,使其未免有些呆板单调之嫌,在其中放置了一些单纯、稚拙但充满情趣与轻松愉悦感的公共艺术作品,缓和了浓重的商业社会气氛,给冰冷的广场空间增色不少。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亦是使人舒缓身心的游乐工具,充满着奇幻、奇巧的色彩,大大增强了广场的可及性与参与性,体现了人性化的公共艺术设计思路,给人留下亲切难忘的印象。

  3.3 城市文化之于城雕规划 (the city culture reflected in the public sculpture planning)

  雕塑在我国虽有悠久历史,但古代雕塑作品或为满足皇宫贵族所需的工艺品,或为各种建筑的附属之物,起着装饰与美化作用,或是佛像石窟雕塑艺术。中国传统城市雕塑艺术更多的处于低调、隐性的存在状态,不像西方城市那样,拥有浓厚的城市雕塑艺术理念。起初我们盲目的仿效过西方大都会的规划模式,不顾生态性与大众需要,建一些大广场、大草坪及整齐划一的人工绿化、人工景观。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必须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地域特色为出发点,打造有个性的城市景观。现代文明除了呼唤继承、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弘扬地域文化外,还在呼唤着人文意识与人本精神,重视人的精神、情感呵护,注重对人的尊重,注重人的价值。
  科技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们由于无知而带来的经济发展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自然离人们越来越远,人们要求亲近自然,与自然界水乳交融。这些要素必须反应到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来,并进一步反映到城市雕塑创作宗旨与方向上来。
  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是与最广大的公众形成的互动审美效应,所以公众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了城市雕塑的审美效果。城市雕塑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人文背景,必须考虑大众对城市雕塑艺术美的接受理解力,这有待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公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营造出具有人文素养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公共艺术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艺术家要与广大公众积极对话,达成审美上的共识与一致,这是一个长久而渐进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与积极配合。
  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天然自在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我们要充分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与自然规律,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大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最珍贵的栖息地,是最合理、最适当的存在,破坏生态系统只能使人们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此河道要尽量保持天然驳岸与天然植被、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有效的保持水土流失。城市留下的历史遗迹与特色风物,一定要给予保护与保持,因为这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文明的印记,是城市的名片与内在特质,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城市宝贵的人文资源名胜,具有巨大的无形精神价值。我们要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让城市天更蓝,水更美,树更绿。让人们在城市街头漫步时,能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与美的感染。
  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成为区域内最醒目的景观,成为这个区域的标志与象征。它凝聚了文化,附着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给人以激励、鼓舞、启迪、纯化,给人以美的触动与艺术的感染。
  近年来对生态景观设计的注重,对公共空间艺术性的强化,让人们体味到亲近自然与环境审美的美好感觉。景观、公共设施、城市雕塑注入了自然气息与文化内涵,除了舒适悦目性与景观效应外,文化艺术的份量也越来越重,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灵气与韵味。城市雕塑点亮了整个城市的艺术光芒。城市最优美的故事,最动人的传说,最负盛名的人物,以至一切优秀的文化符号与特征都诉诸了城市雕塑,这必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雕塑具有深切的文化内涵,具有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独特功效。城市雕塑折射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反映城市历史进程与历史变迁,见证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历史传承的文化特质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思想者,它传达着一座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城市雕塑成为追溯城市发展史的城市文明承载者,成为城市灵魂的主要铸就者,近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它血脉相连,息息相通。例如美国纽约市的《自由女神像》,它象征着自由、进取、热情奔放且一往无前的美利坚人民,成为美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象征。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雕塑作品印记了深深的文化履历。城市雕塑规划是表述城市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最有激情、活力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规划中文化的传承与人文内涵的孕育是极其重要的,城市雕塑一定要反映城市文化,传播城市文化,反映时代的心声与时代的要求。
  城市文化是城市生命力与活力的最佳诠释。一座没有文化、没有艺术的城市正如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样,呆板乏味,缺乏人格魅力。如果一座城市只有摩天大楼和大广场,只有鳞次栉比的商业街,那它就是缺乏人文内涵与舒适温馨感的冰冷都市,其品位与形象在人们眼中必是非常淡漠的,即一座繁华中的思想的孤岛与沙漠。在反映城市文化上,最直观、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当属城市雕塑或者说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以唯美的艺术形式诉说城市最动人的故事,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城市的特色与闪光点一览无余。通过城市雕塑就能很快的读懂一座城市,读懂它丰富的内涵与内在丰韵,感受到城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文化传承。
  城市雕塑是非常严谨的艺术创作,从立意、构思到主题形成都要体现健康、清新与高远,材质的选取要和作品反映的主题紧密相关联。城市雕塑创作不光要反映时代,还要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与人文需求,为此需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新气象,关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将最前沿的时代信息,最大众化的声音捕捉到,经过智慧的灵光闪现,创作出城市雕塑佳作,让它成为城市的思想闪光点,城市的文化标志物,这正是城市雕塑艺术家的任务。一座城市将会因为优秀雕塑艺术的点缀而变得活色生香。成功的城市雕塑活化了一片绿地、一方街区,正如画家的生花妙笔,以点睛的手法,使整个环境注入艺术美与生命力,有了生命律动与思想火花的跳跃。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环境美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公共艺术渐渐成了大众热爱的艺术形式,民众公共艺术意识渐趋觉醒与提高,城市雕塑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与艺术品味,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与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能够展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人,颂扬其历史功德,展现其高风亮节,同时用来教育、激励后人,使市民增加自我荣耀感。历史纪念雕塑成为人们了解城市文明的窗口,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历史的重要形式,成为城市对外交往的名片,有效的宣传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文化层次与综合竞争力。
  将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典故诉诸于城市雕塑,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悠久文化的洗礼,增加城市的情趣与神秘色彩,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欧洲的一些文明发源地之所以能够吸引全世界各地的眼球,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与影响力,就在于它丰富的文化艺术与鲜明的城市历史文明履历。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圣经故事成为欧洲文化的渊源,后世从它那儿取得了用之不竭的养料,根据这些神话经典创作的城市雕塑数不胜数,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城市的肌体之上,发出高贵神秘的光芒。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弘扬自己的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的历史人文魅力。

  3.4 中国城市雕塑当代形态的文化思考(cultural reflection in the Chinese modern——style public sculpture)

  城市雕塑不仅印记古老的岁月过往,而且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展示着时代人的风采,表达一种直面时代,憧憬未来的崭新风貌。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征途上涌现出许多时代的楷模与精英,他们站在时代巅峰,为我们谱写了时代精神的赞歌。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这些当代先进人物值得用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将他们的故事加以传颂,使人们受到思想的启迪与心灵的净化。
  城市雕塑除了反映英雄事迹、先进人物外,还能够反映社会现象与时代的科技、人文特色。一切社会新气象,新的文明形式,时代发展的新鲜信息,都能用城市雕塑作品的形式生动、巧妙的反映、诠释。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方式的便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巨大飞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带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硕果。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人类文明的飞跃都能够用城市雕塑的形式进行激情展示,反映时代变迁与新气象。社会深层次的变革必将带动社会意识与大众心理的细微变化。新的形势下需要新的反映社会百态与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艺术作品要紧跟时代,紧跟大众的艺术心理变化与大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广大城市雕塑艺术工作者不仅需要在雕塑技艺上精益求精,大胆沿革,而且需要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与较高的人文思想修养,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与社会学修养,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捕获有价值的创作主题,有不竭的创作动力与源泉,才能触发更多的智慧火花与灵感。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雕塑迎来了它发展的新契机。新的时代必然呼唤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问世。和谐美好,和平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人渴望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一种幸福感与满足感。城市雕塑作品作为一种颂扬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真切的表达这一人类永恒主题。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面对的压力与问题也日益突显,因此我们更要尊重人性,提倡以人为本,反映人文关怀,体恤大众的心理与情感,表达一种浓浓的家园回归之感,让城市成为人们理想的栖居之所与心灵的港湾,让城市的面貌更亲切,更和善。
  城市雕塑不仅反映着大众的情感需求,而且以它独有的造型艺术美表达着城市的精神,表达一种气概,浓缩一种思想,激励、鼓励全体民众,使之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溯源地。它成为一座城市的代言者,一座城市的缩影,带来深远的影响力。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是可怕的,一个城市没有精神同样如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城市雕塑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价值。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环境的自然物质性和社会人文性的高度和谐,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环境的硬软性指标。任何城市的建设规划必须关注文化深层,确定合理定位,传承民族特性,挖掘区域文化底蕴,以展现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展示时代风貌,勾勒未来蓝图,用艺术美去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城市精神的思考,反映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构筑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故此,现代城市雕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象征。
  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准则,生产方式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现代文明的强大扩张性,也使得城市文化错综复杂。城市雕塑以其固有的文化属性,向更广阔的空间延展其内涵,城雕文化深入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全球趋向一体化的文化大融合背景之下,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们对于环境、绿色、生态等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这就使艺术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路向。
  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经受着四面八方各种意识的冲击,城市雕塑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融入到当今受西方思潮及经济大发展影响所产生的公共艺术之中。当代中国城市雕塑的功能转变性与文化内涵延展性开拓不足,相对滞后,造成当代城市雕塑文化归属感欠缺。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融通越来越频繁,我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文明,但绝不能就此否认我们华夏文明的强势地位。优秀的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闪光的印记,它凝聚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杰出的思想成果、艺术成果与物质成果,东方独特、深遂的文化底蕴为全人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要自己抱着金饭碗还要去要饭,这是民族文化价值的自我贬低,是崇洋媚外的不自信的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思想中,包涵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真理性创见,包涵着精美绝伦、韵味无穷的艺术大视野,更包涵着宇宙大观酣畅淋漓的玄奥艺术意象,具有深厚绵长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它是带给全人类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具有超越一切文明的价值。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要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
  西方文化向“后现代”转折之际,我们还停留在太“现代”的意识表层,中国是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现实和历史传统的,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特征,发掘区域性文化底蕴,已成为我们这一代城市环境拓荒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 结束语 The end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只有走上规划之路,才会不断开拓思路,不断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才能打造出经典、恒久的城市雕塑景观,使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原动力,使城市获得灵性与魅力,不断的获得精神提升与思想人文迁跃,从而提高城市整体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使城市变成和谐、生态、宜居的人类美好栖息之所。
  城市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家园,是人类薪火相传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结晶。在城市这条藤蔓上,生长着艺术的硕果,生长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进程。为了城市崭新的丰姿与永久的神韵,为了城市特色永远的留存与延续,人类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蓝图上,绘出更美丽的画卷,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城市新气象,这是城市规划的目标,也是城市雕塑规划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2002 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学术论文集》
《建筑学报》
《城市规划》

作者简介
白一,男,1965 年 11 月出生于青岛市,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美国德州大学硕士,美国中北大学博士,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艺苑艺术总监,美国森坦纳瑞大学客座教授。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