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多代同堂怎么破?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住解决方案或可借鉴

admin 2015-04-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中的居住问题 图1 不同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会造成矛盾 图2 日本子女辈对城市型三代居的五大不满因素

注:本文改编自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富泽宏平(日)的硕士论文,其指导老师为周燕珉教授。
一.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中的居住问题

图1 不同代人生活习惯不同,会造成矛盾

图2 日本子女辈对城市型三代居的五大不满因素

图3(下图)城市型三代居的居住问题举例

二.日本城市三代居住宅类型分析和案例研究

图4 城市型三代居住宅类型分类
 

类型A——独栋式完全同居型

案例A-1:卧室分层布置型

图5 A-1住宅外观

地点:神奈川,横滨市

占地面积:102.00㎡

建筑面积:99.54㎡

图6 案例A-1住户家庭结构
 

注:以下案例平面分析图中的 绿框代表优势, 红框代表劣势

图7 案例A-1住宅平面与分析


案例A-2:卧室同层布置型

图8 A-2住宅外观和室内
 

地点:神奈川,小田原市

占地面积:161.08㎡

建筑面积:121.88㎡

图9 案例A-2住户家庭结构

 

 

 

图片标题

图10 案例A-2住宅平面分析
[page]***[/page] 

类型B——独栋式半同居型

案例B-1:浴室共用型

图11 B-1住宅外观和室内

地点:神奈川,相模原市

占地面积:120.06㎡

建筑面积:160.02㎡

图12案例B-1住户家庭结构

 

图13 案例B-1住宅平面分析

案例B-2:玄关共用型
 

图14 B-2住宅外观和室内


地点:神奈川,横滨市

占地面积:94.10㎡

建筑面积:92.48㎡

图15 案例B-2住户家庭结构

图16 案例B-2住宅平面分析
 

类型C——独栋式半同居型
 

案例C-1:两代生活空间并置型

图17 C-1住宅外观和室内


地点:东京,练马区

占地面积:218.27㎡

建筑面积:182.08㎡

图18案例C-1住户家庭结构

图19 案例C-1住宅平面分析
 

案例C-2:两代生活空间交融型
 

图20 C-2住宅外观和室内
 

地点:神奈川,横滨市

占地面积:112.30㎡

建筑面积:129.87㎡
 

图21案例C-2住户家庭结构

图22 案例C-2住宅平面分析
[page]***[/page]

类型D——公寓式半同居型
 

案例D:卫浴、玄关专属型

图23 案例D公寓外观和室内
 

地点:东京

建筑面积:140.26㎡
 

图24 案例D住户家庭结构

图25 案例D住宅平面分析
 

类型E——公寓式完全分离型
 

案例E:玄关联通型

图26 案例E公寓外观和室内


地点:东京

建筑面积:150.97㎡

 

图27 案例E住户家庭结构

图28 案例E住宅平面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居住者最重视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各代之间的个人隐私。各个案例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呈现出了不同的空间形态。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能够从中看出一些设计规律了,我们将在下面对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住宅设计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住宅设计的两大原则

根据对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住宅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将有关的设计经验总结为两大原则,五个策略和十五种设计方法(图1)。本期主要介绍第一大原则——领域设计,以及相对应设计策略和方法。

图1 城市型三代居设计原则、策略和方法


日本城市型三代居住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完全同居型、半同居型和完全分离型。其空间在领域划分上可分为专用空间、半专用空间和共用空间。不同类型住宅中各个空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领域设计概念示意图
[page]***[/page]

领域设计策略Ⅰ:让各代专用空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为了满足居住者的私密需求,应着眼于各代的专用空间及其周围环境(共用空间或半专用空间),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以提高其空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图3)。
 

图3 让各代专用空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设计方法1——尽量避免其它空间对卧室的干扰

卧室是每个人在住宅空间中都有的个人专用空间,应具备最高的私密性。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其它功能空间对各代卧室的干扰。

案例1:

第一代卧室同玄关和第二代卧室不应过于接近,这样容易在夜间受到干扰(图4-1)。
 

图4-1 第一代卧室有可能受到其他空间的干扰
 

通过储藏空间的合理布置,使第一代卧室与其他空间保持距离,减少干扰(图4-2)。
 

图4-2 利用储藏空间隔绝噪音干扰
 

案例2:

第一代准备就寝时,容易被第二代洗浴时发出的噪音干扰(图5-1)。

图5-1 浴室与卧室相邻易发生干扰
 

通过在中间布置盥洗室和储藏空间,将第一代卧室与浴室隔开,减少干扰(图5-2)。
 

图5-2 第一代卧室与共用浴室应分开布置
 

设计方法2——不同代之间主要活动流线要适度分开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代人的流线交叉容易暴露个人隐私,在完全同居型及半同居型三代居住宅的设计中,应注意考虑主要活动流线的适度分离。

案例1:

前往浴室的走道同厨房起居的走道重合,形成流线交叉的问题(图6-1)。


图6-1 浴室走道与餐起走道发生流线交叉问题
 

为减少流线的交叉,将浴室通道独立布置,并使用推拉门减少视线干扰(图6-2)。
 

图6-2 为浴室设置独立出入通道,防止流线交叉
 

案例2:

在玄关前面,不同代人活动流线的重复范围较大,会影响居住者的私密性(图6-3)。
 

图6-3 玄关前易发生流线交叉问题
 

将楼梯入口布置在卫生间、浴室、玄关一侧,从而减少动线交叉对专用空间的干扰(图6-4)。
 

图6-4 合理设置楼梯位置,调整流线

 

设计方法3——套型中设置不被打扰的个人领域

与生活观念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感受到的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家庭成员中有些人偶尔会觉得自己不愿意到共用空间去接触他人,想一个人独处(工作、看书、休息等)。因此,除了卧室之外,套型中还应设置不被打扰的个人领域,这就是比较体贴的人性化设计。例如为第一代男性设置小型书房(图7)和为第二代女性设置家政间(图8)。
 

图7 个人领域设计案例 1:为第一代男性的小型书房设计

图8 个人领域设计案例 2:为第二代女性的家政间
 

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各代人设置向外开放的个人领域。例如:1)在一层卧室设置面宽较大、向外开放的落地窗,以便随时参加接待外来亲友或客人(图9上);2)随时到庭院做家庭园艺等各种户外社交活动,让同居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9下)。

 

图9 个人领域设计案例 3:向外开放的室内空间设计
 

设计方法4——多处设置避免影响家人生活的辅助功能空间

厨房、浴室和玄关等空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不止一处,这样居住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以有效避免家人间的冲突和干扰。

例如浴室和厨房,就可以在主要的浴室和厨房之外再设置辅助浴室和辅助厨房。这样能够让回家较晚的家庭成员能在不干扰其他家人休息的情况下使用(图10)。
 

图10 辅助浴室(整体淋浴室)和辅助厨房
 

辅助玄关空间也相当有用,这样能够让家人从后门直接进入专用空间,以免发生相互干扰(图11)。

图11 避免相互干扰的辅助玄关
 

设计方法5——为各代人保留独立且充足的储藏空间
除了上述几个设计策略之外,在进行套型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储藏空间的适度分配。甚至在关系十分亲密而圆满的家庭,也必有不想被不同代人看见的私人物品,因此应为各代人保留独立且充足的储藏空间(图12)。
 

图12 储藏空间的适度分配(以完全同居型三代居为例)

 

第三代年幼时,儿童房的储藏空间可用于储藏第二代的物品。在第三代长大后,储藏室开始被第三代使用,形成完整的个人领域(图13)。
 

图13 儿童房储藏空间的从属变化
 

除此之外,有些家庭还认为,在共用空间安装的鞋柜、邮箱、冰箱等储藏具、设备也需要具有较高的私密性与隐蔽性,希望为各代人分开布置,设定明确的管理范围。例如厨房就应保留放置两个冰箱的可能(图14)。
 

图14 厨房应有可放两台冰箱的空间
[page]***[/page]

领域设计策略Ⅱ: 提供平时相互沟通了解的空间场所

依据设计策略Ⅰ,虽然提高各代专用空间的独立性,避免相互间的干扰与矛盾,但也减少了各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机会。在设计策略二中,主要着眼于共用空间和半专用空间,提高其与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性,让居住者随时自由地往来,以营造出能够自主决定相互间交往距离的生活环境(图15)。
 

图15 提供平时相互沟通了解的机会
 

设计方法6——通过空间布置促进自然的视线交流

此处提到的“自然的视线交流”指的不是在聚集就餐或相互商量等场合进行的近距离交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隔的两个房间或空间之间自然发生的远距离交流。根据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关系,视线交流可大致分为竖向的交流和横向的交流两种(图16)。在建筑空间上鼓励这种视线交流对于促进家庭成员的关系有很大作用。
 

图16 视线交流分类:竖向交流和横向交流
 

例如:将第一代卧室对着开放式厨房和起居室布置,这样方便其他家人照顾老人并了解老人的行踪(如图17-1)。
 

图17-1 第一代卧室的位置应方便家人照看和了解行踪
 

再如:将玄关至第二代卧室的交通路线融合到起居空间中,让第二代能与第一代和第三代自然地进行视线交流(如图17-2)。

 

图17-2 让第二代的主要流线经过餐起空间,促进家人交流
 

设计方法7——利用光线反映家人生活起居情况

除了促进视线交流之外,还可以用间接的方法让不同代人不用离开自己的专用空间就可以了解到其他代人的生活情况。例如在与建筑物主体脱离的第一代卧室的屋顶上设置缝隙,以便使第二代可以依据缝隙中有无光线来判断第一代的就寝状态(图18)。

 

图18 利用光线反映家人的就寝状况
 

领域设计策略Ⅲ:营造全家团聚交流的场所

日本的很多家庭选择三代居是为了达到相互照顾、分担家务或分享乐趣等目的,因此住宅空间需要有便于团聚交流。在设计上,设计者理应考虑到聚集空间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以便能够满足多种家庭聚会要求,同时还能为家庭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图19)。
 

图19 营造全家团聚交流的场所
 

设计方法8——提供一个宽敞灵活的起居空间

在住宅空间中,起居室和餐厅具有较高的公共性,并且,在日本住宅中,这些起居空间一般与开放性厨房相连通,形成较为开放的 LDK 空间,因此较为适合一家人团聚交流。由此可见,起居室若是设计得够宽敞且餐厅可摆放足够全家坐的椅子,三代人便能够轻松地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起居空间布置可移动式柜台或小桌让整个空间具有灵活性(如图20)。

图20 在起居空间布置可移动式小桌


将榻榻米间直接连接到起居空间,按具体情况的要求可随时拉开隔扇变成开放式大空间等(如图21)。
 

图21 将榻榻米间直接连接到起居空间
 

设计方法9——将第三代空间设计在聚集空间的位置

对幼年时期的第三代而言,和待在自己房间相比,与家庭成员在起居室等共用空间里学习以及玩耍的情况更多。可以在起居室或餐厅的一角为第三代安装儿童学习桌或儿童玩具柜,形成第三代的空间(学习空间、儿童娱乐空间等),这样全家在起居室的活动频率就会大大增加,也符合全家成员一起居住的三代居所带来的交流效果(图22)。
 

图22 第三代的空间设计在聚集空间的附近
 

另外,考虑到第一代在隔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可以把第三代的空间尽量设计在临近第一代和第三代的共用空间的位置。如果两者不在同一层,可以通过流线设计让第一代不用路过第二代起居室能直接到达儿童房,从而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增加祖孙相互接触的机会(图23)。
 

图23 第一代不用路过第二代起居室能直接到达儿童房
 

设计方法10——将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连接构成各代交流空间

除了起居室等室内空间以外,庭院等室外空间也可以作为家庭团聚交流的场所。因此,当用地面积条件较为苛刻,不能给室内空间分配足够的面积时,设计时可考虑室外空间的有效利用。

例如:各代卧室旁边布置中庭,家人们能在中庭的室外空间交流聊天(图24上)。

另外,把住宅后面的室外空间扩大,与阳台连在一起。当家中需要举办家庭聚会时,室内同室外联通的大空间可以作为良好的聚会场地进行使用(图24下)。

图24 室外联通形成更为活跃的家庭公共空间
 

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可变设计”原则

城市型三代居家庭与普通核心家庭不同,家庭成员人数较多,年龄跨度也较大,因此,生活环境及相应的居住需求较容易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家庭状况,避免房间布置不合理、空间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城市型三代居住宅需要进行“可变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可变设计策略大致分为两种形式;1)用途转变型;2)空间转变型。前者指的是在设计时考虑某些空间不需要经过重新装修就可以转变功能,增强空间在临时转变功能时的灵活度;而后者指的是在设计时考虑家庭结构和家庭居住需求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考虑空间进行重新装修改变使用功能的可能性。

 

图1 用途转变型设计

图2 空间转变型设计
 

用途转变型设计策略:应用通用化设计提高空间适应性

设计方法1——设计多用途空间

住宅套型通用化设计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多用途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榻榻米间就是典型的多用途空间,通过家具位置的转换或被褥的收纳等简单的操作,榻榻米间就可以在卧室、客厅、儿童房等功能之间灵活切换。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间预备室作为能随时使用的多功能房。为了让亲友或客人临时住宿,在此房间里应预留可放一张床铺的空间,同时设置储藏空间存放床铺、棉被,设计时长宽在3m左右较为合适。

 

图3 多功能房的用途变化

另外,在设计多功能房时还可以考虑配上其他功能,比如小型厨房、洗脸盆等,为多功能房未来的用途创造更多可能性。

图4 多功能房配上小型厨房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方法2——考虑无障碍等要素的适老化空间

家庭成员会不断地老化,尤其是第一代老人。为了能够在不对住宅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前提下,让他们过上幸福舒适的老年生活,我们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一些适老化问题。

领域划分:第一代卧室尽量布置在一层,或者安装小型电梯来应对将来老人腿脚不便无法上楼的情况。同时,宜将卫生间、浴室等卫生设备与第一代卧室同层布置,便于老人就近使用,并进行适老化设计,确保老人能够独自使用。另外,要事先在未来可能安装扶手的地方进行墙壁加固处理。

走廊尺寸:住宅内轮椅通行所需的走廊净宽不应小于750mm,且走廊形状应以直线为主。在需要拐弯时,其净宽最好在900mm以上,否则需要把门宽或拐弯后的走廊净宽扩大至800mm以上。

 

图5 坐轮椅时的走廊宽度

流线设计:在走廊尽头的房间应保留1500mm×1500mm的空间,以便轮椅回转,或者设置两个出入口,形成回游空间。
 

图5 坐轮椅时的走廊宽度
 

流线设计:在走廊尽头的房间应保留1500mm×1500mm的空间,以便轮椅回转,或者设置两个出入口,形成回游空间。
 

图6 盥洗室设置两个出入口形成回游空间
[page]***[/page]

空间转变型设计策略:进行改造适应特定的居住需求
设计方法3——按第三代成长随时调整儿童房数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明显地增大。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增设隔墙的方法增加儿童房间的数量。为了减轻改装施工时的负担,与新设隔墙连接部分的天花板内可提前做好补墙处理,并在儿童房空间内就留出分隔后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储藏空间。

 

图7增设隔墙来满足儿童房的需求

另外,考虑到第三代离家独立生活后房间将空置,在儿童房周边不设计柱子、承重墙等结构,使其保持较大的空间灵活性。

图8第三代独立后拆除隔墙,形成更大的起居空间


设计方法4——改造家庭空间以适应居家养老要求

在家庭成员年轻健康时,需要为他们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但在第一代老人需要护理时,私密的空间布置就可能造成护理流线过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第一代居住空间的墙壁拆除,为老人的护理提供便利。
 


图8第三代独立后拆除隔墙,形成更大的起居空间
 

设计方法4——改造家庭空间以适应居家养老要求

在家庭成员年轻健康时,需要为他们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但在第一代老人需要护理时,私密的空间布置就可能造成护理流线过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第一代居住空间的墙壁拆除,为老人的护理提供便利。
 

图9 第一代卧室隔墙拆除后形成便于居家养老的空间
 

在改造日本老人居室时,为了能够使轮椅自如的移动,把榻榻米换成木质地板,睡觉也由地铺换成西式床,这样一来装棉被的壁橱空间就可以利用起来,改装成无障碍人士专用的卫生间。设计时在此壁橱里预留上下水管,就可以大大减少改造的成本。
 

图10护理生活空间的改造和流线设计
 

设计方法5——给房间的功能变化留有改造余地

当第三代开始独立生活、或第一代因为身体等原因入住养老院等情况发生时,会导致家中出现空置房间,这些房间可以用来出租。在此转变过程中,虽然不需考虑像居家养老一样的特殊功能需求,但是作为出租屋的居住空间需要附带厨房、卫生间、浴室及阳台等一系列的生活必要功能空间。并且,此出租空间和流线要与其他居住空间明确划分隔开。这些在设计时也应予以考虑。


图11 把半同居型第一代空间改造成出租房


有些第二代还希望让第三代和第四代回家,重新开始新的三代同堂生活。在进行适当的改装之后,可再次当作城市型三代居住宅使用。这就是城市型三代居住宅可作为长寿命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的原因之一。

小结:
上面介绍的“可变设计”中的设计策略,同上一期中我们提到的“领域设计”的设计策略结合起来,我们得到了五种城市型三代居住宅的设计策略:1)让专用空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提供平时相互沟通了解的机会;3)营造全家团聚交流的场所;4)应用通用化设计提高空间适应性;5)进行改造适应特定的居住需求。

虽然这些设计策略是针对日本的城市型三代居住宅设计提出的,但中国也同日本一样面临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居家养老需求迫切等问题,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