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改变了美国建筑界的五个人

admin 2015-12-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纽约五人组"以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出发点,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纽约五人组"以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出发点,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虽然人们对他们每个人的评价有好有坏,但五个人都很出名!现在看来,这五个人的故事精彩至极!

  总结起来就是:

  五个人因为共同的理念成为至交好友,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来看看故事的主人公:

  理查德·迈耶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迈耶1984年设计的洛杉矶新盖蒂艺术中心,是时髦、文雅的现代主义设计典范。他获得过1984年普利策建筑奖、2008年美国艺术学院建筑金奖。
  代表作品有:

 

千禧教堂

霍夫曼住宅
 
 

  迈克尔·格雷夫斯

  格雷夫斯从现代主义转向了后现代主义,这一风格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海豚酒店的设计上华丽地展现出来,并使他声名鹊起。戈德伯格甚至曾评价格雷夫斯为后现代主义的化身。他跨界于经典主义和立体主义间,还接手设计家用产品,他设计的茶壶、雨伞、挂钟等全部能在百货商店买到。由此,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并获得2001年美国建筑师联合会(AIA)金奖,1999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代表作品:
 

 

波特兰市政厅

佛罗里达天鹅饭店

  查尔斯·格瓦斯米

  于1965-1991年间,辗转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耶鲁、哈佛等大学教书之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格瓦斯米和他的合伙人罗伯特·西格尔,专门为富豪和名人(特别是娱乐界人士)建造豪华、精致的现代居所,格瓦斯米-西格尔房屋在1980年代甚至成了成功的标志。格瓦斯米坚持现代主义,不过其作品的纯粹性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大公司和公共委托的影响。他获得过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布安尼纪念奖(1970年)、美国建筑师联合会纽约设计奖(1985年),艺术学院公会(1988年)及纽约州建筑协会(1990年)分别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德梅尼尔住宅

  约翰.海杜克

  五人中最年长的海杜克是小组里最学术的,他总是很勤勉。他一直在库伯联合学院(Cooper Union)担任院长教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形式的热爱。早期,他执迷于探索立方体、格栅、框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颜色、形状、线条的组合。他的设计作品引人入胜,但经常难以建造。而他也常常沉溺于钻研概念化的"纸上建筑",如著名的"墙房"。直至1980年代开始才有业主愿意出钱建他的房子。人们认为他改变了美国的建筑实践和批评理论,就像密斯·范·德罗当年做的那样。

  代表作品:

墙屋

音乐之家


 

  彼得.艾森曼


   他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建筑总是创建于自己的空间里,无视已有环境。艾森曼始终在捣鼓理论,他的兴趣从1970年代的符号学到1980年代的解构主义,迷上了混沌理论。他深受德里达哲学的影响,建筑因破碎化的形式被人们贴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艾森曼在耶鲁建筑学院开设理论研讨班和高级设计工作室。他致力于"解放"建筑形式,但很多人对其实验风格无法接受,评价他的建筑"对人类充满敌意"。

  代表作品: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他们的故事

  “白派”的对手有人称之为"灰派",但因为詹克斯的书,其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后现代"。这个在70年代刚出来时还没有被用滥到只剩时间意味的"后现代"倒确实是一种"主义",因为"灰派"这些人有一致的、明确的主张。对于现代派崇尚的功能为主、理性、简化、单一、国际化,他们全都反对。这些真正的、主动的造反者包括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1939-)、查尔斯·莫尔(Charles Moore,1925-1993)和后来的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1929- )、朗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

  2002年,"纽约五人组"中的三位--格瓦斯米、迈耶和艾森曼再度聚首,合作设计世贸中心的重建方案,他们的计划是将五座玻璃大厦用水平结构联系起来。当时赫伯特·马斯卡姆(HerbertMuschamp)曾评论说:"表面看来,该设计完全忽略了后现代主义教我们的,关于环境、比例、折中等原则,有些人会觉得简直就是倒退回了1960年代的巨型的超级街区。那又怎样?这个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宣言。那就是对现代主义史诗般气质的延续。"

  "五人组"的成员们回想当年大家聚头商量提案时,格瓦斯米总是最早到的。迈耶觉得当时"他真的钻进去了"。迈耶与格瓦斯米有将近50年的交情了,他特别怀念当年与格瓦斯米在他租的长岛东部尽头的一个谷仓边儿的田里摘玉米吃。"查理是个甜心。"迈耶说。

  有时候格瓦斯米不大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被批评家批评了,他会非常伤心--特别是在耶鲁加建项目以及曼哈顿亚斯特广场的玻璃住宅楼项目上。"人家说建筑师都是厚脸皮,"格雷夫斯说,"但我们不是的。"格雷夫斯与格瓦斯米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几个月前,二人谈论了经济形势,还有他们都不得不解雇10%雇员来渡过难关。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组员的离去,"纽约五人组"规模日渐缩小。"当我们逐渐变老,这个小组会越来越小,这曾是个伟大的小组,"格雷夫斯说,"现在依然是。"

  "白色"让他们走到一起

  想当初,格瓦斯米初涉建筑界时,"纽约五人组"也被称为"白色派",因其受勒·柯布西耶所提倡的纯粹主义形式影响,特别钟爱白色。

  这五个人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都生活在纽约,刚刚开始他们的建筑师或者教师生涯。"我们有的人在做老师,有的在设计建筑,大家都对彼此的工作很尊重。"迈耶回忆说,"我们决定每周六早上聚一聚开个讨论会,每个人带一件作品来。"格雷夫斯觉得这样的聚会实际上也是建筑教育的一种延伸。"我们都刚毕业不久。"他说,"习惯于互相讨论问题,进入社会后,你发现没有人可以跟你讨论了。"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文主义与非理性思想兴盛,"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中产阶级白人青年都热心于社会运动,卷入反文化的浪潮。艾森曼回忆说:"人们想着越战,想着摇滚,没有人关心形式,而建筑就是形式。当我们开始成为建筑师时,要谈论建筑非常困难。"

  同时,战后在美国飞速发展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也开始遭遇瓶颈。希特勒喜欢仿古形式,而美国人对于战时流落四方的包豪斯建筑师的思想醉心不已。二战胜利后美国便大肆兴建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庆祝胜利也拥抱新时代的到来。1950-1960年代,美国一度成为现代主义的中心。而到了60年代中期,人们对于这种遍布美国的平庸且粗野的建筑风格已经忍无可忍了。

  在此背景下,五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虽然他们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但对于勒·柯布西耶早期建筑思想的认同把他们团结在一起--白色,简单几何形体,轻快明亮,抛却功能的限制,重视建筑的形式和逻辑。

  人生难得一知己。在自己感到迷茫的时候,有这么几个朋友鼓励支持、互相进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注:本文资源来自于网络,由景观中国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