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海绵城市之国外经验

admin 2017-01-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历时短,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及外延掌握有待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和建设内容仍在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的城市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早,他们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性城市设计”、“水资源综合管理”等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借鉴。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历时短,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及外延掌握有待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和建设内容仍在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的城市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早,他们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性城市设计”、“水资源综合管理”等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借鉴。

美国-最佳管理措施和低影响开发技术

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BMP)最初关注的焦点是非点源污染源的削减与控制。美国1987年修订了《联邦清洁水法案》,公布了《清洁水法案的修正案》,制订了非点源污染源控制的条款,将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要求纳入国家污染排放许可制度。1997年通过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Feder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 Amendment, FWPCA), 首次将 FS2 理念纳入立法层次。2003年将 BMP目标扩大为涵盖雨洪控制、土壤冲蚀控制及非点源污染源的削减与控制等雨水综合管理决策体系,更强调与自然生态结合的生态设计和非工程性管理措施。

低影响开发技术(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在 FS2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雨水管理新概念。由于BMP在实施中具有占地面积较大,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处理效率较低,以及可能产生的洪峰迭加负面效应,故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推出了一种微观尺度的LID理念与技术体系,作为宏观尺度BMP 的补充。与BMP相比,LID 强调在降雨时尽可能通过储存、渗透、蒸发、过滤、净化及滞留等多种雨水控制技术,将城市开发后的雨水排出状态恢复接近城市开发前的状态。

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

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ity urban design,WSUD)。WSUD是针对传统排水体制所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雨水管理模式与方法,其核心观点是从城市规划与设施设计的角度来呈现雨水管理的重要性,并把城市水循环视为一个整体,将自来水、污水、雨水排放作为城市水循环的构成要素来综合考虑和管理。

英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为解决传统城市排水体制所产生的问题,英国国家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工作小组于2004年发布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UDS)的过渡期实践规范》,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思路方法及技术规范。SUDS将环境与社会因素纳入城市排水体制及排水系统中,综合考虑水量、水质、污废水及回收再利用、小区参与、经济发展、自然生态保育、景观设计及生态价值,通过综合措施来改善城市整体水循环。

日本-健全水循环体系

日本早在1980年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该计划通过补充涵养地下水、复活泉水、恢复河流,改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规定每开发1公顷土地必须设立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区。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地下雨水储存池和再利用系统。

依据1992年制订的《环境基本法》和1994年制订的环境基本计划,日本从环境保护层面明确健全水循环体系的重要性。1998年8月日本召开“建构完善水循环系统的相关部门联络会议”,以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2000年在修订《环境基本计划》时,日本强调以流域为单位建立健全的水循环体系,流域内的都道府县、国家办事处等所辖行政机关,应就有关流域的水循环体系开展现状评价,制订健全的水循环计划。2003年10月日本完成“建构完善的水循环体系之实施计划”,明确指出水循环系统的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该计划综观整个流域,描述在城市范围内如何储存雨水、渗透雨水和培养城市保水性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14年7月1日起,《日本水循环基本法》生效,其主要目的是采取推动水循环的措施,恢复、维持健全的水循环系统,以发展健全的经济社会,提升国民生活的安定性。

德国-水资源综合管理
德国城市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 9646 公里,其中一些有近 140 年历史,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而在郊区,主要采用污水和雨水分离管道系统,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近年来,德国开始广泛推广“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道的负担。


本文摘自: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