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公共艺术为人民

admin 2004-04-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奥运雕塑城市文化”研讨会   主办单位:《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雕塑》杂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   演讲人:俞孔坚   演讲主题:公共艺术为人民   

  “奥运雕塑城市文化”研讨会 
  主办单位:《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雕塑》杂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
  演讲人:俞孔坚
  演讲主题:公共艺术为人民
  时间:2003年07月15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我讲的题目叫公共艺术为人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第一点讲的是边缘上的中国,刚才好多人都讲了这是一个新帝国的时代,这个新帝国可以最早追溯到古罗马、希腊,最后到法国、德国,那是第二、第三帝国时代,最后到中国我认为可以是新帝国时代。我们看到青岛的广场、大连的广场跟凡尔赛广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包老师刚才讲了认为这是一个突破,但是我恰恰反过来证明了新帝国时代的到来,这个鸟巢,安德鲁还有上海的新世纪大道都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到来,但是这个时代的到来是短暂的。所以艺术家的责任是什么?是要迎合这个时代吗?有的时候我们要反思,所以最后艺术家的责任还是定位在“为人民服务”。所有这些建筑,所有这些雕塑并没有看到人跟环境、人跟雕塑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融洽。

  我讲两个案例如何重新建立人跟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家的责任或者是雕塑家的责任或者是景观艺术家的责任。这是我们刚刚完成的案例之一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我是希望重新建立人跟环境的关系,如果是把它当成艺术的话应该建立人民艺术,回到人民中来,把艺术变成真正人民的艺术。(实景图片演示)这是现状,这是原来没建之前的,这是我们的设计,这是建好以后,所有的细节都是考虑当地人的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当地人的语言,当地人使用的功能性的东西,然后把它落实到艺术中去。这是设计的建好的一些景象。这个设计是为人的,当然是有纪念性的,纪念的是大禹治水,但是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哪怕是这片水,这片水如果当成艺术的话,也是可以让人享用的。这是水的细节,哪怕是非常小的溪水,这是鱼嘴的概念演化来了,我们把它变成晚上的时候、白天的时候,都可以变成真正可以玩的东西,这是晚上的时候,这道墙是一个水墙,这是中国的导水区,这是竹笼演化来的。这是下完雨后这道墙的概念,这是中国的一个屏风,是有中国语言在里面的。但是这个环境还是为人享用的,包括人与水的关系尽量把它控制在非常亲切这方面。早上的人、晚上的人、小孩、大人、残疾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活动的空间,这是恋人、小孩、老人,包括这个筐子,这个筐子也是融合在这个环境中的,哪怕台阶也可以做成好玩的台阶。这样的小空间,相当于当地人的休闲方式,可以看到原来是这样的,艺术化以后变成的真正的休息空间,而且让艺术进入了生活。这是原来的,改造以后,舞台也可以有艺术的成分进去。这是后台,这是前台在表演,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有好多雕塑家在一起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也是跟雕塑家、艺术家一起做的。像这个艺术作品,整个设计反映的也是一种感觉,但是有功能,表演的时候就是一个音棚。就像刚才朱老师讲的能不能把防盗门也变成艺术。

  我再讲另外一个例子,是包泡老师批评的例子,但是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遗忘和被践踏的人和物的尊重。就是广东中山的一个案例,中山是出伟人的地方,很容易搞一个纪念孙中山的雕塑,但是我们的切入点恰恰不是。场地是破烂不堪的,这是一个造船厂改造,但是功能变了,变成人们休闲的场所。比较解决实际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如何整治、如何改造。(实景图片演示)这是改造之后的,这是改造之前的,艺术化、生态化以后,能够让人在艺术和生态之中进入。这是不同水位情况下都可以看到人跟水的亲切关系,大量野生的杂草,杂草是被人践踏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希望被人尊重。这是树木,原来防洪部门往往把树砍了做防洪堤,但是在这里都被保留了下来变成真正市民休闲场所。场地中留下的任何遗迹,30年、20年的遗迹都当成文化,当成历史的记忆。像残破的码头,一个植物群落实际上最终都融入到设计中去,一个破的、旧的造船厂最后被改造可以应用了,剩下的都被保留了。这是建好以后的,这同样也带有纪念性,这是野草,完全野生。艺术在什么地方?野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变成艺术。残旧的东西加上现代的东西带给人时间上的冲击。铁轨、钢轨在这里也可以成为艺术,杂草跟现代的工业园的结合,同时可以让人去接触,去体验。旧的东西,这都是生锈的要改造的东西,烟囱也是改造的,也是某一时刻工人在脚手架上面劳动的场景。这是50年代的水塔也可以变成雕塑,这个水塔扒掉水泥以后看看钢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这个水塔变成了灯塔,这个灯塔也是有功能的,它在江边上,可以指挥航运。而且白天用太阳光,晚上是可以用霓光的。这是一个具体的改造。这是刚才讲的钢的雕塑。机器本身也当作一种纪念物融合在这个环境当中,残旧的零件可以结合在环境当中重新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属于当地人的,当地的小孩可以在这里听到这个故事。茅草也是、野草也是,这个野草当地人是用来喂猪、喂鱼的,在这里变成了艺术的一部分。这是当芦苇大量开花的时候。

  另一种要重新设计一个东西怎么办?刚才讲的都是保留与结合,现在是一个设计。要纪念普通的人群,普通的事件,就是中国50年代到现在的一个历程。我们吸取的经验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历史的、过去的30年的经历,最后落实在一个红色的装置。这个装置是人可以进去的,可以享用、可以体验的。不同的人进来有不同的体验。红小兵的时代有红小兵的体验,这是三代人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老年一代、年轻一代、少年一代,少年一代还是焕发他的一种来自童真的东西,年轻的一代则从内心深处产生思考……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