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探析

wenxin 2006-12-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探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特色缺失等一系城市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城市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城市景观”从全新的意义上阐释着城市物质形态空间,应该怎样建设我们的“城市家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1、几个概念的理解

1.1 景观(Landscape)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景观”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把景观看作客观存在的景物景色,侧重于物质客观环境的解释;一类把景观理解为人们心目中的感受和印象,侧重于人们主观感受的描述;第三类把景观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们主观感受中的体现,是前二者的结合。本文倾向于第三类概念,即景观是人们通过视觉、知觉,对景物产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反映,可分为自然(natural)景观、人工(man-made)景观和人文历史(historical human)景观。
由此可见,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2 城市景观(Urban scape)

城市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与城市形象和城市视觉环境相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务和视觉时间构成的视觉总体,是城市实体环境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象,是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体,除了包括所在地的自然风貌,还包括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其构成要素有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及人文要素。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典型气候天象、植被、水体等;人工要素包括建筑、广场、街道、公园绿地、艺术小品等,其中建筑应当是它构成的主体;人文要素包括不同城市人们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由此可见,城市景观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塑造的结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城市景观有以下特征:
(1)意义性:城市景观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大地上的烙印,既是人们历史生活场景的印记,又是人们长期的精神寄托所在,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城市景观的形成和特有结构,使得城市空间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给人以归属感和安全感。
(2)整体性: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各种要素、多个系统的有机组成,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整体性。城市景观是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体现出一定的整体秩序。
(3)生长性:城市景观系统是一个不断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相和季相。
(4)多元性:城市景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景观的动态变化性以及作为主观体验者“人”的多元性(人的文化背景、年龄、兴趣各不相同),决定了城市景观的多元性。不同的社会生活对环境的不同需求导致了景观的多元化:从形式层面上的方位、形状、色彩、尺度、比例、肌理等,到意象层面的要素边缘、区域、节点、标识、道路,再到意义层面上隐藏在形象结构中的内在文化含义,都呈现出多彩缤纷的多元景象。

1.3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解释为“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其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它不仅关注人们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更注重环境品质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要求。

1.4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是指政府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管理措施等手段,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主要是针对城市形态的建立和发展及城市景观形成的公共价值领域。

2、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现状

2.1 迟到的学科理论

景观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它融合了社会行为学、生态学、人类文化学、建筑学、环境艺术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西方设计思潮大体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正在讨论的新现代主义的过程,其中还包括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流派,呈现出一种纷纭复杂的现象。目前全球化的环境与能源危机使得设计回归功能与理性本体,并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景观设计学足足迟到了近一个世纪,景观专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过去长期停滞不前,从事景观设计的所谓景观设计师也仅限于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学等半路出家的人员,符合专业要求的设计、施工力量远远不足,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迟缓滞后,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

2.2 模糊的控制依据

在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控制的主要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下阶段的设计提供整体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是指标体系,包括指令性的和引导性的,控制内容主要是建筑密度、高度以及容积率,还包括建筑形式、色彩、风格等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有了控制性详规,就将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纳入控制之中,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的控制性详规往往只注重指令性指标(而且对指令性指标的科学依据还不充分),而忽略了指导性指标,恰恰是这些指导性指标对城市景观的控制起关键作用。        
我们的规划管理者,在依据控制性详规设定规划条件和审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师的水平、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和喜好往往决定着设计方案的最终命运,这时我们的控制依据便显得苍白无力了。况且,城市景观包含复杂多变的要素和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单凭几个数字指标的控制远远不能达到我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

2.3 薄弱的景观规划管理

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者好像还没有对这突如其来得新生事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大多处于被动的“后补式”管理,而我们这些景观实施的主体要么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城市开发商(多是招商引资的上帝),要么是好大喜功、酷爱形象工程的地方政府,且不说管理者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如何,单就管理的对象而言,我们的管理者就显得如此得微弱了。目前,我们对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研究还刚起步,以城市景观构成为目的的控制规划远为普及实施,急需我们从景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和设计我们的城市,制定我们的城市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2.4 扭曲的城市景观建设

时下,中国大地上的"城市美化",更确切地说是"城市化妆"运动,风起云涌。建大广场,修宽马路,做雕塑,搞喷泉,席卷大江南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城市"化妆"所带来的问题,不言而喻: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资金,丧失了城市的特色,却没有解决城市根本的问题:空气污浊,水体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等。考察一下国际城市设计和建设史,就会发现,西方国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历过同样的城市化过程和同样的"城市美化"运动,而留下了沉痛的教训。特别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尽管被后来不明者所不断效仿,却早已成为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史上的一块伤痂,不时被西方学者揭开,以告诫世人,从中吸取教训,当今中国的城市"美化"却在重蹈覆辙。我们必须明白:"城市美化"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早已被更科学的理论所代替。

3、国外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控制方式研究

3.1 控制体制

   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设计控制采取类似区划的规划控制体制,即在法定的规划中,除了区划控制的通常指标外,还包括特定的设计控制要求。在设计控制要求中,地方规划部门往往还配置了引导性的设计指南,对各项设计要求进行解说,并对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示例,使开发者和设计者更好的理解设计控制的内容。

3.2 协商机制

欧洲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在明确的法定设计控制要求下,除了详尽的设计手册引导,还要在开发商和地方规划当局之间建立协商机制。即在建造申请符合规划,但设计方案存在不完美之处时,就需要与开发商进行协商,这将有助于业主和建筑师认识到建造计划对公共领域、基地外观、甚至整个城镇造成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提高设计品质。

3.3 设立专家顾问机构

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都有专门的专家顾问机构(如荷兰有独立的专家组成的设计控制委员会)负责对相关规划项目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建议。专家顾问包括环境设计领域的专家、建筑师和一些外行,但委员会的成员不能隶属于批准建造许可的市长和议员。在德国,许多市镇当局还设置了美学委员会,其成员包括规划、建造管理和纪念建筑保护部门、地方规划师协会和建筑师协会的设计专业人员、独立的规划师和非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是义务性的。而在法国,设计控制中最有权利的是国家建筑师(ABF),ABF是具备职业建筑师素质的专业公务员,他们掌握建造申请方案的美学判断,提出修改要求,或者否决申请。

3.4 民众参与

民众对环境质量的高度认识和强烈参与意识,是发达国家城市设计控制工作的强大动力。

4、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研究

4.1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的重要依据。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必须以各阶段城市规划为依据,从系统性的城市规划着眼,而不是只考虑景观各要素及其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人们视觉美感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城市专项规划范畴。
城市景观规划应作为个阶段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的必要内容。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景观规划同样要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统筹考虑,并使其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互相渗透和充实,达到和谐统一。

4.2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内容

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构筑城市景观的总体格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城市景观分区和局部景观控制,它们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4.3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定位

我们目前大多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仅把城市景观作为建筑的配景和对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系统的弥补,结果造成了城市空间格局已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只是做做绿化和美化的表面文章,起不到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作用。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必须贯入景观设计的思想,从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都要有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4.4 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基本原则

4.4.1 满足人的活动要求

人是城市景观体验的主体,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理所当然应为人服务,满足人的活动要求,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

4.4.2 生态原则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3]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工业时代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剥夺之后,不断遭到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到了现代的后工业时代,人们开始逐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视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真正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友爱的关系。因此,我们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要遵循生态原则。

4.4.3 保持城市环境特征原则

面对我们城市千城一面、文化丧失等问题,这个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的景观特色,需要我们的城市设计者、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者共同去努力。

4.4.4 美学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要按照美学的原则来组织景观各要素,城市的平面布局应清晰明了,各类景观节点的安排要和谐而有序,对形体、色彩、质感的处理应多样而统一,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愉悦。

5、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控制

5.1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控制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其中对建筑形式、色彩、风格等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对我们的景观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控规指标里面对城市景观的要求简单、模糊,造成了满足我们控规条件的景观解是个无限变量,这就给我们的设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5.2 以城市设计为控制依据

城市设计对城市景观规划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整体性,它将各个元素加在一起综合分析比较取其优势,对城市的地块街道进行有主从、有重点的整体综合设计。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不同层次、不同地段的城市设计考虑的重点也不同。总体的城市设计要考虑城市形态的结构组织、城市的自然与人工环境、城市天际线、地标等一些与识别特征、城市整体特色与公共空间和景观建筑的关系、历史文物的保护、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工业区等重要区段划分,分析主次干道交通、人的步行活动以及交通、公共、商业文化性活动,研究人车分流、人的流动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内容。而局部城市设计也要考虑地标、天际轮廓线等城市意象与识别方面的内容,但要加入形体对人的感应、社会环境意识行为对人的感应等人的感受因素,还有地块内道路骨架的结构组织、群体与单体的结构关系、地块内建筑的时空结构在功能性质上的变化,在文化文脉上的联系,以及形象符号系统、微观运动体系、环境艺术小品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但是,在我国城市设计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我们对城市设计的研究还不成熟,好多城市只是做了具体街区的城市设计,覆盖面太窄,对大多数项目没有指导意义。其次,城市设计在我国的规划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形成法定地位,操作起来也没有成熟的经验。

5.3 以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为控制依据
 
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也是进行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如对城市建筑高度的专项控制、对城市建筑主要色彩的控制、对沿街建筑的屋顶倾斜角度的控制等,在拥有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的城市要求尤为严格。
但目前,我们对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全面分析和设计城市未来发展的专项控制规划,还远没有普及实施,我们还需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5.4 以城市 “城市设计导则”为依据

以上所谈到的景观设计控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且操作难度较大。如何来寻求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设计控制办法,是搞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在我们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融入景观设计的内容,编制出“城市设计导则”,作为控制性详规的一部分,共同指导下一步的建筑方案设计和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规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读性出发,将控制性详规中的技术功能指标进一步深化、细化,重点研究建筑的空间体量、色彩形式及其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周围环境景观的人性化处理等,是工程项目设计时的必要参考。其表达形式可采取文字叙述结合图解示意方式,文字表达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既要表达出对形体环境设计要求和意向建议,又不构成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不影响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6、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研究

6.1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理念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现实情况,我们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即: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公众。尊重自然,即是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础,离开了自然环境的城市景观,必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尊重历史,就是延续城市历史的文脉,激起人们对城市美好的回忆,创造城市良好的文化景观;尊重公众,就是尊重公众的心理感受,因为公众才是城市景观的真正体验着,离开了公众,城市景观就失去了意义。

6.2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机制

6.2.1 制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法规,强化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证景观规划控制“有法可依”。事实上,早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明确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一直以“适用、经济”的原则为主,而往往忽略了美观。况且,我们在城市景观方面的法规少之又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将景观规划的内容作为各个城市规划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6.2.2 彻底改变原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体制。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来评议我们的设计项目,并对项目的审批有相当的决定权。其实我国好多城市都设立了规划专家委员会,只是其中的人员大都是规划部门内部人员,而且对项目的决定权也小。这样需要充实一些环境专家、美学专家以及非专业人士,并授予其相对独立的裁决权,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

6.2.3 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我们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不断壮大景观规划设计队伍。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

6.2.4 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来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6.3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仍然要靠一系列的运行机制来实施,其中包括法律与行政机制、协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法律与行政机制是根本保证,就是将城市设计导则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并通过我们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落实到建设项目中去。但其中涉及到一些难以度量的因素如建筑环境及品质特征等,需要在规划管理者与开发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磋商机制,这有助于双方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对策达成共识。另外,随着我们公众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好多城市也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规划的公示制度等,但是我们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许多时候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实公众参与应该是全过程的参与,从规划设计的公众感知和意愿调查开始,到设计过程中公众意见的征询,到规划成果的实施监督,都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途径来保证公众参与,并把公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到我们的规划管理工作中来。

7、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一个崭新复杂的课题,不仅涉及到我们的理论认识问题,还涉及到我们的管理机制问题。笔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借鉴国外“城市设计导则”的经验,从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控制到规划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相信随着我们对城市景观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景观症结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尹海林等编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14-17.
[3]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3-11. 
[4] 刘玉杰.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由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谈起.《中国园林》,2002(01):19-23. 
[5] 俞孔, 吉庆萍.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渊源、内涵与蔓延.《中国园林》,2000(1):27-33.
[6] 孔祥伟, 关于中国当代景观现代性的探讨.《景观设计》, 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姓名:刘绍强
学号:0621010007
年级:06级工程硕士同济教学点
单位: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电话:13906321610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