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巴黎的“看与被看“

admin 2003-01-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人们在身边环境里寻找丰富的视景和能吸引他们的“抛锚点”,无论在身体上(坐、斜靠),还是心理上(站在附近,欣赏观看),会有一种安全感和监视感的满足。所以,人们在靠近中心景观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人造物周围(长椅、台阶等)聚集,同时也被喷泉和雕塑所吸引。[1]中心聚集的多是一些年青人,他们在中心的停留会让他们具有一种被关注的感受。而在边界上,人们喜欢有距离的靠近而不是无节制的相互挤靠,明确的边界是这一类停靠活动的基础。

缔造空间的意图最终是为了组织和缔造交流——阿•拉普波特
  

  毫无疑问,户外生活比任何建筑构思的组合都更加丰富,更激动人心,也更有价值——扬•盖尔
 
  看与被看存在于有人的每个角落,但是在巴黎这个神奇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不论是设计师有意还是无意,人——更加清晰的作为活的设计元素,呈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成为了视觉风景的一部分。本文描述的就是怎样的一类人的活动和什么样形式的行为空间,能够充分体现人看人。不论是“我”作为一个看的主体还是最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被看的个体,都形成了一种发生在空间里一种微妙的角色扮演的关系,在视觉关系发生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也由陌生变为熟悉,由匆匆一瞥到语言交流的建立再到默契的心领神会,这一系列有趣的过程,组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真实而令人感动。笔者就以相遇、相识、相知三个部分由浅入深的将巴黎生活中人看人的活动分析呈现。

 
  1.相遇

 
  因为人的独特活动而观看。在这里,我作为一个旅游者,站在“看”的主体上,观察着周围的新世界,发现原来吸引我们相遇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各式的人的有趣的活动,无论是带有商业性质的街头表演还是凑巧碰上的集会和游行,都促使了我们来到同一个空间,纯粹的成为欣赏与被欣赏者的聚会。

 
  1.1集会和游行

 

图1(左):广场周末学生自发的演唱会(佘依爽 摄)
图2(中):巴黎歌剧院前总统候选人演讲场面(佘依爽 摄)
图3(右):当地民俗节日的游行(佘依爽 摄)


  1.2街头表演

 

图4(上左):巴黎圣母院外的活人雕塑(李迪华 摄)
图5(上中):国王广场上唱歌剧的女孩们(刘琴博 摄)
图6(上右):巴黎地铁里职业的表演者(韩西丽 摄)
图7(下左):巴黎歌剧院外有组织的流浪乐队吸引着大批的人群(韩西丽 摄)
图8(下中):艾菲尔铁塔下的滑稽表演(佘依爽 摄)
图9(下右):蒙马特高地的街头肖像画家(佘依爽 摄)


  这些表演体现了巴黎人的热爱生活,在他们自信的演出中没有卑微的乞讨,虽然可能也会有因为生活的窘迫而展艺街头,但是更多的是让人觉得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并怡然自得于自己的幸福中。在每个堪称珍宝遗产的建筑、环境里,都有宝贵的空间得以让人们能够展现才艺,没有维持治安的保安强令驱逐以净化场所,去得到所谓的肃穆与庄严。光是这小小的一瞥就奠定了亲民的空间基调,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2.相识

 
  在经历的空间体会中,发现总会有这么的一些设计吸引着人们的聚集,无形的说服着过路者在这里停留。不一样的人因为相同的空间影响,而具有相同的视线选择。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彼此交流的视线,尝试着共同体会共享空间中的安全与舒适。

 
  2.1空间布局

  2.1.1中央与边界

 

图10(左):国王广场草地旁的小广场(李迪华 摄)
图11(中):卢森堡公园里的儿童游戏场所(刘琴博 摄)
图12(右):蓬皮杜中心旁的小广场(李迪华 摄)

图示1:在景观方向配置需要视野的空间,无论是向外的发展还是中心的凝聚

  《人性场所》对广场功能的定义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1]。图10、11都有一个显著的典型特点就是有一个中心的点,吸引人们围绕左右,这个中心的点可能是一个雕塑也可能是中心有一个沙坑,沙坑里有孩子的活动需要人的关注。图12基本上由两条级别相同的道路和两栋重要的建筑围合而成,是一个比要重要的街角位置,设计师并没有将雕塑水池作为最为主要的元素铺占满整个位置,而是留下了足够的铺地空间可以供人们在上面开展活动,一旦开展了活动就会有吸引的目光,让人驻足、停留。

 

 

图13(上左):卢浮宫金字塔前的广场(李迪华 摄)
图14(上右):国王广场的现代雕塑吸引人围绕(佘依爽 摄)
图15(中左):协和广场中心的喷泉水池吸引人逗留留念(佘依爽 摄)
图16(中中):贝西公园的路旁(佘依爽 摄)
图17(中右):秀蒙土丘公园的路旁(李迪华 摄)
图18(下左):边界区享受的人们(网络弥士 摄)
图19(下右):街道旁享受午间休息的居民(李迪华 摄)

 

  人们在身边环境里寻找丰富的视景和能吸引他们的“抛锚点”,无论在身体上(坐、斜靠),还是心理上(站在附近,欣赏观看),会有一种安全感和监视感的满足。所以,人们在靠近中心景观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人造物周围(长椅、台阶等)聚集,同时也被喷泉和雕塑所吸引。[1]中心聚集的多是一些年青人,他们在中心的停留会让他们具有一种被关注的感受。而在边界上,人们喜欢有距离的靠近而不是无节制的相互挤靠,明确的边界是这一类停靠活动的基础。

图示2:要求中心有引人注目的核心元素让人们能在中心区域的边界上逗留

 
  2.1.2围合

 

图20、21、23(上左、右、下右):在雪铁龙公园休息的人们(韩西丽、李迪华 摄)
图22(下左):拉维莱特公园的斜坡上的人们(李迪华 摄)

 

  没有植物、街道设施或人的大型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恐怖的,他们更喜欢围合而不是暴露。[1] 

图示3:围合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安全的需求

图24、25(上左、右):雪铁龙公园中的“盒子”(佘依爽、韩西丽 摄)
图26(中左、右):蓬皮杜中心的“盒子”(佘依爽、韩西丽 摄)
图27(下):卢浮宫金字塔的大厅(李迪华 摄)

图示4:利用阶梯的空间错落安排,营造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

 

  空间的划分应该清楚而且微妙,否者人们会觉得自己被分隔到一个特殊的空间。[1]在高低错落,形似多层的盒子里,人们既感觉到了属于自身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又有一种能通过视觉联系其他空间的疏通感。

 
  2.2设计元素

  2.2.1水

 

图28(上):从岸上看塞纳河的游船(韩西丽 摄)
图29(中左):卢浮宫金字塔旁嬉戏水的鸭子与人(李迪华 摄)
图30(中右):在水渠玩耍的孩子(刘琴博 摄)
图31(下左):里尔火车站前的喷泉聚集了众多的人们
图32(下右):城市运河旁的人们(韩西丽 摄)

 

  动水在视觉和音响上的吸引力是公认的。喷泉的声音和动感可以成功的屏蔽周围交通的喧嚣,同时非常有利于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图31)。[1]同时,水能够为人的活动提供多种的可能,无论是自己的观望、戏水(图28、32),还是和水里的动物或是一同戏水的同伴(图29、30),都是一种有趣而且喜悦的体验。

 

  2.2.2窗户

 

图33(上左):里尔学院教室的内外(韩西丽 摄)
图34(上右):蓬皮杜中心的个人工作室(韩西丽 摄)
图35(下左):从卢浮宫向外看歌剧院大街(佘依爽 摄)
图36(下右):在蓬皮杜有窗户休息的一角(佘依爽 摄)

图示5:从窗户向外看的风景从来都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窗户往往扮演了一个窥视的明眼,无论是你从窗户向外看,还是你在看时他人在看你,都微妙的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看与被看得场景,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有一首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个也许最能将窗户带给人的无限遐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窗户的设计上,拥有最好视景的窗户不仅仅可以为看风景的人提供绝佳的体验,更不应错过另成为一道独特被看风景的机会。

 

  2.2.3坐椅、台阶

 

 图37(上左):塞纳河旁依靠斜坡休息的人(韩西丽 摄)
图38(上中):郁金香公园独特的设计吸引人的各种尝试(李迪华 摄)
图39(上右):亚特兰蒂斯公园的木制甲板式的休息区(刘琴博 摄)
图40(中左):拉维莱特公园吸引孩子当作玩具的座椅(网络弥士 摄)
图41(中中):澡堂博物馆外的大石头状的座椅(刘琴博 摄)
图42(中右):国王广场的黑白柱形雕塑,同样也可以当作座椅(李迪华 摄)
图43(下左):拉德方斯的弧形座椅(李迪华 摄)
图44(下中):巴黎歌剧院的阶梯(刘琴博 摄)
图45(下右):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独特的座椅让坐在上面的人也成为了风景(韩西丽 摄)
图46(下下):拉德方斯大拱门下的巨大阶梯始终吸引人行使坐的功能(李迪华 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