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高科技园区发展动因分析

admin 2005-05-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高科技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企业。其投入具有风险性,且起步资金需求较高;其人员需经高等教育及培训,且专业性很强。这样,企业最初可能会选择集聚在人才和资金的充裕地区。高科技园区一般建立在大学、科研机构附近,或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它本身的资金技术市场就比较发达,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把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吸引过来。

高科技园区是由其参与主体的需求推动产生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也要依靠其参与主体的行为协同配合,本节从高科技园区参与主体的需求及角色定位入手,探讨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因。 

高科技园区参与主体概述
 
高科技园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支撑服务中介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委员会)。 
 
1、企业

(1)高科技企业 
这类企业是高科技园区孕育、生长的基本细胞,是指那些敢冒获利与损失不确定性之风险,以开发和生产经营高科技产品为主要任务,富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企业。高科技企业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1)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智力密集度高;2)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 3)投入大、风险高;4)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以市场为导向,融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以竞争求生存。 
(2)金融机构 
高科技产业的高效益是以高投入高风险为代价的,因此资金是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高科技园区的生长需要强劲的金融支撑,需要各类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境外银行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等的支持。 
(3)其它支撑服务机构 
主要指类似的一些机构: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高科技贸易中心、科技交流中心、进出口公司、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专利机构、律师事务所、税务、海关驻园区监管小组、商检部门驻园区部门等等。 

2、大学和科研院所
 
纵观世界各国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几乎都离不开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的参与。大学不仅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诞生地。园区设在高等院校密集的地区,有利于智力与资金的结合,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学在园区建设中,具有培养人才和输送技术的双重功能。 
科研院所主要指高科技园区内各类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科研成果。 

3、政府
 
(1)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这是一种独特的服务性实体,一种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帮助的新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通过提供整套服务设施和管理咨询服务,使小企业尽快成长起来。 
(2)专家咨询委员会 
该委员会一般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和有关政策进行咨询评估。 
(3)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是高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宜,是行使政府职能的具体机构。 

高科技园区参与主体的需求 

本来,企业、大学和政府不参与园区也可以按照固有的模式发展,那么,它们为何要在园区里聚集起来?高科技园区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从参与主体的需求入手,分析其参与园区的利益驱动机制。园区能够充分满足参与主体的需求,而这正是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因。 

1、高科技企业对园区的需求因素
 
(1)降低交易费用 
高科技产业技术分工专业性强,生产组织是垂直分离的,同时这些生产组织之间又存在大量的交易关系:如长期或短期的转包合同、原材料的投入产出联系、上下游生产组织之间甚至还需要战略信息的详细交流。这些交易关系中的一些主要交易费用是受空间距离影响的,如签订稳定的交易合同需多次谈判,市场变化需交易双方频繁接触,以及运输费用、通讯费用等。这样,处于垂直分离生产体系的高科技企业会由于减少交易费用而需要地理区位上的相近。高科技园区的出现将这种自发性的空间集聚演化为规划集聚,而且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来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 

(2)共同利用资金、技术市场 
高科技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企业。其投入具有风险性,且起步资金需求较高;其人员需经高等教育及培训,且专业性很强。这样,企业最初可能会选择集聚在人才和资金的充裕地区。高科技园区一般建立在大学、科研机构附近,或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它本身的资金技术市场就比较发达,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把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吸引过来。 

(3)各种资源快速整合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单种资源的充裕供给,而且需要各种资源快速流动和结合。效率是高科技企业的灵魂。在产品生命周期或价格变化缩短的情况下,只有各种资源要素的快速组织,才能使高科技成为有效益的投资。这包括资金与技术的结合,供应商与制造商、用户的快速结合,从产品构思到产品最终使用之间的各个环节要尽量的少。高科技园区内功能齐全的支撑服务体系保证了这种需求的满足。 

(4)增强创新能力 
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智力资源。企业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内部研发人员的创造主动性,重视其工作、生活和文化等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有限,必须向高科技之源--大学和科研机构寻求合作。高科技园区的环境宜人,思想活跃,内部有很多研发机构,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需求。 

(5)需要政府法律保护 
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但若技术创新不能被法律保护,轻易任由他人仿制,则会大大降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高科技园区内部法律服务完备,设快速申请专利通道,推行企业产权明晰化,园区内部还可以突破传统工资制度,实行科技人员持股政策。这些都有利于对技术创新进行保护。 

(6)参与孵化 
新创办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往往存在资金短缺、创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问题,存活率普遍不高。高科技园区内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具备了企业生存与成长所需的服务机构与环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四级孵化模式,帮助企业成长。 

(7)跨国公司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 
这一点在我国体现十分明显,跨国公司为抢占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产品等市场,纷纷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但其研发中心进行的不是顶端高科技的研制,而是对原有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如MOTOLORA同一型号的手机在中国大陆和在香港台湾的就不一样)。高科技园区政策优惠、服务周到,是其进驻发展中国家的最好选择。 

2、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园区的需求 

(1)大学的困境 
长期以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求知识、取得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培养可以进行高强度研究开发活动的人才。由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这种工作目标和工作兴趣,使得其在一定意义"超凡脱俗",对于政界和经济界不够了解并且有轻视的倾向。大学和科研机构按照从学生到教授、从科研成果到著书立说这一模式运行了近2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情况略有变化,不但一些人文科学教授从政,一些自然科学家也进入了政府机构,开始了科技界与政界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科技界的地位在二战以后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学和科研机构却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科研规模扩大和教学经费的提高,而政府的支持有限,虽然一再向政府施压,仍得不到很好解决,造成科技界和政府的矛盾;二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逐步不适应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两方面能力的要求,因此供大于求,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于是,大学和科技界不得不转向社会,面向经济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