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中国城市批判(四)

admin 2004-09-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广州,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城市,正因如此,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它有许多怪异之处。广州的地铁是全国最好的,但客流量却是全国最少的;广州的日常消费是全国最高的,但也是全国水货最多的;广州的市民是全国最实在最勤劳的,同时又是最俗气的。

上海的发展是明显的,上海的软肋也是明显的……我还在中国吗?

 

  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兴奋不亚于北京“申奥”成功。好像申博的成功就能把上海一夜之间带入一个新的天地,上海人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其实不然!2000年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在上海申博成功后,给上海的建议就是不要过高估计观众的热情。的确,1992年世博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亏损了2.1亿美元。2000年世博会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亏损了10亿美元!

  在上海,来自政府财政、外资、国内民间的各种资金对浦东和浦西中心城区的精心打造已初见成效,但许多外资和民间资金把目光的焦点已调整到浙江和江苏等地,而处于上海长江口的崇明岛却不见大的起色。上海不均衡的发展,反映了一些经济学家所描述的“灯下黑”现象还较为严重。

  上海的城市建设,也存在着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的巨大反差,由于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均衡,客观上形成了“富人进城,穷人下乡”的城市建设格局,这样无疑将加剧就业和教育资源竞争,促使两极分化和矛盾升级。

  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长期以来,一直以国际大都市自称的上海离真正意义的国际大都市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上海一直忙于“摊大饼”,冷静下来理智思考了多少?

  正如美国不能没有纽约,中国也不能没有上海。上海是长江流域的龙头,而长江流域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脊梁。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一本关于上海的著作中,称上海为“现代中国的钥匙”。然而,中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上海这把“钥匙”却依然给人一种有些生锈的感觉。忙碌慌乱的广州:小心头晕!

  1999年《新周刊》杂志向全国读者调查对国内城市的印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最大气、上海最西化、成都最休闲、深圳最忙碌、珠海最浪漫……惟有广州获得了“最说不清楚”的称号,这称号咋听咋看都像是贬义的。广州的表情永远是暧昧的,广州因此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城市的样板。

  广州,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城市,正因如此,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它有许多怪异之处。广州的地铁是全国最好的,但客流量却是全国最少的;广州的日常消费是全国最高的,但也是全国水货最多的;广州的市民是全国最实在最勤劳的,同时又是最俗气的。

  广州的“生猛鲜活”和“鱼龙混杂”是最直接的原因。“下广州”门槛低,在广州好混,几乎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广州是“市”,不是“城”,加之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使初到广州甚至在广州呆了很长时间的人一直有一种晕头转向的感觉。

  曾有一位北方的朋友对我说,第一次到广州,一走出广州站,那种孤独感就扑面而来。一是几乎所有人的说话都听不懂;二是满街的男女穿戴打扮都花里胡哨;三是所有的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要把你甩掉似的。

  下了火车,如果你没有熟人带路或朋友接站,你很可能就找不到你要去的地方。因为你既不大看得懂广州的地图和站牌,又显然听不懂一会儿粤语一会儿普通话报出的站名。广州是中国大城市中城市规划最差的,尤其是广州火车站一带,卫生差,治安差。

  广州的建筑错落无序地坐落在凸凹不平的珠江两岸的湿地上,高大的现代化建筑与普通的民房比邻而居,强烈的反差和不协调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铺天盖地,广告牌上经常出现只有广东人才能够理解的所谓的“汉字”。

  你没有到广州之前,你的心里就有了广州是个遍地黄金的花花世界的定论,加之你到来之后所感受的一切,你心中的安全感就彻底被打碎了。最让人心焦的是听广州人说话了,如果仅从语音上去听的话,他们说的话完全跟外语没什么区别。内地人打死都不理解为什么同是中国人,说的话怎么会差那么远?人们一定会纳闷:我还在中国么?走在街上,吹的风都跟内地不一样:潮乎乎的,湿漉漉的,热烘烘的,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而言之,广州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感觉是:怪!实在是怪!广州的怪异,从你走出广州站就开始了。

  走进广州的餐馆,服务员递给你的菜谱,让你看得一头雾水。什么猪手煲、云吞面、鱼生粥,还有什么濑尿虾;走进卫生间,墙上醒目地写着“男界”和“女界”,不知这个“界”字的意思是让人进还是不让人进?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