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记上海古猗园的园林建筑造景

member 2004-09-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记上海古猗园的园林建筑造景

[img]http://www.landscapecn.com/info/upload/paper/200493152755575.jpg[/img]   
  位于上海嘉定南翔镇的古猗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奇葩。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早先为私家宅院,由擅长竹刻、书画、叠石的朱稚征设计布置。因园内广植绿竹,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句,故名“猗园”。此后,几经周折,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叶锦购得,大规模的重修和改建之后,取其由前朝园林沿袭之意,更名“古猗园”,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多为市中宅院,虽面积不大,而建筑为多。古猗园更是以其素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之说而著称。初建时猗园布局曲折多变,厅堂轩榭相接,山水建筑交映。而后历经四百年的战乱兴废,大多建筑已损毁不存。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复扩建,古猗园现有面积已扩大到146亩,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和南翔壁6个景区,原有典雅的明清古典建筑特色才得以保存而重现。

  古猗园的古典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轩榭楼阁立体造型变化多端。逸野堂端庄气度而不失简洁,浮筠阁巧雅轻盈而景色清幽,绘月廊曲折通幽而典雅别致,茗轩傍山临水而轩昂欲举;不系舟临岸贴水似待人登临;翠霭楼飞阁崛起仿俨以承天;缺角亭飞翼凌空,意味隽永;龟山百寿碑四面环水,一览全园,如此等等。园内亭轩舫桥小巧精制,厅堂阁楼不一而足。细看则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漏空,斗拱梭柱,飞檐翘角,雕刻装饰,朱漆白墙,形式活泼,舒展大方。它们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流连,还与山水林木相对比、呼应、映衬,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不同景区,产生相互连贯和对比的艺术效果,营造了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建筑在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

  古猗园古典建筑大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江南古典园林意境。无论是明代遗迹鸢飞鱼跃轩、不系舟、浮筠阁,还是其后修建的绘月廊、茗轩、柳荫桥,都因地制宜,或抱山衔水、或临岸飞举、或凌空飞渡,无不紧扣江南水乡之地貌特征,掩映对比而自然成景。逸野堂景区居逸野堂南侧的鸢飞鱼跃轩,三面依水而建。轩为三楹,砖木结构。屋面为小瓦结构,飞檐翘角,花色屋脊,两面有四根垂带形成垂脊,脊端置有花蓝。屋内花色吊顶,仿砖地坪。轩门拱圆,临池立四根大柱,不设门窗。依门前向东远眺,有青山亭阁,错落有致;入门凭栏,一泓湖水明洁如镜。戏鹅池景区中不系舟,俗名石舫、止舟,原为园主书画舫,舟体为石结构,舱为砖木结构。前舱为亭形,歇山顶,小青瓦,长窗隔扇。中舱为廊,南北两面设扶王靠。后舱为楼,四面设窗,小瓦结顶。舟旁池中植浮筠一片。在舫中作画赏景,山水映衬,亭阁相接,远近层次兼可得之。戏鹅池南以土堆山,广种绿竹为竹枝山,山之北麓便是半处池中的浮筠阁,与不系舟遥遥相对。阁北为粉墙花窗,中有月洞门。阁内六柱支撑,临水三面外设栏杆,内为扶王靠。屋面是筒瓦歇山顶,屋脊与垂脊相连,四角上翘似凌空欲飞。近可看池中树木垂影,荷花映日,遥能视舟楫待发,白鹤亭如白鹤展翅,其中意境自不待言。

  古猗园古典建筑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题名立意,或典雅含蓄、或贴切自然,把古典建筑与山水、树木构成的景物形象融为一体,寓意深远,意味隽永。逸野堂景区是猗园旧址,以逸野堂为中心,北有曲廊回环,隔池堆山筑幽赏亭为对景,南有鸢飞鱼跃轩、小松岗和南厅穿插错落。集厅、堂、廊、亭、山、水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其中主建筑逸野堂,飞檐高翘,凝重浑厚,原是园中主厅,堂顶由十六根楠木大柱支撑,又称为“楠木厅”。堂前后各有长门八扇,其余堂壁都是长窗隔扇。堂上是横梁雕花平顶。屋面以小青瓦结顶,漏空高脊,脊两端两只龙头相对而视。屋檐四角高翘,山头檐边如花瓣相连。堂前栽盘槐一对,右立奇峰异石,左为假山水池,堂后植桂,堂内悬挂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华岩墨海”匾额,反映了当时文人隐逸为高,寄情山水的意境。戏鹅池畔竹枝山上的缺角亭,又名补阙亭,“九一八”事变后,为纪念东北沦陷而建,四柱翘角独缺东北角以志国耻。亭为方形,四根红漆巨柱,筒瓦攒尖顶,上塑火炬,其东南、西北西南三角塑有紧握的铁拳,唯东北角无拳。亭内上方塑有九龙,四周有花色栏杆及坐凳。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整个构筑款式玲珑,高状华丽,反映了人民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鸳鸯湖景区曲香廊顶盖呈蛇腹形,紫橼墨柱,南北透景,廊北有株百年红牡丹,廊四周遍植桂、菊、兰、梅和翠竹,四季芬芳,故名曲香廊,使游人更有探古寻幽、回味无穷的意趣。

  古猗园内的道路、树木、花草之园林要素也十分注重与建筑型制及立意的呼应对称。位于松鹤园景区中部的梅花厅,五楹,木结构,厅内墨柱紫窗,前后各有长门16扇,门窗上镶嵌精雕梅花图案,老戗飞檐,前后走廊,小瓦结顶,垂脊平背,嵌花山头。除厅前两株古柏,四周满植红梅、绿梅、腊梅。邻近道路也用鹅卵彩石、白磁、青瓦铺成形态各异的梅花图案。仿如梅花开放,暗香浮动,趣味不衰。而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神话传说得名的君子堂,堂内悬梅、兰、竹、菊书画,堂前种紫竹,左右植兰和菊,堂后栽腊梅,堂内堂外,自然相映,耐人寻味。逸野堂四周地坪则铺设冰裂纹,中间嵌以八仙、如意及无字天书等图案,分别以黄、青、白等多种色彩的石片相配,给人以如入仙境、飘逸轻松的享受。

  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往往通过其型制、布局和题名等体现古典园林的构图、层次、意境,为古典园林“壶中天地”的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猗园也正是通过高低虚实,互相错落,富于变化的厅、堂、轩、榭等建筑型制,与山池、园艺、书法、绘画等相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构筑了曲尽绸缪、意境深邃的艺术复合体。四百余年来,古猗园在传承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同时,始终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韵与独特的造园叠景艺术在众多的江南古典园林中独具魅力。到此探古寻幽的众多中外宾客,无不为古猗园别具一格的古典建筑风貌和叠景艺术所叹服,古猗园这座“养在深闺”的江南古典园林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日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