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

member 2006-06-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

1. 引言: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感。既有“田家刈获时,腰镰竞仓卒。霜浓手龟圻,日永身罄折“(宋,楼璹《耕织图诗•收刈》)的劳碌与艰辛的感叹,又有“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宋•陈与义《早行》)的怡然与悠闲;既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悲悯,又有“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宋.苏轼,《赠莘老七绝》)的浪漫和挥洒。千百年来,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养育作百分之十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林,如《红楼梦》贾府的“稻香村”。然而即便是“稻香村”也仅仅是: 数楹茅屋两溜青篱,分畦列亩,佳蔬菜花的矫揉造作的园林而已,难怪贾宝玉批其“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见《红楼梦》第十七回)。田园之大美被淹没在农人的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国“农转非”的年代里,十三亿的人口中每年有1%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所侵占,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2亿亩,粮食的总产量减少了1600亿斤,其中包括各类大学城的侵占,截止2003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大学城有54个,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多万,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食消费量46多亿公斤,土地的挥霍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和修剪整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广场铺装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抛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节,甚至连士大夫对田田园的审美意识也没有,有的只是暴发户式的挥霍和铺张。

  在这样的时代和认识背景下,我们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年。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它上百所大学一样,学校迁入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公顷。2002年初,校方委托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场地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本文介绍的设计是位于校园西南角的稻田景观区域,占地约3公顷。

2. 挑战、机遇和对策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2)时间紧迫:校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迎接当年九月的新生入学;
  (3)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4)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
  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第三,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
  第四,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经过3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收割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校园稻田还被沈阳国际园艺博览会作为博览园的一个部分。
  第六,“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
  在此稻田校园的对策下,如何使稻田同时能满足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功能,并能超越大田稻作,而成为“后农业”时代的稻田景观,具有审美启智、休闲读书等功能,则是景观设需要解决的。

3. 设计特点

  (1)大田稻作基底上的读书台:在大面积均相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连着一个个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形读书台,每个读书台中都有一棵庭荫树和一圈座凳,它们是自习读书和感情交流的场所。
  (2)便捷的路网体系: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的便捷的路网。挺拔的杨树夹道排列,强化了稻田的简洁、明快气氛;三米宽的水泥路面中央,留出宽20公分的种植带,专门让乡土野草在这里生长;座椅散布在路旁的林荫下。
  (3)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到冬天收割完留在田里的稻禾斑块及稻茬,以及晾晒在田间地头的稻穗垛子,都被作为设计的内容。
  (4)可参与性:校园稻田是学校师生参与劳动而共同创造的景观,参与过程本身成为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参与,校园景观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4. 结语

  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中国的“耕读”传统在这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中国的农业文化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矫揉造作的田园意境,在这里,稻作大田本身作为审美和实用的对象,是一种白话的景观;在这白话的校园景观背后,不是士大夫矫情的诗意,而是对严酷的中国人地关系危机意识和粮食安全危机的直白态度,当然也不乏新的、寻常景观的诗意。

项目名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委托方:沈阳建筑大学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参与设计人名单:韩晓晔、张福昌、陈伯超、凌世红、韩毅、王大伟、王宝令、龙翔、张宇飞、阕镇清、李刚、吴利英、刘亦昕、孙熠文
设计时间:2002年3月—2003年10月
摄影:俞孔坚、曹杨
所获奖项: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 )
特别感谢:沈阳建筑大学张福昌书记,陈伯超教授,王宝令先生等对设计的支持和参与,没有这样开明而富于创新精神的甲方,这样的设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  


图01 校园景观规划总平面图

图02 校园南部稻田鸟瞰

图03 从教室内看窗外景观

图04 校园稻田鸟瞰,放羊来维护草地

图05 落日中的稻田、便捷道、杨树和谈心的学生

图06 稻田中的读书台

图07 可进入的稻田和稻穗之美

图08 校园插秧节

图09 校园收割节

图10 冬天收割后的稻禾斑块

图11 冬天收割后的稻穗

图12 建院金米:作为沈阳建筑大学的赠送礼物 

  • 给Ta打个赏

13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