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member 2006-07-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在种类繁多的城市广场中城市中心广场具有代表性,它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展示性及休闲性。近年来,笔者曾做了几个城市中心广场,现实录于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赤壁人民广场

赤壁市是湖北省南大门,三国赤壁大战的发生地。赤壁人民广场结合赤壁市体育馆修建,体育馆位置居中偏南。广场用地东西长约 450m,南北宽约230m ,面积为10.6hm2。场地内有两条泄洪渠贯穿。用地西北为高12层的广电大楼,与广场之间被一泄洪渠分隔。广场地势平坦,唯西南角有一处低洼水塘,亦即两渠道的交汇处。

1 构思

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我们确定的规划原则为:反映赤壁的历史文化,创造饶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并为赤壁市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
现状分析是构思之源,巧妙的设计往往将条件的限制当做一种动力与理性思考的依据,并用专业的手法克服限制,使规划设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到平衡。我们确定以下几个问题需重点考虑:① 在宽阔而平坦的地块上,从整体把握广场的结构;② 体育馆在整个广场中的地位;③ 现状两条泄洪渠的处理;④ 低洼污水塘的利用;⑤ 历史文化的反映。
体育馆是赤壁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其体量不可忽视,我们以其为中心发射出一系列道路,并用椭圆作为整体结构的统帅,多次重复,使约10hm2的用地浑然一体。用地南侧的城市泄洪渠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作边坡整治,并抬高水位使其成为一景观长廊。由北往西南流的城市排污渠则用盖板涵使其“销声匿迹”。西南角的低洼地依势设计成戏水园,用柔美的曲线构成岸线,与广场的规则形状形成对比。关于历史文化气氛的营造,我们以赤壁市赖以成名的“赤壁大战”为题材,选用有智慧寓意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并配以赤壁大战的相关历史花絮。

2 功能与空间布局

规划有五个功能区:广场区、城市舞厅、晨练健身区、休闲区及滨水景区。
(1) 广场区 广场是核心所在。为解决体育馆与主干道——河北大道之间的距离不足,我们将主轴在中部作转折,使主体空间顺畅、和谐地向东部宽阔地带延伸,并控制全局。广场中部的音乐喷泉起轴线转折的结构引导作用,尽端用水体形成环岛,诸葛亮的雕像即矗立于此。其西部为弧形水池收头,池中立反映地域文化的浮雕柱。为防车辆进入,广场作抬高处理。入口处设标志图案并在主入口两侧设残疾人坡道。
(2)城市舞厅 为椭圆形下沉广场。轴线由体育馆引出,并贯穿主题雕塑。地面铺装为古代兵器——戈的纹样,寓示赤壁曾是古战场。下沉广场的西南界设雕墙,雕刻着赤壁大战中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历史花絮。下沉广场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3)晨练健身区 晨练健身区设在广场东侧,邻近住宅区。目的为市民提供晨练、健身等活动场所。内容有门球场、疏林草地及椭圆广场等。
(4) 休闲区 位于体育馆以西,设阳光廊、儿童活动场等。植物配置采取多种形式,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草地相得益彰,意在创造出一种安全、生态的休闲环境。
(5)滨水景区 包括景观明渠及戏水园,位于广场南部与西南角。南面沿泄洪渠设滨水步廊,有三座景观桥与城市道路相连。西南角利用现有低洼地设戏水园,安排划船等水上活动。戏水园水体与泄洪渠之间以闸桥隔开,保证水体洁净。

设计人员:万敏、龙涛、吴新华、项明钊。参加人员:伍特煜、但劲松、马承志。  
协作单位:赤壁市规划局

二、襄樊诸葛亮文化广场

拟建的诸葛亮文化广场是襄樊市“会节”主场所。广场为 560m长、237m宽的矩形,面积13.2hm2。城市主干道长虹路依东而过;次干道七里河路将广场一分为二,使其南北各占2/3、1/3。襄樊市体育场位于南地块,北地块规划建设会展中心。东面邻近场地有居民点,景观杂乱。整个场地地势平坦。

1 构思

设计制约条件可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已有的体育场与新建会展的多中心问题;②七里河路对广场的分割;③北部居民点对环境的影响;④文化、地域特征的反映。
广场被七里河路分割,如何将其有机的联系,是设计处理的要点。考虑七里河路的城市次干道性质及同向路网的发达,我们将该路纳入广场并以其为主轴,使南北均“占地为王”的体育场与会展中心均服从该轴,避免了“两败俱伤”。两条倒八字轴,与主轴对称,打破道路的边界,使城市道路的铺装和广场协调一致。广场南北向另设计一轴,将两个区的联系加强。轴线的交会点即为景观节点,轴线构成的整体网络有效地控制了全局。倒“八”字轴以音乐喷泉为导引,拾级而上。北轴终点为诸葛亮雕塑,其底座为室内展场,后部为弧形会展主场馆,其位置将北邻的杂乱居民点遮挡;南轴终点为一大型喷泉。
针对现今广场建设种草不种树的现象,我们以生态性作为规划设计的一重要原则,广场内多植大树。

2 功能与空间布局

规划有五个功能区:主广场区、会展区、体育休闲区、园林区、多功能生态林带。
(1) 主广场区 含城市广场、节庆台、植物扎景。该区以七里河路为轴,平时道路可行车,节庆时实行交通管制。节庆台为临时构筑,但有与广场统一的铺装。
(2) 会展区 含会展中心、诸葛亮雕塑、音乐喷泉。会展中心为城市的重要设施,面积约1万m2, 采用轻钢网架顶,高技派风格。诸葛亮是吮吸着襄樊乳汁成长起来的政治家,襄樊的会节即命名为“诸葛亮文化节”,会展区作为节庆的主会场,理应大书特书诸葛亮。
(3) 体育休闲区 结合体育场并与会展区相对应。含健身广场、音乐喷泉、林阴棋牌园地等。
(4) 园林区 自由园林风格,与严谨的其他区形成对比。含戏水池、长廊、休憩亭等。
(5)多功能生态林地 沿长虹路布置,植杆径25cm以上的大香樟树。株距、行距均8m ,宽度32m 。林地下为硬质铺装,可作为会展的临时场所或停车场或休闲活动场。利用襄樊地区山高林茂的资源优势,在广场上移植了700多棵杆径25cm以上的乔木,营造出一片城市绿洲,体现出生态性。

设计人员:万敏、陈纲伦、龙涛、沈伊瓦、覃晖。参加人员:孙靓、李向锋、宋靖华。
协作单位: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铺装设计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广场(以下简称武展广场),具有城市客厅功能。作为城市的中心广场,武展广场要充分有力地体现武汉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
武展广场的外框已限定,而且广场的铺装、绿化、喷水池都有明确的界线。我们的任务是广场的铺装、亮化、植被、小品等的设计,其中以铺装设计最为重要。在设计中,导入了CI的设计理念,从武汉市的区位、地域、民俗风情、文化历史、经济格局等城市要素中抽象概括,提炼出能反映武汉市综合特征的图式语汇,运用到武展广场设计之中。
设计将广场分成两区,入口区反映武汉特有的地理形态,中心区则反映楚文化的辉煌。入口广场中以三个相连的正方形代表武汉三镇,而曲线则代表两江——长江和汉水,曲线的两端分别是主题雕塑和国旗台。入口广场的两侧为喷泉,与雕塑、国旗台相互衬托。在广场的铺装上,我们采用了楚文化中铜盖豆上的精美图案和武汉市市花——梅花的纹样浮雕,在广场气氛的中心形成了一股浑然的聚集力,把广场气氛推至最高潮。
湖北是楚文化中心,作为省会的武汉担负弘扬楚文化的重任,有城市客厅性质的武展广场对此应义不容辞。因此我们的灵感和手法多源于楚文化的艺术精品。
以编钟变形图案的两方连续来铺设广场的边界,加强整体性;广场铺装标志色为红、黑两色,源于楚漆器。广场四周绿地从楚织物中取得极具张力的龙凤纹样,配置花草扎景等。

设计人员:万敏、吴新华、龙涛、张强、刘昆。 参加人员:伍昕、冷峻。
协作单位:武汉市花木公司

四、保康紫薇生态广场

保康紫薇生态广场地处神农架支麓的山城保康。基地原为一个长途客运站,总用地约2hm2。西临城市主干道路,该道南高北低,最大高差处达3m,在场地南段的道路上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九牛爬坡;场地东面背靠高约50m 的山坡;场地南北两面均为民宅。用地内现有依山台坎,高约4m 。

1 构思

本广场的设计有三个出发点:①“九牛爬坡”雕塑如何与广场联为一体;②广场内的高差及广场与城市道路的高差处理;③地域性的创造。
我们以雕塑和山脊的连线为轴统领广场,但该轴并非直线而是一条流畅的曲线,围绕该轴形成渐收道路把雕塑引入广场,同时蜿蜒向上的线形寓意保康人民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商业用房利用道路与广场的高差设置,其屋顶成为活动平台。保康的古桩紫薇、古桩腊梅、红豆杉均为稀世之物,在广场采用这些特色植物表达出一定的地域性。

2 功能与空间布局

广场共分五个功能区:入口区、主广场、露天舞厅、五福梅园、紫薇林区。
(1) 入口区 与雕塑呼应,曲线形道路用旱喷泉加强线形。北侧为生态停车场及商亭,南侧通向商业用房。
(2)主广场 主广场是人流会聚的场所,为生态林环绕;中置图腾柱,边缘设休息廊。
(3)露天舞厅 主广场以喷泉作引导,往东北为露天舞厅,尽端设文化雕墙,浮雕墙上刻反映保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4) 五福梅园 广场西南为一层商业用房,设屋顶广场,局部与城市道路齐平。结合商业用房,设置五个圆形的小广场,每个中心置古桩腊梅一株,并以梅园予以命名。
(5) 紫薇林区 广场的东面顺应山势,在原有高差的基础上,依次向山坡方向形成三个台地。台地上植古桩紫薇,形成紫薇林带。林带南部为梅园,林带下是休闲活动场所。二级台地沿边设曲线形吊脚长廊,为饮茶观景之处。

设计人员:万敏、陈纲伦、龙涛、李向锋、吴新华。 参加人员:李魁。  
协作单位: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五、小结

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窗口,应充分展示城市风貌特征。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从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及参与性来把握城市中心广场的特性。城市广场的设计者如果能准确地把握以上特性,再通过雕塑、绿化、亮化、城市CI等手段的综合来创造广场的艺术气氛,必能设计出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的城市广场。

作者单位
万敏,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鄂州大学环境景观中心主任。
龙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吴新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收稿日期:2001年9月30日
出版日期:2002年2月10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