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读书   /  正文
  •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光明实践”》

    作 者: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 别:
    景观
    出 版 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2-01

2017年4月,深规院市政规划研究团队出版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一书,以水为切入点,总结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课题近7年的科研经验,用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海绵城市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技术方法、实施策略和管理要求,并附有多项规划实例、模型实例,以实用性为主,兼顾理论性。时值我国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起步期,有效带动了海绵城市新发展理念服务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五年后,深规院又一部海绵城市专著出版发行,既是对历年工作业绩和经验成果的总结,亦是为打造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的延续!



1 写作缘起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规范标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自2015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水利部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过30个试点城市4年多的创新实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试点成效显著。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的任务和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5号)》,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域系统化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市。通过竞争性评审,共计20个城市入围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国家政策推动、城市韧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双重驱动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


1.jpg


光明区作为深圳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的所在地,一直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和最前沿“阵地”,在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国家部委、深圳市委和专家们的一致肯定。通过3年的先行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光明实践”、“光明模式”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样板。

深规院市政规划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开始关注和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的专业技术团队之一,从2007年开始,就率先在城市规划领域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规划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近160人、涵盖多专业的技术团队。2011年以来,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课题(2010ZX07020-003)的研究工作,在深圳市光明区展开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监测的全过程技术研发,期间多次组织技术团队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开展学习和交流,结合在深圳市、佛山市、西咸新区、中山市、扬州市、台州市、遂宁市、济宁市等地的40余项相关规划与实践,逐渐形成和掌握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作为深圳市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总统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光明区)技术总负责单位,从国家试点申报到终期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光明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助力深圳市在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一举夺魁。

基于上述背景及我院多年来在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体会,我院集合多位骨干人员,将相关经验和工作总结进行集结成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光明实践”》,并希望通过本书与各位专业人士分享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案例。本书全面介绍了光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了海绵城市系统化推进的模式,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全域系统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规范化、可复制、可借鉴的有效路径,为切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创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迈上新台阶贡献一份力量!



2 出版情况


《新时代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与实践》丛书共6册,包括《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的“光明实践”》《无废城市建设规划方法与实践》《环境园规划方法与实践》《厂网河城一体化流域治理规划方法与实践》《市政基础设施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及《城市水系统规划方法与实践》。该套丛书紧跟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和新要求,结合规划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新时代下相关市政工程规划的规划方法,期望对现行的市政工程规划体系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有益补充和必要创新,为从事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的人员提供亟待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具有实践意义的规划案例。丛书编委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陈湘生院士于百忙之中为本套丛书写序,并对丛书的编写提出诸多宝贵意见。陈院士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著名专家,曾担任过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技术委员会主任,现为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以及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创院院长。

陈院士在丛书序言中提及:“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分享就是一种博爱和奉献。本套丛书与前面两套丛书一样,是基于作者们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成果,经过系统总结和必要创新,通过公开出版发行,实现了研究成果向社会开放和共享,我想,这也是这套丛书出版的重要价值所在。”


中国工程院陈湘生院士作序

2.jpg



3 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成效篇三个篇章。理论篇基于问题和目标双导向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思路和框架体系,对“初期系统谋划、过程推进实施、后期监测评估”的各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详细阐述;实践篇对光明区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实施与落地进行阐述,包括海绵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指标落实、方案技术审查、事中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等海绵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环节;成效篇对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成效、典范达标片区,以及部分海绵城市典范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3.jpg



4 作者介绍


4.jpg


张 亮

江西景德镇人

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2010年7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专业副总工程师,生态低碳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工作以来,参与编写学术专著6部,主持编制地方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创设计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


5.jpg


张明亮

山西应县人

高级工程师


1997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现为深圳市光明区海绵办副主任、深圳市光明区美术家协会创会主席。基于多年的工程管理实践经验,融合深厚的风景园林、美术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基础,长期致力于城市美好人居环境的营造。工作以来,主持开展多个深圳市重要工程项目,并取得优异的成效。


6.jpg


俞露

浙江绍兴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正攻读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型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副院长)、生态总监。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工作,主持编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相关的规划、工程设计、标准导则、科研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创设计人的多项低碳生态、海绵城市、给排水相关规划获得国家、部、省、市级奖项40多项,其中全国性奖项10项,省级奖项15项,市级奖项30余项。


7.jpg


任心欣

四川雅安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2005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海绵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治理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协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副会长。近年来主持了二十余项重大规划设计项目,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1项,其他奖项10余项。长期致力于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实践和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服务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