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读书   /  正文
  • 《生态缓和的理论及实践:自然环境保护和复原技术》

    作 者:
    森木幸裕 / 龟山章
    类 别:
    景观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6

《生态缓和的理论及实践:自然环境保护和复原技术》从管理措施的角度,系统论述了自然再生的理论机制和措施建议。书中应用具体事例,对自然再生的目标设定、再生的技术手法、评价和课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可供生态规划设计和园林景观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生态缓和的理论及实践:自然环境保护和复原技术》该书以村寨、自然公园等各种区域自然保全和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为目的,对河流、道路、新都市、大坝等建设过程中生态缓和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全面论述;为自然环境的保全和复原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丛书中另一本《基于生态技术的河湖水质净化》 理论结合实际,系统论述了水质净化生态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常用的技术。可供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者、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生态缓和的英文原文为“mitigation”,通常是表示缓解疼痛或减轻影响,美国首次将其作为专业术语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美国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领跑者,从制度到方法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使之成为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手段。

1997年,日本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除非可以明确判断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建设方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目标下的保护措施。日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与美国的生态缓和的含义是相同的。

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等自然要素的调查、预测及评价方法,与针对大气、噪声、震动等污染源所采取方法相比,数值化及预测模型使用较多,并且环境基准还未明确的情况也更多。究其原因,在于动植物的种类及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各种系统对人为影响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适当的评价,在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常常以不存在需要保护的物种或影响轻微作为理由批准建设项目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的深入,逐渐了解了不同生物个体对人为影响的反应,使针对不同的环境影响提出具体的环境缓和的方法成为可能。同时,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完成后开展事后调查(monitoring)也成为共识,这为各种开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缓和成为今后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不可或缺的要素,环境缓和技术的开发也成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外,当建设项目可能对动植物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时,居民常常也要求采取环境缓和的具体措施。

本书对各种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物栖息地保护进行了说明,针对的对象包含山林、自然公园等多种类型,并对河流、道路、新城或水库等建设项目的环境缓和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说明介绍。

最后,对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负责编辑和出版的软科学社的社长吉田进先生以及策划编辑部的诸位同仁表示感谢。如果本书能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笔者感到莫大的荣幸。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