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中国建筑师拿下韩国歌剧院

admin 2008-07-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每次来北京,柯卫都会去看钟楼,他认为这是北京最好的建筑,高度融入了一个伟大城市的民间。对于一个前卫而务实的建筑师而言,当代中国的诱惑远远比韩国或任何一个国家要大。

  每次来北京,柯卫都会去看钟楼,他认为这是北京最好的建筑,高度融入了一个伟大城市的民间。对于一个前卫而务实的建筑师而言,当代中国的诱惑远远比韩国或任何一个国家要大。

  柯卫上次来北京的时候,汶川大地震还没发生。他所乘坐的航班深夜降落在北京机场3号航站楼,这个最新启用的航站楼的顶部吸引了他的目光。在他看来,这个带点曲线的巨大顶盖还算巧妙,简单实用。 

  这个37岁的中国建筑师连夜去北京郊区拜访朋友。白天,他刚刚在韩国结束了就仁川歌剧院项目向首尔市长汇报的工作,这意味着他历时一年多设计的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承认。仁川歌剧院对韩国而言,就像国家大剧院之于中国,它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顶尖的歌剧院之一,也是韩国最重要的歌剧院。

  柯卫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相当陌生,他曾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执教,在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前,柯卫在纽约Polshek事务所设计过包括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华盛顿新闻博物馆、纽约自然博物馆在内的诸多重要大型公共建筑项目。2005年,柯卫和韩国建筑师李炫昊在纽约创办了Chiasmus建筑工作室。对于一个新锐设计师而言,想在大师如云的纽约施展才华,得向电影界的李安学习——但谁能蛰伏8年甚至10年呢? 于是,从2006年开始,他们开始在亚洲寻找机会。在韩国、菲律宾和俄罗斯做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方案设计。

  当柯卫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朋友家门口时,对方看到的是一个中等个子、戴着黑框眼镜、略显斯文的年轻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穿着夹克和牛仔裤,在见惯了国内新锐建筑师如俞孔坚、马岩松的时尚外形之后,你会对这样一个低调的建筑师的才华和能力产生好奇。

  接下来,他向朋友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韩国仁川歌剧院、音乐厅和音乐学校的总体设计。这是第一次在北京讲述他的案例。 柯卫设计仁川歌剧院的灵感产生于他在仁川海边的漫步,大大小小的石头、拂面的海风以及时常阴沉的天气给这里带来独特的景象,柯卫用分行的诗歌写下了他的感想。此后,他又多次去了规划地的海滩,随手勾勒了一些手稿。在其中一个手稿中,柯卫描述了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自然海岸上的三块形状各异的岩石,后来,它们演变成建筑体的外形,即仁川歌剧院的灵魂所在。

  他用三个石头的造型确立了歌剧院的主场馆、音乐学校和音乐厅,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但又有连接,三个体块之间形成了一个公共聚集的“场”。在海湾中间,显得“石破天惊”。 把诗意的意境转化成建筑并不是那么简单。柯卫说:“我发掘石头的概念时觉得自己很聪明,可是要把石头的意蕴转换成实用建筑时,才发现有很多问题。开窗、采光、材料等。” 

  柯卫遵从的理念是体现这个歌剧院的平民性与国际性共存,“你怎么把它变成市民愿意去的地方,而不单是一个国际大剧院,让建筑有一种与民同乐的感觉。”经过了多轮和甲方的沟通以及方案的修改,最初的概念“海边的石头”被具体建筑语言展现了出来:远方是摩登大楼林立的城市,在海的这一边,三个静谧的建筑体舒展地卧在那里,似乎是繁忙节奏的休止符。

  这个项目的甲方是仁川艺术城发展公司,还包括政府的主要投资。柯卫的Chiasmus工作室能竞标成功实属不易,他经历了“中日韩”三国建筑师的大比拼,才最终胜出。 与柯卫竞争的是两家很有实力的大型日韩公司,在几轮筛选之后,甲方最后“相中”了柯卫的方案“仁川海边的石头”,这个设计的原创性和地方性打动了评委。柯卫和他的合伙人李炫昊因此一跃成为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评委之一的韩国著名指挥家郑明勋,在世界各国上百个音乐厅演出过,他非常欣赏这个设计。

  柯卫躺在朋友书房睡着已经是凌晨3点以后,这之前他发表了对鸟巢和新央视大楼的看法。他认为前者是一个略显虚伪的作品,外观与内部结构实际上是两回事,看起来是全钢架的承重,内部却是将水泥涂上与钢材一样的颜色。央视大楼也是如此,对形的追求浪费了相当多的材料和空间。

  每次来北京,柯卫都会去看钟楼,他认为这是北京最好的建筑,高度融入了一个伟大城市的民间。对于一个前卫而务实的建筑师而言,当代中国的诱惑远远比韩国或任何一个国家要大。柯卫能做的就是等待机会。在汶川大地震后,他万分焦虑地在MSN上对中国朋友说,要去支援四川灾区的灾后建筑重建工作。不知道他是否成行,在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歌剧院总设计师之后,在即将于2008年7月举行的歌剧院奠基仪式之前,他能脱开身吗?

  专访柯卫:“我在项目里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新周刊》:你有没有测过自己的智商?

  柯卫:没有,不敢。

  《新周刊》:你觉得你的智商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比一般人高,跟一般人差不多,比一般人低?

  柯卫:我觉得应该这样说,我想东西特别慢。

  《新周刊》:换句话说就是你喜欢下慢棋。

  柯卫:对,但是我会一直不停地想,不能放弃地想。

  《新周刊》:也就是说给你足够多的时间你可以打败一切棋手。

  柯卫:我的合伙人是一个韩国人,他想东西就特别的快。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我就不会这样,我会想多一点。和别人讨论一下,成熟比较慢。

  《新周刊》:你的合伙人对你有什么评价?

  柯卫:又爱又恨吧。他爷爷是韩国第六任总统。他读本科的时候在韩国最好的学校,但是他也没读书,整天扎个白带子上街去搞反日运动,逆反心很重的。后来去了密苏里读大学,我们在纽约认识,2005年有一天来了兴头,就说合伙做一个东西吧。

  《新周刊》:这3年他对你的评价有没有什么变化?

  柯卫:有,我们互相损对方,他说,想不到你还是一个会搞设计的人啊。我说,我没想到你还会拿项目哦。平时就这样吵吵闹闹的。

  《新周刊》:比如说,当他拿过来一个项目,那个项目是你完全没有感觉或者是不想做的,你会怎么办?

  柯卫:我跟他说我完全不想做。2007年,有三个项目是豪华餐馆,我劝他们别做这个东西了,他说很快,收入也很不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甲方好像很会利用建筑师,后来他们拿着我们的方案就透露给别人了。

  《新周刊》:当枪手的感觉。

  柯卫:没办法去坚持自己觉得对的东西,感觉特别不好,现在我们越来越少做那些东西。但是刚开始没办法,什么都得接。

  《新周刊》:你觉得你做设计以来,你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

  柯卫:一个建了但已经拆掉的东西,2006年,一个大建筑师的展览会。全部用脚手架和隔音布做的东西。

  《新周刊》:那个作品叫什么名字?

  柯卫:《展示城市》。6000多平方米,十几米高,而且里边有几百个不同的分散空间。两天建起来,两个星期之后就消失了。我觉得一个东西做完了之后消失是一个特别棒的事情。

  《新周刊》:偏商业一些的作品呢?

  柯卫:不是很多,说实话这3年多建起来的东西真的不多。

  《新周刊》: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你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柯卫:我不谦虚,我在项目里是一个很骄傲的人。相信自己做的东西的时候应该坚持,建筑里的未知数太多了,而且建筑里面没有未知数就没什么意思了。

  《新周刊》:有人对你的评价说你超过马岩松了,那你自己觉得呢?

  柯卫:无所谓。我很少跟别人比,我认为我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建筑师,但是多久我不知道。

  《新周刊》:难道你现在不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建筑师了吗?

  柯卫:差得远呢。我会成为一个好建筑师,如果继续不吸烟不喝酒。

  《新周刊》:给你足够多的时间。

  柯卫:给我一百年。

 
  柯卫,新锐建筑师。毕业美国于加州伯克利大学,之后又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硕士学位;并且曾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参与由赫尔佐格和德蒙龙领导的都市研究。柯卫曾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并且指导纽约理工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的合作设计课程。 

  柯卫和韩国建筑师Hyunho Lee于2005年在纽约建立Chiasmus建筑研究工作室,2006年他们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分工作室。代表作品有:

  警察站全面规划—韩国 

  瞬间城市—韩国建筑师大会展览设计—首尔,韩国

  考古博物馆方案设计& #8212;韩国

  李将军纪念建筑设计方案—韩国

  釜山音乐学校设计方案—韩国

  现代艺术中心—北京

  C住宅—纽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