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让建筑回归普通——张永和谈威尼斯双年展及MIT

admin 2008-10-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采访背景: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9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主题为“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本届建
  采访背景: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9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主题为“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本届建筑双年展汇聚来自65个国家的建筑师及作品。
  此次双年展中国馆的总主题:“普通建筑”。展览由张永和在处女花园策划的“应对”和阿城在油库策划的“日常生长”两部分组成。在“应对”部分,张永和邀请了建筑师葛明、李兴刚、刘克成、童明和刘家琨参加。他们通过各自的方式都针对最近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推出了抗震环保的设计。刘克成设计的建筑将屋顶做成集雨器,这样可以通过收集纯净的雨水解决灾民的饮水问题;刘家琨设计的再生砖以地震废墟中的残瓦碎砖为原料,达到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效果;作为唐山地震幸存者的建筑师李兴钢则将推出自己设计的“纸砖宅”。
  “和强调创意独特的重大公共、文化项目设计不同,普通的建筑总是在应对、协调、周旋各方面因素。通常,设计是建筑师不断应对业主、基地、造价、规范等条件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有创造性,否则无法在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清醒地追求建筑的目标。因此就像太极,协调是一种周旋的艺术。而其结果便产生现实的普通建筑。另一方面,建筑师通过协调满足社会需要。今年5月四川大地震紧迫地要求建筑师如何应对非常情况。无疑,建筑师们必须跳出常规思维应对建筑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体系的挑战,同时还要与大自然一番周旋。”在阐释展览意图时,策展人张永和如是写到。 
    
  记者:1993年您主持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成立,10年之后,您出版两本书——《平常建筑》和《非常建筑》。今年您参与策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是“普通建筑”。在这15年的过程当中,从“非常”、“平常”到“普通”,您对建筑的定语一直在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否反映了您看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或者说是看到建筑本身内涵的变化?
  张永和:这个变化其实也有也没有。可以分两个部分来看,其中一部分尽管提法变了,但是内容并没有变。取名“非常建筑”的时候,是我们刚开始在国内做。我已经觉得当时国内的建筑很怪异了,比起今天来其实是小巫见大巫。我想这么怪的建筑是主流建筑,那我们做的不怪的就是“非常建筑”了。15年以后,这个现象发展到极致了,现在是主流越来越怪,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观点是没有变的。但是什么变了呢?当时我关注的还是建筑本身的问题;而我今天特别关注建筑和社会的关系。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普通建筑”展中,我策展的部分——“应对”说的就是这一点。今天看来,建筑怪不怪异,其实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我有我的看法,但这个已经不是我关心的话题了,这是一个真正的改变。
  记者:您在北大的时候开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课,比如文学和空间、电影和建筑。当时,这种教学方法,包括很多讲座带来了很多新的角度和学习方法。但是您也说有很多边界的问题,那么MIT给你的空间大吗?你有做一些新的尝试吗? 
  张永和:我已经去MIT三年了。 
  MIT在1865年成立建筑系,是美国最老的建筑系了,但是最老不说明是最好的。在过去二十几年,它的那个系有的方面很好,但是核心建筑设计不好,所以MIT就全世界找人来改变它。他们最后让我去就是他们想像我说的那样改,但是要进行改革的话要有好多其他条件。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美国的大学的体制,即便是私立的大学也是资本主义里的社会主义角落,它不受市场制约。
  美国的建筑教育在东岸是大本营,是相信从理论到实践这个研究过程的。而我的观点是这个过程应该是从实践到实践。第一个实践是要相信建筑有一个自己的核心知识体系。现在好多学建筑的人谈起来一会儿电影一会儿文学,建筑都快被其他的学科吃没了。我原来就是这样。第二个实践就是跟今天世界上特有的问题对接。然后在实践到实践的过程吸收理论,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新请的老师都是美国、包括印度等世界各个角落最棒的中青年建筑师,开着事务所的同时教书。两年多来,我把主要的核心学位的教程都给改了,到了明年我们就是一个新学校。在美国建筑系的排名榜上,MIT从我去前的第八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二。 
  记者:当时您从美国回来教书,有一些建筑实践,接的案子都不大,在不同的案子里面,都有你的一些建筑实验,十几年以来,你对建筑的看法有没有一些调整? 
  张永和:我希望是变成熟了。比如说我们原来对材料的研究还很不够。现在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面对,包括可持续发展。建筑怎么盖才轻?用什么材料能做到轻?房子之所以需要基础是因为它重,轻了就可能不需要基础了。第二个是工业化。一个工业化的系统能保证建筑质量,而不是靠个别工人来保证质量。这种研究也是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建筑师最终其实是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在MIT,生物制药方面研究出来很多成果,最好的最有效的会被工业化、商业化。建筑也应该如此。我推的这个“实践到实践”,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美国的大学分研究型大学和普及型大学,所谓研究型大学,实际上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生产知识。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