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彭乐乐:生活本身是值得尊重的

admin 2009-05-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彭乐乐说:“我认为就是空间和技术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走进你设计的空间有特定的感受,并被这个感受感动着。”彭乐乐对于完美空间的憧憬是一个人不需要带任何东西进入其中就能生活得很幸福,即使这是乌托邦,彭乐乐也愿意为此一直努力着。

  

  “没有选择了,只能自己成立一个工作室”

  彭乐乐初到北京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建筑师,那时候她过的已经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有房、有车、有孩子。那是1995年。
  1995年以前,彭乐乐在安徽的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当她辞去公职要追随自己的梦想时,居然没有一点遗憾,要知道那时候捧上一只铁饭碗可是许多人一辈子的梦想。尽管彭乐乐在北京的生活没有压力,但心理上她还是典型的“北漂”,在北京华茂建筑设计事务所“漂泊”过后,1999年彭乐乐到了张永和的非常建筑工作室。
  那时候的非常建筑工作室刚刚成立不久,据说当时在张永和有关建筑探索的《非常建筑》中,收录的实际建成的项目只有2个。1999年的非常建筑工作室留给体制内同行的也还只是一个苦苦挣扎的形象,然而它所带来的西方建筑思潮以及张永和本人对建筑语汇的拆解与思辨影响了一大批建筑师,包括彭乐乐。
  2年后,彭乐乐离开了非常建筑工作室,从此她发现自己已无法在任何一家建筑设计单位规规矩矩地待下去了。“我发现自己对待房子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觉得建筑师就是一种职业,设计院时候的热情是出于对职业的责任,而这时自己明显感觉到对房子的喜爱,那种喜爱、那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而且想不打折扣地表达出来。”经过2年认可的这些东西,转变了自己对自己一个价值的认知,这使得彭乐乐不能够再妥协,“我认定这些是正确的,就再也难以融入一个庞大机构的建筑设计群体中去。”因此,按彭乐乐自己的说法是“没有选择了,只能自己成立一个工作室”。

  严冬季节逃离了甲1号

  成立工作室之初,彭乐乐拉人入伙,“当时准确地说有3个人,但很快就剩2个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走,但肯定是有问题,也许这问题就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选择。”这些感受又是什么呢?“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只有理想。”
  在别人看来,彭乐乐此举只能是死路一条。有人劝彭乐乐:“第一,你在北京没有家庭背景,你的父母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第二,你没有社会关系,你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第三,你没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你凭什么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谁会来找你干活?”
  “没有这些,我也一时补不上,先天不足,后天努力吧。”彭乐乐一意孤行,“首先要找到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有活没活,总得有个地方待着。”在北京百万庄大街的子区甲1号,彭乐乐的工作室落脚了。自此,“百子甲壹”成了工作室的名号。
  甲1号是个25平方米的小房子,属屋顶加建设施,彩钢板,简易。欣喜的是屋顶的绿化非常好,这让彭乐乐多少得到了些心理安慰。彭乐乐说:“我们去买木板,自己做家具。”作为建筑师,彭乐乐事先在图纸上画好图,然后到建材市场找工人按图纸切木板,一刀切下去一块钱,“我们按最省材料、最省刀数的切法设计好,计算好,然后画图,到建材市场将切好的高密度板运回来,自己安装,这样办公家具就出来了。”
  但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无法和自然抗争。彭乐乐在初夏搬进了甲1号,当隆冬到来的时候,没有暖气的临时建筑里即使有一个暖风空调也冷得呆不去了,“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当然远没有这么浪漫,本打算要在此扛多年的彭乐乐二人在严冬季节逃离了甲1号。

  改造北兵马司剧场

      “尽管当时我的生活状态已经算是稳定了,但对于我来说,不能混淆已有的生活和将要开始的工作,如果那样做,就表明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彭乐乐对当时自己的状态下了结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就能实现自己的设想,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就能养活自己。”迷茫的彭乐乐感觉到前面的路是黑的,后来惟一的合伙人也离开了。
  工作室成立初期,彭乐乐得到了一家广西的开发公司在北京的一个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这位地产商是第一个向百子甲壹工作室递出橄榄枝的人,至今彭乐乐还在继续他们的项目。彭乐乐认为百子甲壹工作室早期最典型的项目应该是北京北兵马司剧场的改造。
  那年,台湾导演赖声川欲来北京北兵马司的北剧场公演《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需改造剧场。有人间接向赖声川推荐了彭乐乐。之前,也有人向赖声川推荐过其他的建筑师,有的建筑师不是找不到偏僻的北兵马司胡同,就是去了恰逢赖声川不在。“我去的那天,找到北剧场的时候,正好他就在,一拍即合,项目改造就开始了。”
  北兵马司剧场的改造是一个在现存的演出空间的周围欲改造出新的功能空间。但空间的冲突很明显:怎么在一个小的传统的胡同里,容纳一个现代的大的公共空间。彭乐乐的认识是胡同的包容性很强,它过去是这样,现在还同样能包容。彭乐乐没有排斥胡同,只是在胡同和剧场之间设置了一个过渡的灰空间,整理了秩序,使人的感受在这个冲突地带自然而然。[NextPage]
  “它是个改造项目,我们应用的手法是轻的,大肌理不变,只做局部调整。比如改造化妆间、出口、售票处,然后理顺一个以前在这里被人们忽略的公共空间。”北兵马司剧场的改造是成功的,但它并不能使百子甲壹工作室发生一个大的转折,对于工作室来说它仅是一个项目。 

      “做我能够做到的事,做日常的设计”

  百子甲壹工作室从开始似乎就没有一个能使工作室有突进的项目,它的发展是一步一步、平稳的。“我对工作室的认识是好比一个小孩,从生下来,是不是营养不良先不说,他总是在自然地长大。工作室没有一个转折点,就是自然地健康成长。懂得独立思考是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最重要的。”而彭乐乐自己也在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周而复始。彭乐乐言称,截至今日自己还没有做到希望达到的状态,但她喜欢现在工作室的成长方式——缓慢、稳健。“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能保持工作室的这种状态,我认为很难得啊!”
  由于发展的平稳,百子甲壹工作室做的项目渐渐多起来了。“大家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关于建筑话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而且我也有了新的合伙人。”
  至今,百子甲壹工作室成立8年,“慢慢地走过来,这8年就是一个转变。刚开始,你还在摇摆,还在怀疑,你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变化。但今天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做我能够做到的事,做日常的设计。”
  在给四川灾后明乐村重建所做的方案中,百子甲壹工作室的方案被解读出的含义是两个字——生活,彭乐乐说生活本身是最值得尊重的,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更需要情感的抚慰。
  此方案前,彭乐乐去了趟唐山,返回北京的途中,夕阳下看到不远处炊烟袅袅,彭乐乐说她回忆起童年在农村家的温情。物质的东西虚化了,只留下了场景。情感的成分触动了建筑师的神经,回来后,彭乐乐在方案中埋下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伏笔。方案既尊重了人们目前的生活习惯,又预留了发展的空间。也许这个伏笔几年后就能实现,建筑师已经替人们把生活前瞻了。当地群众也是选择了这个方案,“厨乐堂”的名字打动了他们,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情感是相通的。  

  定制房子——生活高于建筑

  到北京后,彭乐乐觉得自己似乎和院子有说不清的瓜葛。无论工作的环境,还是给他人盖房子,彭乐乐遇到的都是和院子相关的情形。“先是工作在北京图书馆附近的一个院子里,白色丁香花盛开;再是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北大镜春园,院子里有棵枣树;再后来是百万庄大街甲1号,绿叶覆盖了整个房间的顶子……我对这些环境很满足。”现在百子甲壹工作室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园内的雅韵园里,那里原来是皇家祭祖之处,现在是劳动人民休闲的场所。
  2006年开始,彭乐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给聚集在宋庄的一部分艺术家盖房子、建院子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定制。这种项目彭乐乐说做起来很辛苦,但她觉得在这里有机会实现部分建筑理想,看得出彭乐乐在给不同个性的人盖房子时是兴奋的。
  陈庆庆是彭乐乐相识的一个装置艺术家。艺术家的神经必定比一般人的敏感。当陈庆庆邀请彭乐乐盖房子的时候,彭乐乐怎么也没想到在以后的两年间,建筑师和业主发生过多次争执。 

   “这种房子和房地产项目不同,后者可以大批量地复制,但这种房子不行。”陈庆庆搬过好几次家,对她所住过的房子,彭乐乐都要去做一个了解;逢陈庆庆的作品展览,彭乐乐都会去参加……如此来往几年。“我解读她的生活,在这所房子里,我要以建筑空间来表达我对她的生活的理解。”建筑师做足了功课,但当一个空间被做出来的时候,彭乐乐知道她远没有表达出陈庆庆生活的全部。“生活本身是要被尊重的,假如不尊重生活,生活就会不尊重建筑。”一路做下来,彭乐乐的感受更多了。现在陈庆庆住了进去,彭乐乐还在做房子的调整。
  彭乐乐说:“曾经有人问我,你给艺术家盖工作室,那种折磨你能受得了吗?”的确,这样的房子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讨论,因为艺术家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这个群体对生活非常敏感。“但我后来发现其实谁住在里面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人住进去都会和空间形成一个特质,就是说空间是可以影响人的,引导人的生活。”
  彭乐乐在宋庄为十几位艺术家盖了房子,根据具体的情况,方案不尽相同,细致到艺术家作画的习惯和作画的种类与房子的关系处理手法都会不同。这似乎映射到了一个建筑的本质问题,什么是建筑的本质?彭乐乐说:“我认为就是空间和技术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走进你设计的空间有特定的感受,并被这个感受感动着。”彭乐乐对于完美空间的憧憬是一个人不需要带任何东西进入其中就能生活得很幸福,即使这是乌托邦,彭乐乐也愿意为此一直努力着。
  就在今年,还是在宋庄,彭乐乐为自己买了块地,她终于也要给自己盖一所房子了。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