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朱胜萱:上海需要更多的先锋性、文化性和科技性

admin 2011-10-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博览园规划设计是N I T A专长的领域之一,而同时,中国市场也是N I TA主要专注的拓展区域之一。这和NI TA的战略发展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上海世博园区世博公园一角 © 朱胜萱

 
  朱胜萱:荷兰尼塔(NITA)设计集团中国总部董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世博村和江南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方负责人。


  LAC:您是什么样的机缘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和建设?

  朱胜萱:博览园规划设计是N I T A专长的领域之一,而同时,中国市场也是N I TA主要专注的拓展区域之一。这和NI TA的战略发展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NITA design group是由荷兰6家顶级设计团队而成,早在1999年就参与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规划设计,其中“荷兰园”荣获了设计金奖。主设计师之一Niek Roozen先生被荷兰政府指定为涉外博览园的首席设计师,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完成了多个博览园的设计,近期代表作是2002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Floriade园艺博览园。

  作为NI TA中国总部的总负责人,自2002年荷兰总部决定在上海创建中国总部以来,我率领团队也一直关注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其中包括博览园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的案例还有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嘉定新城景观规划设计、苏州白塘公园规划设计、宁波东钱湖景观规划设计等。

  因此,真的是很幸运,从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世博村景观到江南公园,NITA在4次国际竞赛中大获全胜,紧接着在中国船舶馆(企业馆)的景观竞赛也成功脱颖而出,并被上海世博局聘为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体设计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全部景观设计工作。这既是机缘巧合,更是多年来努力与专注的必然。

  LAC:您最关注上海世博会的哪个方面?

  朱胜萱:我最关注上海世博会规划建设的绿色理念。NITA提出并倡导“Green City”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中,可以概括为Green City 、Better City、Better Life。“Green City”是阐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动态平衡的理念。我们相信“绿色城市”理念能提供一个统一的基本认识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城市、景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其原理是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利用各种科学的处理方法和手段,强调环境的自然生态性,强调城市发展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强调减弱城市发展与自然的互相冲突,利用环境的和谐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我主持的世博园区内的绿地景观建设中,均全面深入地演绎了“Green City”理念。通过大量的生态技术手段,实现了打造“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目标。如在世博公园内,我们采用了七大生态技术,包括1)雾喷降温技术、2)资源型生态透水路面、3)植物改良修复土壤、4)可人行的耐践踏草坪、5)生态绿屏、6)可人行屋顶景观绿化、7)生态水净化处理。

  LAC:贵公司在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朱胜萱:文化一直是我们在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虽然N I TA有着浓厚的欧洲设计理念和企业文化背景,但是我认为文化本身是流淌的,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东西。应怀有尊敬的心态去平和地对待本土地域文化,不应一味地迎合和媚俗。但文化的本身又是互通的,在广义的范畴文化没有所谓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上海外滩的建筑文化本身是外 来的,但现在已经地域化了。

  在中国,有很多情况是过度地在表面浅层次上关注文化,肤浅地去添加所谓的文化内涵。我宁可理性地科学地解决问题,也不为所谓的关注文化就媚俗地去添加文化的外衣。也就是我宁可让别人说我不了解所谓的本土文化,也不去媚俗地伪文化。

 

  LAC:您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受益方是谁?

  朱胜萱: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上海以及上海市民。其实最终还是上海市民,因为上海的拥有者是上海市民。中国及上海市政府通过举办这一次世博会,从规划选址到在建设、运营和园区场馆等后续利用全过程,均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对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结构以及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将带来长远而又深层次的影响。说得具体一点,老百姓关注的还是民生问题。通过筹建世博会,上海市民可以深刻体会到城市建设、市民服务设施等相关方面的改善。比如上海的13条轨道交通已经相继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等等,这类的内容举不胜举。

  L A C:世博会展示的创新设计和高新科技等成果能否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城市建设活动中?

  朱胜萱:可以的。纵观历史,历届世博会展出的新成果都对人们的生活起了巨大的影响。在本次上海世博会的建设中,就应用了大量的先进科技成果,尤其是生态、低碳技术。如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南市发电厂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均采用了大量的太阳能设备。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以及演艺中心、世博中心、城市最佳实践区等采用了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以节省能源。还利用屋面、平台等应用了节水和雨水回用技术。运营期间,园区内将设置多条清洁能源汽车线路,并且各类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清洁能源汽车也将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清洁能源汽车总数预_计将超过1 000辆,其中世博园区内以及相关接驳车辆包括零排放的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总量约为500辆,园区周边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排放车辆约为500辆。这些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促进园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倡导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L A C:您如何看待大型城市事件(如世博、奥运)对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 影响?

  朱胜萱:城市事件,即C i t y E v e n t s,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对于扩大国家正面形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和国际事务的能力,都有着长远而深入的影响,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良机。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就更需要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以外的软因素,这是对城市发展为更适合人的居住提出的高层次要求—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来谋求更高的竞争能力。

  城市事件往往是城市建设的催化剂,通过调动各方面资源和能动性,实现在常规的政策手段下不可能实施的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也使得公共的、私人的各投资开发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介入。世博会是一项特殊的城市事件,在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中,世博会作为具有激发作用的城市事件,在城市发展阶段跨越中发挥了重要影响。

  LAC:您认为上海最适合容纳什么样的城市活动?

  朱胜萱:相对于中国的七大古都,上海的发展历史是比较短的。但是恰恰由于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再加上上海的地缘优势以及在全国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上海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着强大的优势。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上海肯定是可以容纳和吸收更多、更新、更前沿的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北京的CC TV大楼在上海建造,恐怕不会引起这么多的议论。个中原因涉及了太多的因素。回过头来,上海比较适合容纳也非常需要更加先锋性、文化性、科技性的城市活动。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0,(10)1:49-50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