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朱世人:“水之中国”访谈

admin 2012-04-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觉得不能说是困难,而是需要改变一种观念,我们设计师一直在追求亲水空间。但以水务工程的角色,常常会做大的堤岸,把水跟城市整个完全隔离开来,所以做景观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水跟人之间的关系重新找回来。如果说防洪墙有10m、8m高,那么怎样才能将水景观真正带进到城市里来?你必须得说服这些水务专家,我们真的不需要防洪墙,我们甚至可以把部分景观变成治洪的地方,或者其实防洪线是可以往后退的。景观有审美功能,同时也有防洪功能。 我觉得首先设计师要主动提供这样的亲水空间。一方面可以利用水体调节微气候,另一方面可以将景观

AECOM规划+设计北京部资深助理董事、景观总监、资深景观设计师。

  
  L A C:
 您认为在水景观的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朱世人:
我觉得不能说是困难,而是需要改变一种观念,我们设计师一直在追求亲水空间。但以水务工程的角色,常常会做大的堤岸,把水跟城市整个完全隔离开来,所以做景观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水跟人之间的关系重新找回来。如果说防洪墙有10m、8m高,那么怎样才能将水景观真正带进到城市里来?你必须得说服这些水务专家,我们真的不需要防洪墙,我们甚至可以把部分景观变成治洪的地方,或者其实防洪线是可以往后退的。景观有审美功能,同时也有防洪功能。 我觉得首先设计师要主动提供这样的亲水空间。一方面可以利用水体调节微气候,另一方面可以将景观带进人的日常生活。我接触过一个案例(美国国家美术馆艺术雕塑花园,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Sculpture Garden), 场地中间就是一个大的圆型水池。里面大概有12道喷泉,往中间喷,是很传统的一种设计。 水池边上做了大概1m宽,人在上面可坐可躺,也可以坐在边上把脚直接放到水里去戏水。夏天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整个池边都坐满着人,因为环境很清凉。冬天的时候水被放干,用制冰技术将这里变成一片溜冰场。其实这些在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说愿不愿意做这个事情罢了。

  我们在做天津海河项目的时候,也是花了蛮大的力气去说服甲方,其实我们做的景观是可以有防洪功能的,你不需要这么高的防洪墙,我们不会把防洪功能降低。我们所做的景观是可以让河道变宽,部分景观是可以被淹没的。洪水来的时候,景观是可以应对的。在这个大前提做到之后,再将景观的细部、一些小品性的东西带到河边,人自然就会去使用,也就拉近了人与水的关系。

  L A C:
在您的设计中,您是如何来考虑地域气候条件的?

  朱世人:北方一定得考虑气侯条件,但是我刚刚也讲到,其实一个景观并不见得只有一种状态。就像刚刚讲到的那个圆形水池,它可以半年是水池,半年把水抽干之后变成一个滑冰
场,或是其他活动场地。对于景观而言,我们尽可能将自然降水先用草沟引导到雨水花园,再把它引到地下做储存。我们可以将那些雨水泛滥的地方变成雨水花园,使它具备一种净化的功能,并能将雨水储存起来,补给水源。我们在目前的设计上对此都有考虑。很多问题技术上都可以解决,关键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同时必须思考要怎样管理以保证它的运转。

  L A C: 您能否描述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当代水景观项目?

  朱世人: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西南角,有一个交通环岛(C o l umb u s C i r c l e),第八大道、59街、百老汇3条街道把它包围起来。这个地方曾是中央公园的入口,那个年代都是马车,速
度有限,因此都是绕着环岛进入公园。但在现在,这样的设计就变得很不合宜,也因为它被车流交通环绕着,成了城市中的孤岛。我们的想法是将这个环岛转变成人们重新可以进去活动的开放空间。交通问题怎么解决暂且不谈,我们先考虑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在场地周边设置了3个水池,水池里面总共有99道喷泉。水一喷之后,人在里面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封闭的环境,造就出虽在城市中却与世隔绝的氛围。很多纽约人带着午餐,会在里面享受一个下午。我觉得这是个蛮经典的例子,它利用水声来改变整个大环境,在城市中创造了一个新的氛围,让人有一种隐于市的感受。水也降低了温度,改变了微气候,形成一个适宜久留的空间。景观的定义里一定包含人,如果没有人,那就不是景观了。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0,(12)1:43-44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