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李迪华:天水景观

admin 2013-04-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人们不得不面对没有一个城市不缺水的现状同时,所有城市都建设了大量高耗水景观,但这些景观都是建立在“有水”的假设基础上的。人们内心深处当然知道“缺水”才是这个国家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于是我们看到的城市是,大量却很少开启的奢华喷泉,或者被称之为“铜墙铁壁”河湖,或者是被称之为“节水景观”的用喷管、滴灌维护的绿地草坪—这让我们很糟糕地想起了农村,那里最需要这样的灌溉技术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保证农业产量—它们建设成本高昂,单位面积节约水让人们忘记了不断攀升的城市绿地面积对水资源总耗用量日益增加和维护成本昂贵的事

李迪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何为“天水景观”吗?

  李迪华(以下简称李):
首先要理清几个概念,Rain Water泛指雨水;Stormwater是指暴雨水,现在文献中亦泛指雨水;FloodingWater是指洪水,多与河流与流域问题相关;Precipitation指地球表面通过所有形式从大气中获取的水,包括雨雪冰霜雾等。这几个概念所对应的水问题是不同的。

  在人们不得不面对没有一个城市不缺水的现状同时,所有城市都建设了大量高耗水景观,但这些景观都是建立在“有水”的假设基础上的。人们内心深处当然知道“缺水”才是这个国家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于是我们看到的城市是,大量却很少开启的奢华喷泉,或者被称之为“铜墙铁壁”河湖,或者是被称之为“节水景观”的用喷管、滴灌维护的绿地草坪—这让我们很糟糕地想起了农村,那里最需要这样的灌溉技术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保证农业产量—它们建设成本高昂,单位面积节约水让人们忘记了不断攀升的城市绿地面积对水资源总耗用量日益增加和维护成本昂贵的事实。这样的城市对水资源的使用状况和城市绿地建设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必须有全新的解决思路!

  受Precipitation Agriculture(雨水农业,或者天水农业)的启发,我提出“天水景观”的概念,背后的意思是无人为浇灌的城市景观,没有雨水的时候,旱景观也可以观赏,可以使用。中国缺水的事实还有一个层次的含义,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大部分国土属于大陆性气候,这意味着即使在将雨量充沛的地区,其降雨也主要分布在夏季,其他季节仍然面临干旱地区一样的缺水问题。“天水景观”可以包含不同的景观类型,一是旱景观,缺水、降雨不均匀气候条件或者地形地质条件导致的缺水情况下的适应性景观,水更多的时候是概念、意象和感受;二是小尺度的雨水花园,针对降水不均衡的现象,景观在有水和无水的情况下都能正常自我维护;三是湿地,结合地形自然条件的、兼顾水质净化功能的自然
或者半自然景观。

  Preipitation(降水)这个概念包含某种优势,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降雨,从一般意义的雨水、到暴雨水,以及雪雾霜等所有途径的地表获取的大气中的水。之所以称为天水景观,是希望强调水的来源,提醒人们在设计和应用水的时候,想到要遵守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准则:景观中的水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降水,而且应该是当地的降水,景观用水量超过当地降水量时,就应该特别慎重并探讨新的解决方案。今天在营造景观的时候,都掉进了一个视而不见的深渊,城市没有足够的地表水就抽取地下水、远距离调水,生产和生活用水都面临困难仍然建造数量巨大的耗水景观。这样的误区出现,一方面是“人喜欢水景观,人喜欢绿化环境”的惯性思维驱使;另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被多数人疏忽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抵达自己家里的,也不清楚喷洒到草坪上的水与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在我们追求美、追求受欢迎形式的时候,这些基本问题都被忽视了。

  天水景观,不意味着人类不可以改变自然,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积极创造的概念,通过重新认识水,改变我们的设计理念,同样可以创造实事求是的宜人的城市环境。

奥地利维也纳繁华的商业街上雕塑与喷泉结合在一起,成为人流如织城市环境中的佳作



  您认为导致这种对水景观错误认识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今天整个中国城市绿化都进入了同一个误区。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正在世界上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一场城市绿地率的比赛,中国城市和外国比、城市之间相互比、今天城市跟自己过去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按照市场规律,城市绿地率一定是相对降低才是正常现象。二是在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人均绿地面积的比赛,这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用水量比赛。用城市绿地率和人均绿地率高低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忽视土地和水等战略性资源的可持续性,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城市追求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本身并不一定错误,错在没有对“度”的把握。到底多高的城市绿地率、多大的人均绿地面积才适合这个城市?如何来决定这些指标?各个城市应该非常认真仔细地研究它们,不应该是一刀切,不应该是模仿其他城市。

  要说造成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落后的习惯思维与落后的教育共同导致的,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城市的基本含义,我们在用对乡村的意象定义城市,因而很容易就忽视了城市的高密度建设、土地的高附加值、资源的高消耗这些基本事实。

澳大利亚大学校园建筑连廊下一小片水池吸引了鸟与学生



  在景观设计学专业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是否因为中国的景观专业的基础教育有所缺失?

  李:
 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先搞清楚园(Garden)和景观(Landscape)的区别。园最早为庭院,逐渐演进为公共花园、公园,在今天已经具有了和景观相同的概念。英国BBC电视台制作了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名称叫“环球80个园”(Around the World in 80 Garde ns),这里园的概念较传统已经大大突破,包括了所有人类在自然基础上的再创作。

  园的起源非常古老,它可以是生态的、自然的,但本质上仍然是人类有意无意追求与环境协调、方便使用的、在自然基础之上的再创作。传统园的设计,可以不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支撑,它的出现源于人类生活需要,通过人类不断积累的生活与技术经验的融合来实现和完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园,成为今天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源泉。景观设计学诞生于19世纪末,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对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理解基础上的解决方案。

  景观设计学和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之上,景观设计师需要经过专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从而掌握应用知识、研究实际问题与提出具有普遍共性的解决方案,即规划成果或者设计方案。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其中基本包括地貌学、地质学、土壤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与植被学、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就水问题而言,具备理解水资源、水过程、水环境和水经济的能力,才可能对水问题的复杂性做出独立判断,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莱明顿国家公园(Lamington National Park)游客 接待中心屋后的一个小小水池,工作人员每天下午都会往里 面添加很少的水,会吸引小鸟来饮水



  在国内许多城市也意识到水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举措来改善城市水环境。在北京今年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很多城市也都在建设湿地公园,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李:对水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一定要摆到实事求是的位置上。我一直拒绝担任某机构屋顶花园组织的顾问专家,原因很简单,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屋顶花园,一定要慎而又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寒冷、春秋季多风,这样的气候真的适合做屋顶花园吗?比如北京,屋顶环境下即使使用耐旱和耐寒植物,仍然需要大量水浇灌,这被许多宣传屋顶花园好处的人们疏忽了。还有墙体立面种植,在欧洲可以实现,是因为有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支持,在中国发展技术上肯定没有问题,但水资源的消耗是个大问题。

  湿地也是一样,如果不能解决水源问题,湿地公园建设就应该特别慎重。实际上参观过很多地方的湿地,要么建成后干涸了,要么是在用自来水、地下水养护,很多湿地的下垫面都作了防渗处理,以这样的方式建设和维护湿地公园,同样是错误的,是反生态的,是不应该提倡的。

  如果完全不依靠人工的调节只利用降水的话,是否意味着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只能看到黄沙漫天、伏地的低矮植物这样的景观?

  李:如果“黄沙漫天、伏地低矮植物景观”是当地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观就应该受到尊重,那里城市的绿地景观应该在这样的气候、土壤与植被条件下巧妙地创造。到那里去做景观设计,就要立即意识到,这个地方人们一定比湿润地区的更加渴望水景观,这是对的、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因此我们就要去迎合他们的想法,大作水景观、模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绿地系统做绿地设计,那无异于犯罪。我个人的经验,在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张的城市,做水景观的时候,可以营造“少水景观”,因为很多的时候只需要有一线线水,一滴滴水,就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水带来的愉悦。这些地方的城市绿地营造,应该遵行“天水景观”的原则,绿地单位面积的耗水量不应该超过当地降雨量或者城区获取的总雨水数量。一定要打破误区,对今天中国城市的绿化模式与思想进行深刻反思。雨水的第一要务是让它回补到地下去,逐渐地重新实现区域水资源循环与平衡。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1,(06),总20期:54-56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