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园博园北京园设计者夏成钢:让心静得听得到竹声

admin 2013-08-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北京园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设计理念横空出世的?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园设计者,为您揭开其中的“秘密”。夏成钢,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副院长,曾经师从传统园林大师,也曾在海外生活,他3次为园博会设计北京园,此次设计在他看来,是“在家门口实现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他希望以中国园林为载体推动文化软实力的世界传播。

  北京,北京园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设计理念横空出世的?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园设计者,为您揭开其中的“秘密”。夏成钢,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副院长,曾经师从传统园林大师,也曾在海外生活,他3次为园博会设计北京园,此次设计在他看来,是“在家门口实现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他希望以中国园林为载体推动文化软实力的世界传播。

 


北京园博园北京园设计师

 

  亮点:选址
 
  记者:您认为这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夏成钢:最大的亮点就是选址,在废弃地——垃圾坑上举办园博会,这应该是国内城市建设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也是北京历史上又一种崭新的园林实践,充分体现了园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这个选择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人口增长造成土地紧缺、城市生态恶化,一些资源型城市有许多矿坑塌陷区,都可以从这次园博会中获取经验。现在博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每届都能改造城市的一片废弃地,无疑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解词:园林≠亭台楼阁

 


黄琉璃瓦檐脊 茹遂初摄影

 

  记者:园林设计是不是就是亭台楼阁的组合?

  夏成钢:园林一词是现代用语,历史上用就一个“园”字,现在加上“林”字强调了生态功能,近些年又加上“风景”二字,有了更大范畴的生态意义。有一段时期,传统园林被误解为就是亭台楼阁,后来又有城市广场风,园林本意变得模糊不清,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呼应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事实上,园林艺术第一要素就是生态,园林博览会不应成为建筑雕塑博览会。  

  北京园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如此,强调绿色生态,没有过多人工装饰。
 
  设计:北京情结
 
  记者:您多年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并力推新中式园林,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结?

  夏成钢:我家祖居北京,我属于那种爱喝豆汁的北京人,对这个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住过四合院、大杂院,家里最穷时母亲还会买一把芍药花插在瓦罐里;奶奶在院里种的金银花,一想起来好像还能闻见那股清香。后来偷看《红楼梦》,最令我向往的是第17回宝玉进大观园题匾咏联……这些为我后来学习园林专业奠定了基础,也影响着我的设计。这次北京园里养的黄巧鸟、青蛙、蛐蛐儿、蝈蝈儿,都是我儿时的经历,就连刘姥姥撞头的镜子也被设计进了北京园。

  古建队里的师傅大部分是老北京,很有老北京的作派,工程后期我很担心楹联的质量,一直追到加工作坊,那老师傅很淡定地告诉我没问题,每说完一句,他怀里的蛐蛐儿就悠然地叫上两声,好像帮腔一样,很有意思。
 
  思考:价值

 


北京园中的玫露台景观 姜景余 摄影

 

  记者:北京园除了审美,还有怎样的文化思考?
 
  夏成钢:北京园希望尽量把北京城市文化展示出来。像门前的万景广场,刻写了自燕昭王黄金台以后,在北京出现过的著名风景以及园林,涵盖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类别,还有燕京及各县的八景。所有名称都有出处,避免戏说,具有学术价值。

  城市文化的作用是把居住者情感统一起来,感到这块土地美的价值,进而激发爱护、保卫之情。过去,许多城市景观全盘西化,放弃本土文化,给人以城市缺少自信与自尊的感觉。同时,很多城市缺少静的空间、区域,即使在公园也是如此,这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浮躁心态相符。我们引导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清虚守静、淡泊明志在现代城市中还能存在吗?

  北京园的风篁斋、天香馆,正是对浮躁现实的反思。让心静得听得到院中的竹声、闻到白牡丹的幽香,感悟天地大道,淡化尘世琐碎。皇家园林原本就是以这样的文化引导生活方式。

  重塑城市的自信与自尊,这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而信心来自于文化积累与高雅的生活方式。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