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蒙草董事长王召明:还绿色于草原

admin 2014-01-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蒙草主要是指从内蒙古草原、荒漠通过引种、驯化的野生乡土植物,以及选育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具有节水、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抗逆性特征的多年生植物的统称,也泛指本地区具有上述抗逆性特征的乡土植物。

 


王召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一直“努力推动抗旱低碳绿化”,极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请问这一点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王召明(以下简称王):
蒙草主要是指从内蒙古草原、荒漠通过引种、驯化的野生乡土植物,以及选育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具有节水、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抗逆性特征的多年生植物的统称,也泛指本地区具有上述抗逆性特征的乡土植物。

  蒙草经引种、培育和驯化后,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及城市绿化当中。公司专设有多处科研机构、苗木基地、日光温室等,对植物进行专业的培育,最终用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

  目前蒙草已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以及陕西省神木县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

 


蒙草研究院基地

 


包头鹿园

 

  蒙草近年来自行研发的抗旱品种有哪些代表性品种?主要应用于那些地区?

  王:
蒙草公司代表性品种主要有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O.Kuntze)、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细叶白头翁(Pulsatilla turczaninovii Kryl.et Serg)、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Libosch . ex Fisch . et Mey)、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tsa Turcz in Bull. Soc. Nat.Moscou)、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DC.)、华北蓝盆花(Scabiosa tschiliensis Grunning in Repert. Sp. Nov. Fedde)、蒙古莸(Caryoperis mongolica Bunge)、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Maxim)、蒙古韭(Alliu mmongolicum Regel in Act.Hort.Petrop.)、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Cheng f.)、三七景天(Herba sedi Aizoon)、山丹(Liliumpumilum DC.in Redoute. Liliac)、卷丹(Liliumlancifolium Thunb.)、蜀葵(Althaea rosea(L.) C av an)、柄扁桃(Prunus p ed uncul at aPall.)、蓍草(Achillea aipina L.Sp.Pl.)等。

  蒙草主要应用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绿化当中。如在内蒙古博物院与乌兰恰特大剧院、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区绿化、鄂尔多斯市神化煤复垦项目、包头世界鹿园、乌海市甘德尔山沙漠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广泛应用。

  这些节水抗旱的品种形成景观大约需要多久?其后的景观维护有何要求?

  王:
不同的品种依据各自的特性,形成景观的时期以及景观效果持续时间不尽相同。如二色补血草集中生长的时间为5~7月,花期为7~10月,开花后经久不凋,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景观,在城市绿化中能显现独特的景观效果。景天类植物能长时间保持绿色,有些景天类植物还会在冬天变成红色。沙冬青可以在干旱环境中生长,为常绿植物,叶片灰绿色,能长期保持观赏特性。
  蒙草形成的景观在后期维护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景观植物维护更加简便。在少量的水、肥条件下即可生长良好。如在内蒙古地区年自然降水量在300~400mm的条件下,蒙古莸、蒙古扁桃、细叶白头翁等植物可生长良好,且只需在早春返青时进行灌溉,其余生长季节需水量极少。这些植物整个生长季能保持良好的植株形态,可不需要进行如修剪、施肥,养护等养护措施。

  能否用具体数据说明一下蒙草研发与生产的节水抗旱植物在节约水资源方面的优势?这些品种能否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空间中(例如高尔夫球场、校园、城市广场)?

  王:
可以根据城市地理位置情况及气候情况,在城市空间中配置不同的蒙草,如在高尔夫周边配置二色补血草、地榆、野罂粟、蜀葵等。在校园一角可种植华北蓝盆花、灌木铁线莲等。在城市广场种植蒙古莸、卷丹、蓍草等。这些植物之所以能够在干旱环境中生存,与其本身植物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二色补血草能适应于沙质土、沙砾质土及轻度盐化土壤,其根系发达,蓄水能力强,而且叶量较少,蒸发量小,所以能表现较强的抗旱性。在自然界常散生于草原,在植物配植设计时,可模拟其自然散植的生长规律进行配植。灌木铁线莲多零星散生于荒漠草原带及荒漠区的石质山坡及沟谷,株高达1m,根系发达,叶片薄革质,因此能表现较强的抗旱能力。蒙古扁桃为旱生灌木,多生于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质坡地及干河床,叶片较小,革质化,小枝顶端成长枝刺状,因此能够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生存,由于其花色淡雅,常利用蒙古扁桃作为这些干旱地区的景观植物,片植于环境当中。

  蒙草在节水抗旱植物的研发中是如何考虑植物的观赏性的?如何使其在城市的应用中能被广泛的使用者所接受?

  王:
蒙草高矮不一,色彩、形态各样,但它们都具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正是因为蒙草自身所具有的朴素、淡雅的自然特性,使其拥有了其他植物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城市绿化也需要彰显植物自然的特征,以带给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们亲切感。蒙草可以弥补这样的空缺,使城市绿化更朴素,更富有乡土气息。

  能否通过具体的实例为我们介绍一下蒙草在弃耕地治理、草原恢复领域的项目?如何确保恢复后的草原保持原有的地区和民族特色?目前退化草原恢复的难点在哪里?

  王:
在弃耕地治理及草原恢复方面,我们做了两个代表性的项目:一个是大青山生态园万亩草原建设工程,另一个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试点工程。前者是在弃耕土地上恢复草原,通过人工干扰、围栏封育等措施,建立大青山前坡草原,使这一区域成为周边城市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再造青城生态,进一步巩固大青山绿色生态屏障。后者的目标是为了寻找适合的植物材料和搭配方式,为草原生态恢复找到关键技术支撑,建立近自然的、稳定的生态群落,恢复草场的生产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巩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

  这两个项目不同于城市景观设计。首先是概念不同,城市景观设计是在创造新的景观事物,而草原恢复是在寻找草原原本的模样。其次尺度范围不同,草原恢复尺度范围更大,相比之下,将来发挥的生态效应也更加明显。所以,在做这两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对草原有足够理解和认知度,以及深入的基础调查,这是项目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

  蒙草公司承担草原恢复的项目后,公司的草业专家多次前往当地进行考察,勘测草原的土壤、水文、植被类型等情况。通过分析植被组成,根据当地草原中现有物种的比例进行搭配设计,所有植物均采用当地物种,以保持草原的原有特色。

  目前在治理草原恢复过程中的难点可以概况为4个方面:第一,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较低,特殊年份降水较少,或是连续干旱,天然草地无灌溉条件,极端干旱条件下植物依然难以成活,人为干扰很难控制;第二,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严重,应实施禁牧或草原封育措施;第三,用于草原生态恢复的种质资源匮乏;第四,草原恢复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草原恢复工程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从自然界中寻找适合的物种、从自然中分析可搭配的群落。万亩草场建设项目中主要选择禾本科植物搭配其他多年生草本及宿根地被植物,如:北芸香(Haplophyllum dauricum (L.)Juss)、桔梗、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L. Sp.Pl.)、二色补血草等,以不同比例混合,通过喷播或者营养杯的方式种植。

  而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试点工程的设计是播种当地物种或植物,使草原恢复原本的模样。具体的解决方案为:1)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定规模的喷灌设施系统,在极端干旱情况下可以利用设施进行灌溉;2)在草场退化区域应实施草原封育、禁牧及划区轮牧;3)建立大型的良种繁育基地,保证草原恢复所需的种质资源;4)望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能重视草原恢复,汇集学校、科研单位、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尤其发挥企业在草原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政策性宣传,加大对草原保护及草原恢复的资金投入力度。

  您作为草原治理的亲身参与者,希望政府作出那些配合?对于草原上生活以及来草原旅游的普通人,您认为大家改变哪些小细节就能配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王:
首先,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草原治理,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41.7%(中国草地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其次,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治理退化受损草原,全力推进开展恢复草原的各项工作;最后,政府应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发挥企业在草原恢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草原空气清新,天宽地阔,是人们生活工作之余的向往之地,所以希望每一位前来旅游的人来到草原上“多走路、少开车”,减少车辆对草原的碾压破坏;勿摘草原上的一花一草;避免在草原上丢弃垃圾。另外,保护草原、改善草原从身边做起,希望当地的居民尽力保护好每一寸草地,杜绝开垦草地为耕地。(吉润菊、涂先明 采访,田乐 整理)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2,(04),总24期:66-67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