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走进真实的高尔夫——专访北京环球奥世总经理段小春

admin 2014-08-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高尔夫是一项终身的体育运动,它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老人、小孩都能参与,而且是非常挑战自我的一个运动,既能培养心性,又能锻炼身体,对礼仪、社交有很多帮助。但高尔夫不像一些人说的很高端,很高贵,好像它多么高不可攀,它没有那么多的“高”,它只是不属于那种剧烈的体育运动,相对优雅一些,而且对调养人的身心有一定的帮助。

记者手记: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限制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政策,然而,国内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却在持续增长。大多数普通人对高尔夫产业的了解是从偶尔出现的或正面或负面的报道中获得的,报道中的个别事件能否代表整个行业的总体情况?,又是否属实和公正呢?带着对高尔夫产业的种种疑问,我们于5月18日采访了北京环球奥世高尔夫球场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段小春。段先生以从业者的视角和切身感受,详细、深入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本次采访的契机是今年的首届环球奥世高尔夫论坛,同事参加了活动,并发现行业内外对高尔夫的理解大相径庭。于是我们在推出“探寻违建高尔夫球场之谜:媒体之眼”专题后,特别希望能够给高尔夫业内人士一个平台,让他们谈谈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和认识,使大众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公正的看待高尔夫行业。于是,我们与北京环球奥世高尔夫球场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沟通。段总对此十分重视,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景观中国,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总体发展趋势与问题

高尔夫是否像我们印象中那样高不可攀,是富人炫耀的资本?它为何引发争论无数又屡禁不止?为何目前我国的高尔夫没有对整个公众开放?政策的限制对高尔夫的发展有何影响?

景观中国:在您眼中高尔夫是怎样的一项运动?是否像普遍认为的那样是很贵族很高端的运动?

段小春:高尔夫是一项终身的体育运动,它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老人、小孩都能参与,而且是非常挑战自我的一个运动,既能培养心性,又能锻炼身体,对礼仪、社交有很多帮助。但高尔夫不像一些人说的很高端,很高贵,好像它多么高不可攀,它没有那么多的“高”,它只是不属于那种剧烈的体育运动,相对优雅一些,而且对调养人的身心有一定的帮助。

景观中国:高尔夫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目前高尔夫发展总体趋势如何?

段小春:高尔夫最早进入亚洲是在一八九几年的时候,在中国的上海、烟台等一些当时的对外通商口岸开始出现。真正的新中国的高尔夫球场是从1984年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开始的,这是国内公认的。当时建球场,更多是出于国家对外开放,接待外宾的考虑,实际上,高尔夫球场数量开始快速增长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直至2003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现在中国高尔夫产业的总体趋势是慢慢的朝更加成熟,市场量更大,产业链更加完善的方向在发展,尽管我们的政策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限制,但是整个产业的趋势是越来越好的。不只是中国,最近这几年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球场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如今越南有高尔夫球场将近两百多个,像新加坡这样的小面积国家都有20多个球场,老挝、泰国的球场也很多,不仅是亚洲,中东和非洲的球场建设的速度也很厉害,这跟整个的经济发展趋势是有关联的,所以不只是我们中国的状况。

景观中国:您认为目前我国高尔夫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与国外主要差距在哪里?

段小春:首先,我们大部分球场的环保性做得不到位,特别是对水的循环处理。欧美的球场比较重视环保,很多球场的水都不外流,而且基本上都是用市政的再生水。还有个别球场过度的追求绿色期,这需要过度的施肥灌溉,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业内人士都知道 “好的球场是上帝赐予的,是大自然的恩赐”,生搬硬造是造不出好球场的。第二,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差,很多地方过分追求球场的人为干预的成分,处理得太生硬,没有充分尊重自然。第三,管理方面,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效率太低。我们一个球会几百个人员管理,欧美很多规模很大的球会只有十几个管理人员在维护。欧美很多球场是不雇佣球童的,都是自助的,不像我们这里客人一过去最起码有一个球童跟着你,国内在这方面确实是追求奢华。第四方面的差异是运用科技的手段太少,我们很多情况下还是在用老式的方法和经验,而国外很注重科技。第五,我国的球场、会所建设规模大,豪华程度很高,球场的硬件设施已经可以和欧美球场相媲美,甚至有些球场建得超越欧美一些球场了,但跟他们一些顶级球场还是不能比。

景观中国:近年来,国家对高尔夫球场的政策一直是限制、抑制的,比如暂停新建等等,但实际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高尔夫球场的建设量是在逐年成倍增长的,是什么市场需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段小春:2004年之前,国家对高尔夫发展没有多少限制,从2004年开始,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然而从2004年到2008年这4年多的时间中球场数量的增加量比1984年到2004年将近20年的增量还要多,这说明中国的高尔夫依然是在高速发展的。

这其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市场趋势所致,对外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高尔夫,现在国内打球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比如北京的很多练习场经常是爆满的。城市的经济发展上去以后,市民们都会产生体育休闲的需求,除了来华投资的外商和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慢慢的我们本土也增长起来一批高尔夫的爱好者,他们的需求推动了球场的建设。另一个原因是,2004年到2008年,高尔夫球场的高速增长与我国高端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是非常有关联性的,这个阶段增长的球场80%以上都是地产和高尔夫紧密结合的球场。所以高尔夫需要依附于地产去高速发展,地产需要高尔夫这样一个品牌形象或者说业态形象来提高地产的价值。这两个原因在我们国家现阶段体现的非常明显,于是就出现了高尔夫限制越多球场数量还越多的局面,这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状况,整个东南亚国家的高尔夫球场数量都在爆增。

景观中国: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政策压力有哪些?这样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展的?您对政策上的改变有何希望?

段小春:目前政府对高尔夫有很多限制条款,比如土地审批、用地的规划、立项还有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用水的限制等等,前几年高尔夫项目的税收是纳入娱乐类税收政策,近几年才把它纳入体育项目,去年开始调整到10%。

虽然现在国家政策管控严格,但这对整个高尔夫产业以及国内高尔夫产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成长的敦促,是一个帮助,一个行业太无序竞争太高速发展不好,行业需要练练“内功”。最明显的是运营管理方面,现在我们球场的运营管理还是比较依赖外国人士的,这方面的人员培养和模式规范,都需要时间去完善和成熟。同时也有助于本土设计者能力的提升:我们的现有的球场,基本上都是外国人设计的,很少有中国人设计的,因为高尔夫进入中国时间短,本土设计师即使最早开始做球场设计的也不过设计了十年,但如果再过个十年,本土设计师就能逐渐成熟起来。所以,管理人员的培养,设计人才的成熟,行业本身的完善是现阶段的重点,高尔夫产业不能贪图快速,而要扎实基础。

谈到期望,我想说:第一,高尔夫产业需要有个产业或者说行业归属。第二,高尔夫市场需要规范,执行上要有可操作性。第三,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第四,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理解高尔夫文化。

球场运营逐步向大众化转型

有人说“高尔夫醉翁之意在地产”,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往往与房地产物业开发高度结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如何使被称为“贵族化”运动的高尔夫更加平民化,使球场能为更多的普通百姓服务?

景观中国:中国的许多高尔夫球场都是与周边产业尤其是高端地产联合发展的,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模式?

段小春:在中国目前的阶段,单纯的高尔夫球场都是不能够实现盈利的,要么是以房产销售服务于业主的补贴来生存,要么就是有其他的业态支持。像深圳观澜湖球会,球场里面有温泉,游乐中心,太太们的购物中心,SPA等等,上海的一些球场有会议中心,网球中心、烧烤区,还举办高端奢侈品的展示活动。严格的说这样的模式在纯粹的高尔夫文化里面是排斥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模式是必须的,球场需要经济支持,需要先生存后发展。

景观中国:很多人觉得高尔夫的受众太少,应该用建高尔夫的钱建设更多的公园,您对此怎么看?

段小春:就服务人群来说,单纯的仅拿高尔夫跟公园比较,对高尔夫还是有一些不公平。高尔夫属于体育运动,为什么不跟足球场比呢?全国黄金地段建了那么多足球场,投资几十个亿,一年举办几场球赛?同样是体育运动场地,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地看待高尔夫球场?它也是承载了那么多高尔夫体育爱好者梦想的一个地方。

景观中国:为何目前高尔夫没有对整个公众开放?中国的高尔夫是否能够向大众化转型,为更多的普通百姓服务,更加平民化?

段小春:向大众化转型,也就是建设公共球场的问题,现在球场的建设方向正慢慢的向这个方向发展,像深圳的龙岗球场就是一个公众球场。目前没有完全公众化的原因之一是在中国高尔夫运动还没有那么普及。其次,高尔夫运动没有被给予一个公正的定位。目前规划上不允许公共绿化区域建高尔夫球场,而在我的理念里面,城市中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应该设有高尔夫球场。当我们的城市规划能够像规划公园,规划足球场那样来考虑高尔夫球场,并且,社会公众对高尔夫球场的意识到了一定阶段,高尔夫就能变成一项真正的大众化运动。从经济上来说,这里有一个经济平衡点的问题,当一个地方的打球人数足够支撑公众球场的生存的时候,公众球场自然而然会出现。其实,目前纯会员制的球场在国内没多少的,因为单靠会员制球场很难维持生存,只是球场自身没有太多正面去宣传对大众开放,这与大多数球场现阶段的营销模式有关系。一些高尔夫球会正在努力将球场向公众球场转变,也在努力尝试实施分时模式,比如白天给打高尔夫球的人服务,晚上或其他时间作为开放的公共绿地供人们进行一些其他休闲活动,或者周一到周五作为高尔夫运动的场地,到了周末的时候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园使用,欧洲很多球场就是这样。当然这首先要求管理要到位,因为高尔夫运动有一个安全性的问题。

球场绝不是“生态荒漠”

外界不断的指责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污染环境、浪费水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但是面对这些批评,业内人士往往一脸无奈,高二夫球场真的是“生态荒漠”吗?

景观中国:很多报道指责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挥霍土地资源,这是否属实?

段小春:业内人士都知道,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的几乎很少,首先,耕地没起伏没景观,造不出好球场;其次,在耕地上建造球场,工程量会非常大,土方量会非常大。其实关于球场对用地的要求,农业大学的胡林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课题研究,说哪怕中国发展三千个球场,也会有足够的土地,因为它只需要一些非耕地、林地,如荒漠地,其实越是这种地方,越是能够建出好球场。

景观中国:高尔夫球场选址一般都主要考虑哪方面的因素?

段小春:球场选址,首先是交通,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交通的便捷性或者说球场的可达性都是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第二个就是球场距离主要水源地有多远,无论水源是再生水还是天然水,因为球场上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第三个方面球场的地形跟设计风格是不是统一。高尔夫球场的风格有很多种,比如林克斯“links”球场,以海边的滩涂风貌为主,树木比较少;或者我们常见的“park land”公园型球场,无论国外还是我国大部分的球场都是公园型的;还有落差比较大的山地球场等等,建设什么类型的球场需要结合地域特点考虑。第四个方面是经济区域,即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是足以支撑球场的运营。第五,在球场与其他项目结合的时候考虑它的功能性,是一个私人会所性质的球场还是一个公众球场,或者是一个与旅游配套球场。除了这五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选址因素,考虑得越细致越全面,球场就会建的越好。

景观中国:另外,对高尔夫球场草坪维护的高污染的指责,您如何看待?

段小春:如果落实到单位面积上去做一个指标对比的话,高尔夫球场比我们任何一个农田或者蔬菜种植的区域用的农药和肥料量都少,而且它所选用的农药或者肥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都比较低。球场一般根据单位面积上的虫口密度来确定用量,超过容忍程度以后才喷药,另外可能更多的会用一些杀菌剂,这些杀菌剂也是定期的在每年的草坪易发病的季节才会用。球场上用的肥料大部分是缓释性的长效肥料,而农田用的大多是速效肥料,长效肥料比速效肥料的污染小很多,所以球场对环境的伤害其实是非常小的。

景观中国:高尔夫球场真的特别耗费水资源么?

段小春:现在球场上采用的都是高效的自动喷灌系统,计算精确到毫米,避免了因草坪根系浅,水浇灌到下面的浪费现象,而且球场用水是花钱的,从球场本身的运营成本考虑,业主都是非常注意节约用水。以华北地区的球场为例,球场对单位面积水的利用率绝对是比农田高的,这是有数据支持的。跟国外相比,我们最主要在雨水的回收系统和球场内部用水的回收系统上存在不足,另外我们没有很好的对再生水加以利用,而是过多的依赖天然水或者是地下水。球场也使用一些中水,但是国内的中水处理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原因之一。

景观中国:高尔夫球场是否像外界所说是“生态的荒漠”?

段小春:高尔夫球场内并不都是草坪,一个18洞的球场是1500亩地左右,近百万平方米的土地,而纯草坪的区域只有十几万平方米到二十几万平方米。生态性是高尔夫球场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球场有多少种生物,现在很多成熟的球场里面动植物品种很丰富。另外,设计较好的球场内,就物种选择来讲都是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因为这样做不仅成本低而且容易养护管理,减少病虫害。另外,与当地的树木植被融合,是一种很好的自然设计。很多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性还是很好的。

后记:

  采访中,段总始终以朋友的态度与我们交流,他低调的品行,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国内外行业形势的准确把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对高尔夫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引发我们重新思考一些问题。采访最后,段总表示,高尔夫产业需要弥补现存的一些不足,脱下“贵族运动”的外衣,为更多的普通百姓服务,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真正了解高尔夫运动,并且参与到这项既古老又时尚优雅的运动中来。

企业链接:

北京环球奥世高尔夫球场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高尔夫球场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包括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营、托管、教育、人才、文化、媒体、产品、收购。公司旗下有高尔夫产业网作为行业平台,该网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中国高尔夫提供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和交流的平台,同时把好的高尔夫的文化、信息、管理技术、好的产品,好的活动,新的理念带到这个平台上来。公司还积极促进推动奥林高尔夫基金的落实,首先从中国高尔夫的教育和研究方面来促进一些企业和个人捐赠。设立该基金组织的原因是我们国家不支持高尔夫研究,所以只能用行业内的捐赠获得民间回馈,从而支持高尔夫的教育和研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