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阮仪三:申遗成功是全人类赋予中国更大的遗产保护责任

admin 2016-0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认为申遗具有重大意义,应该把它看成是对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的全面认识和价值提升。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申遗成功是全人类给中国的重要责任,是全世界人民委托中国来很好地保护这些遗产,让它们继续留存下去并且发挥作用。

  前言:在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双双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世界遗产尤其是“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再一次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景观中国网特发起“申遗成功与运河未来”系列访谈,以期云集多方大家观点,评价成绩、展望未来,共同探讨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发展之路。

 


阮仪三

 

  人物简介:

  阮仪三
  
  苏州人。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2014年3月,阮仪三教授获得美国圣母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颁发的2014年度“亨利•霍普•里德奖”(Henry Hope Reed Award)。

  景观中国:您如何看待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价值?

  阮仪三:
我觉得价值非常重大。首先,这两个遗产的价值跟以往的遗产都不一样,特别是大运河,它是“活”的遗产。我们周边大部分的遗产都是过去留存的历史遗迹,但大运河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同时,这两个遗产都是线性遗产,不是单独的一个点、一幢房子、一个山头,而是人们在过去活动时留下的痕迹点串联而成的。当然,国外早已有线性遗产,但在中国还是头一次。它的性质和内容都和我们已有的遗产有所区别。

  另外,这两个遗产也正好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世界重大的影响。丝绸之路是把中国的精神文化、物质文明和西方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大运河是联系中国南北的重要通渠,它的工程之伟大,规模之久远,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大运河以南北水运交通为特点,同时具有防灾减灾、水利灌溉、文化交流、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大运河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团结和共融起到了一个卓绝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景观中国:申遗成功后,您认为决定大运河能否被保护好的关键是什么?怎么让它能够继续很好地“活”下去呢?

  阮仪三:
现在各地方政府,对世界遗产的认识普遍有所偏差。有些地方领导干部,把申遗看作是重要政绩,看作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这种观念部分是正确的,但并不完整。

  我认为申遗具有重大意义,应该把它看成是对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的全面认识和价值提升。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申遗成功是全人类给中国的重要责任,是全世界人民委托中国来很好地保护这些遗产,让它们继续留存下去并且发挥作用。它会派生出很好的旅游、景观、文化等效应,但是首先第一条,就是要保护,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去保护,特别是大运河,它仍在使用,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利用。我看到现在大运河有些段落,在整修过程中拆掉周边老房子做成了城市花园,我很不认同。这种改造方式失掉了运河两岸风光的原生态特色,是很令人悲哀的。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遗产利用都主要考虑经济或旅游效益,而不考虑它能否保持重大的影响,这导致大部分的遗产都保护得不太好,已有的一些世界遗产都或多或少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是讳言忌医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丽江古城中商业过分的发展,又比如准备申请世界遗产的香格里拉,一把大火就把独克宗古城烧光了,现在说要重建,重建就不是遗产,那是假古董。

  我在大运河沿线完成了很多历史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它们有的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比如台儿庄,当地现行发展策略虽然很好地发展了旅游,但使遗产保护打了折扣;有的保存了原汁原味的特色,比如微山湖里的南阳古城,运河穿城而过,非常具有特色。大运河沿线历史遗产的保护,有些现状让我很遗憾。山东德州的引河地区,曾经有如电影《大刀记》展示过的完整的历史风光——运河旁的仓库、码头等等,但现在都拆光了;济宁为了申报世界遗产,在运河旁拆掉了一条明清时代的老街,做了一条假古董街苏州街;聊城把老城里所有的房子全部拆光,只保留了山陕会馆这一国保单位,没有历史环境孤零零地在那里,可笑得很,可悲得很。能不能保护好,最为关键的,就是纠正我们现在这种在遗产保护上的认识偏差。

  景观中国:您对大运河的可持续利用有何建议?您希望未来的大运河以怎样的状态存在?

  阮仪三:
我主要的建议是,对于现存的大运河城市段,比如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等,应该原生态地去保护,特别要注意沿河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和留存,在这个基础上去加以必要的整顿和治理,千万不要为了发展旅游去搞假古董。

  大运河未来的状态,应该是能将现有的遗存段原样留存,并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整治很好地展示出来,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科学利用,将其打造成重要的展示和教育的基地。现在很多地方很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比如山东南旺村,曾经有如都江堰一般凝聚古人伟大智慧的水利设施和纪念治水古人的龙王庙,因为历史事件都被毁掉了,但它的遗址还在,可以适当地加以必要的整治和恢复,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展示。这种类型的遗产,我认为可以成为申遗成功以后发展的事业。又比如淮安有个很有名的清江闸,元代时建立,现在当地政府把清江闸改名叫若飞桥,来纪念当地的重要名人王若飞,我非常不认同这种不尊重历史的利用方式。这些历史遗迹应该原样保留下来,当然可以做一点新的东西,但怎么做就要好好的研究,必须是在尊重历史的原则下、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利用。

  景观中国:06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成立后,启动项目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期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阮仪三: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运河确实是我们中国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运河完全不能与大运河相提并论,我们的时间最早、长度最长,中华民族太不简单了。更重要的是,大运河对沿线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重大,170多个点、40几个城镇,沿线城镇都是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发达,比如淮扬苏杭。因为这样重要的一个交通设施的出现,促成了城镇的发展和文化的兴盛,并在沿线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文化遗迹,而这些遗迹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大运河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英勇、团结、融合等特点,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同时它本身也是重要的设施,现在仍然“活着”、仍然在用。据我所知,苏州、扬州、常州等运河沿线城市,一直到现在为止,它们经由运河的运输量占城市运输总量的50%以上,可以说迄今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景观中国:请用一句话描述您心目中的大运河。

  阮仪三:
大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应该更加认真地去呵护它、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使其有惠于中华民族的更好的成长。

  我担忧的是,对于大运河,我们没有合理的去保护和利用。我希望我们不要仅仅为了简单的商业利益去开发而造成破坏,而是要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发、合理地开发。

  • 给Ta打个赏

10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