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又宇:为城市增绿添彩
admin
2004-05-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凡到过上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尽管上海已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但还是缺少一些生气。 上海市委副主委王中在上海召开“两会”期间向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塑造上
凡到过上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尽管上海已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但还是缺少一些生气。
上海市委副主委王中在上海召开“两会”期间向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塑造上海城市色彩的提案,引起上海当局的高度重视,市长韩正为此提出了“增绿添彩”的要求,为上海未来城市绿化勾勒出一幅美丽蓝图。
上海究竟如何装扮?上海绿化科研部门在城市“增绿添彩”中扮演何种角色?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市园林科研所所长钱又宇高级工程师。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有些城市已确定了自己的基本色彩,上海在这方面有无打算?
钱又宇(以下简称钱):城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比如建筑、道路、车辆、灯光、绿化等。如果每个元素都选用五彩缤纷的颜色,那这个城市势必会显得花哨而杂乱。
如今上海的城市建设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建筑物用色太过突兀。一些房地产商为自己开发的居住区选用十分跳跃甚至刺眼的颜色,以彰显个性,这其实是对城市整体形象极大的破坏。另外,上海现有的园林景观布局、命名缺少文化内涵,城市轮廓线过于复杂。
至于给城市定色,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实施“彩色工程”,走建设生态型景观道路应是上海绿化建设日后的发展方向。
记:作为我国的特大型城市,尤其是在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后,上海在绿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钱:今年春天上海在种树增绿的同时,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近百种彩色树种。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局长冯经明还号召全市园林职工开展“春景秋色”绿化活动,并为此绘制了一份“春景秋色”工程时间表:今年先择地搞试点,明、后年将大规模引进彩色树种,植于街头绿地、高架路下和公园内外。到2006年的秋天,上海将变成一个绚丽多姿的彩色世界。
记:上海实施“春景秋色”工程,目前面临哪些困难?
钱:上海开展“春景秋色”绿化工程的确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个是气候条件的限制。上海虽说四季分明,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比较暖湿,即使到了冬季外界温度仍在0℃左右,导致植物体内的花青素浓度难以上升,再加上其夏长秋短,土地偏碱性,无疑给植物“变色”增加了难度。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种质资源贫乏。过去,在城市绿化中多使用原生种种苗,而不是经过培育的园艺品种,所以每到秋天,好多秋景植物会出现黄的不浓、红的不艳等尴尬现象。
再有,就是缺乏高素质、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如科技育种,嫁接繁殖、植物保护、气候监测、景观设计、养护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记:您对实施“春景秋色”工程有哪些建议,上海园林科研所又做了哪些工作?
钱:上海实施“春景秋色”工程首先要破除陈旧观念,解放思想搞创新。这不仅要体现在景观设计和品种引进、繁育上,还要把它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增强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带动旅游、房地产、商业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
此外,上海还应在园林行业中大力宣传科技兴绿、科技养绿的理念,在植树造林中应注重树种多样性,避免因广种单一树种引起病虫害和地力衰退等现象。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在实施“春景秋色”工程中开展了很多工作,如开发种质资源,让枫香、栾树、槭树、银杏、榉树等“变色树”,经过科研成为随季节而变色的园艺树种;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引进30多个彩色树种,包括红色的红七叶树,金黄色的金叶樟树、金叶皂夹等;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给表现秋景的植物适当增加肥料,为变色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科技手段,让石榴、木槿、月季等花灌木乔木化;对近年兴建的一大批缺乏秋景植物的大型公共绿地进行重新配比,调整植物品种,增加秋季应景植物比例;利用郊区的地理特性和环境优势,除栽种绿化效果较理想的常绿树种外,大力推广观赏草等开花带色的植物,并在湖泊边、河堤上成片种植开白花的芦苇,大量栽植水杉、落羽杉,使植物群落层次清晰,色彩鲜艳。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