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博客访谈:张正春-圆明园的启示

admin 2005-04-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日,圆明园铺设的防渗膜垫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就此,博客中国邀请到首先发现并向公众披露此事的张正春教授,请他来谈一谈此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嘉宾简介:   

  近日,圆明园铺设的防渗膜垫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就此,博客中国邀请到首先发现并向公众披露此事的张正春教授,请他来谈一谈此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嘉宾简介:

  张正春: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兰州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助理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

  访谈时间:4月2日上午
  访谈地点:博客中国访谈室



张正春先生做客博客中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博客中国访谈请到的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中国古代园林学教授张正春。张教授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张正春: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博客中国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张教授,如果不是您,圆明园这项工程可能根本不会引起公众注意,还因为这件事,您个人也成了舆论关注焦点,最近接受了很多新闻单位的邀请吧? 

  张正春:也不是,要求采访的记者很多,我接受得不多,真正接受的只有四、五家,大部分没有具体谈。 

  主持人:是对这件事情的关注还是对您的关注?  

  张正春:主要是对这件事情的关注,我个人没有值得大家关注。 

  主持人:防渗建设工程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它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张正春:主要是两大后果,一个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后果,破坏了圆明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来圆明园整体生态系统就面临一个灾难。确实它是面临一个灾难!因为整个圆明园生态系统从此和水隔绝。圆明园生态系统的山和水是一个整体,古代园林讲山有情,水有谊,山水像两个好朋友一样,互相依赖,互相连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在将它分开了,而且现在圆明园的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三个水系统是一个很好的生态学系统。但是现在要把它“锯断”。只有流动的水,水才不会发臭,古人讲“流水不腐”,因为水和空气中的物质交换、气体交换等等是很正常的生态的交换,现在“锯断”以后,水成为孤立的水,山成了孤立的山。现在水隔绝了之后就会产生厌氧等等腐败气体,比如说甲烷气体就会产生,就变化了一个“臭水沟”了,水就会变臭,活水变成死水,这是第一个生态效应。 

  第二个是把水和生态系统隔绝开来,圆明园的生态系统就不能发挥整体的效应了。因为整个园林的生态系统都是由水决定的,把水隔绝之后,草木、动植物等等,生态系统所有的部分系统都会出问题,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禽来圆明园,这些水禽有自己的食物链,它们和圆明园里面的水生植物都有关系,如果我们把水破坏了,水生植物也会破坏,包括在上面的栖息的小鸟等等生物链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圆明园的树木生长也会受到破坏。以上这几种,都是对圆明园整体的破坏,不是一般性的破坏。谁都知道生态离不开水,所有的动植物、生命、微生物都离不开水,而不是游客离不开水。这样做,这样大的工程量,对整个圆明园的山水景观是一个巨大的破坏,首先这样大的投入对生态系统是一个扰动,就是一个破坏,破坏了正常的演化,从文化景观来讲,也破坏了圆明园山水景观的整体形象。 

  因为中国古代的园林讲究天然合一,讲究山水相连。现在把连续的、完整的、密不可分、有机联系的整体生硬地分隔了,园林的整体景观格局破坏了,中国古代的园林的景观讲究整体性,讲究连体性,讲究整体美学景观。圆明园的景观和周围的景观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水的时候都是水的形态和自然的形态相连,宛若天然、自然而然、自然天真的感觉,如果没有自然天真,那就是假的,这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特点。 

  另外,活水变成死水,对圆明园景观来讲是从真水变成了假水,原来是巧夺天工,浑然一体,不可分隔。现在我们把这个很好的意境破坏了,同时也把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给破坏了。 

  第一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第二是破坏了园林景观的完整性;第一个是造成了生态灾难,第二个是对圆明园文物的破坏。圆明园管委会说他们没有破坏文物,但是圆明园哪怕是残山剩水都是文物,他们不把圆明园这些东西当成文物,我觉得很可惜。圆明园哪怕它的残山、它的残水都是有非常高的价值,都不亚于其他文物的价值。好象是维纳斯,半臂维纳斯比完整的维纳斯的美学价值还要大。圆明园在八国联军之后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圆明园赋予了我们很多的民族感情。



张正春先生激情表达

  主持人:您的意见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更多的学者是支持您的观点的,但对于一些反对意见您是怎么看的? 

  张正春:反对是正常的,圆明园(管委会)方面也有一些他们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到底是讲小道理还是讲大道理呢?大家都很关心圆明园,为什么?因为圆明园不属于圆明园管委会,圆明园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财富,它是国家园林,是国家的财富,过去是国家的顶级园林,现在是国家顶级文物,由于历史文化特别的沉淀,它上面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很丰富的感情在里面,所以圆明园的价值不是一般文物,也不是一般园林所能比拟的,所以凡是涉及到圆明园的问题,都不应该是圆明园管委会说了算,而是全体中国人说了算。圆明园的主人是全体中国人。有人讲圆明园管委会只是圆明园的保姆,是我们花钱请来的保姆,这个保姆没有权力对圆明园大动干戈。以我现在的看法是:圆明园(管委会)只是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只考虑他们自身的利益,忽略了国家的利益。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不是管委会没有道理,但它是小道理,是单方面的道理。我用孔子的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想把这句话赠送给圆明园管委会,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眼前的利益,但是我们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必有近忧。圆明园现在也遇到麻烦了。我希望圆明园管委会要有整体性的观念、长远的眼光和国家责任。它是保姆,它要为我们负责任。 

  主持人:圆明园管委会目的也是为了对遗址进行保护,所以开展了这样的工程,那么这个保护的目的达到了吗? 

  张正春:第一,那要看圆明园管委会保护的责任是否尽到,第二个要看它是否越权。  

  主持人:我们可以理解圆明园管委会的初衷,因为北京比较缺水,但是这个工程是否会根本解决圆明园缺水的问题呢? 

  张正春:我刚才讲了圆明园水的问题,不是圆明园简单的问题,圆明园的水对圆明园整体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不能就水弄水,不能就水价说水,他们把这个问题看得非常简单化了,第一说缺水,第二个是水费很贵,第三个铺设防渗塑料膜。我想现在这个问题首先弄清楚,第一个缺水是什么原因缺水,是谁缺水。我们要考虑对圆明园这样缺水的单位,应该不应该给它充足的水,从圆明园本身的生态价值来讲,颐和园对整个海淀区,对北京的生态系统安全来讲要有充分的考虑。包括圆明园在内,渗透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对北京周边的生态安全都是必要的,都是有益的,这种渗透单方面来讲不好,水费很贵,多了就要增加经济负担,这么看也对。 

  但是海淀区是北京市的上风上水,这边的水渗透供应给北京市了。清华、北大的植物、参天大树也需要渗透水。如果把防渗问题简单化就不好了。 

  第二个从生态学的文物价值和生态价值来看,是文物价值和生态价值大,还是水费大,我们要核算一下。5000亩圆明园对海淀、对北京的生态学价值是多少个亿,5000个亿的圆明园作为旅游资源带来的财富有多少亿,然后我们算算破坏的价值节省下来的钱又有多少?我的感觉他们是因小失大,节省了几百万的水费,毁坏了一个无价之宝,圆明园作为园林艺术是无价之宝,对北京可贵的生态资源是无价之宝,它这样的做法是对园林价值是彻底性的破坏,所以我用“灾难”这个词来形容。 

  主持人:你刚才谈到了圆明园是“无价之宝”,您觉得圆明园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该如何正确看待它的价值?  

  张正春:圆明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体现之一。所有中国其它的园林都没有办法跟圆明园比。所以圆明园作为一个艺术作品,虽然遭受了两次破坏,一次是1860年,一次是1900年,虽然后来又被无数次的破坏,但是圆明园表面价值破坏了,内在价值没有破坏,因为一个园林重要的结构是山水的结构。我比喻园林价值就好象一棵树,八国联军只是烧掉了他的树叶,但是主体还存在,“主干犹存”,圆明园作为古典园林,主体并没有被破坏,我们要从一个园林艺术整体来考虑,不能考虑它的表面价值,还要考虑它的内在价值。 

  现在我们没有看到圆明园既有的价值,而把小的损失看得太重了,好象认为建筑是有价值的,山水是没有价值。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它的美学价值,它的艺术价值是山水景观形态来决定的,圆明园就是古代优秀的园林诗,包括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参与了圆明园的山水景观设计,圆明园的山水就像一幅非常精美的山水画,5000亩大的山水画。这个主体它的价值仍然是中国任何一个其它园林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颐和园本身比圆明园小,同时颐和园的山水大部分是自然的山水,而圆明园的山水是园林师规划设计出来的。正因为这样,圆明园凝聚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家的心血,是中国古代园林智慧集中的体现,对这一点我们研究得远远不够,古代设计园林的思想、技术我们现在了解得不多。现在懂古代园林的人已经非常少了,特别是全面了解古代园林的人非常少,很多这方面的专家非常少了,往往是懂建筑的不懂山水。 

  中国古代园林规划当中有一个特别的文化叫做“山水文化”,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山水文化”顶级的作品,当一个建筑被破坏了,它得山水文化并没有破坏,这种山水文化是造园的基础。因为师法自然是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就是造出来的山水和自然的山水是一样的,这种技术全世界没有,只有中国有,巧夺天工的方面全世界没有。圆明园是人造的,没有错,但是圆明园造的方法是巧夺天工的造法,所以就是“宛若天成”,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一个人画一个山水画几百元就不得了了,但是很高造诣的精美山水画是无价的。山水有了意境就有了文化的内涵,我们说它的生态系统只是它的生境,诗情画意是画境,同时还有一个思想境界是意境,这个意境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髓,是西方文化没有的。

  我们过去讲“山穷水尽处”,这就是一种意境,残山剩水是古代文化的意境,我们为什么能欣赏残山剩水,我们为什么能在山穷水尽处有感悟,这需要一种思想,所以圆明园不但有科学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圆明园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深不可测,妙不可言。所以我感觉非常痛心。圆明园原来是一个顶级的作品,是最高的艺术家完成的,但是我们现在达不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我们最好让圆明园保持现状,不要做尝试,不要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要量力而行,看自己的财力怎么样,看自己的能力怎么样,看自己的水平怎么样,我感觉我们现在连财力都不够。乾隆、嘉庆年间拿出了多少钱,我们现在能拿出这么多钱吗?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不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的把握,对古典艺术的领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领会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谈恢复为时尚早,我们没有财力、能力和水平恢复。所以我主张把圆明园保持原状,但是它里面的垃圾应该清理,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改善卫生,改善环境。

  主持人:铺防渗膜的做法在国外有没有先例?我们能从这些经验中得出什么道理? 

  张正春:不是没有这种做法,那是一个在国外做烂的做法,但从历史的经验看,大部分是不可取的,除了个别迫不得已的情况和局部的情况是可取的,但是作为整体工程,一般来讲都是失败的,就是防渗膜这种做法不应该在很大的范围使用。老子有一个“道法自然”,就是向自然学习,生态学就是一个向自然学习的原理。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考虑和自然同步、和谐的话,怎么样做都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有一种很难遏制的做法就是迷信技术。只要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不管它的社会后果,不管它的生态后果是什么!我们现在不是考虑物理学的问题,也不是考虑经济学的问题,要考虑生态学的问题,就是人要和自然协调,圆明园的问题从生态工程学的角度来讲是不是合乎自然协调,因为大规模铺设塑料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非自然的,造圆明园的前提就是要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所以它是很成功的古典园林的作品,现在我们修复它用反自然的方式,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因为你违背了中国古典的造园的原则。如果我们的现代建筑和工程采取了反自然的方式,危害是局部的,但如果我们对一个古典园林基本生命原则进行改造,那么对它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对圆明园来说是很要命的,这是要圆明园的“命”!我主张不管圆明园将来怎么样维护,怎么样保护,甚至于怎么样去做,都应该考虑顺乎自然,要用自然的办法,而不是过分人为的办法,比如说我们用石料,不要用钢筋、水泥。圆明园在清朝八国联军焚毁以前,800年都保持完好,所以圆明园可以用传统的保护办法,避免用现代的技术。如果要用现代技术的话,一定要用传统的思路。

  主持人:现在圆明园防渗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了,你觉得目前最好的补救措施是什么? 

  张正春:我认为它远远没有完工,它的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半,防渗膜已经铺完了,许多的收尾工程还没有结束,大家觉得木已成舟,生米已经成为熟饭了,我觉得这样认为不客观,圆明园的工程只进行了一半,现在研究进退来得及,就算一部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还有一部分可以保持原样,所以现在圆明园采取补救措施还不晚,如果几百万立方米的水灌入圆明园,几百万的费用投入了,防渗膜和板结在一起那时候就麻烦了,那时候返工代价就很大了,几百万立方米的水费要浪费掉,把黏结在一起的白色塑料膜彻底清楚很麻烦。所以现在还没有灌水,还来得及。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张正春:对圆明园整个生态系统有一个破坏的影响,现在圆明园湖底生态系统已经破坏了,但是它的陆地生态系统,它的山地系统还有所保留,我们现在改正,将来芦苇、荷花都会顺利生长,将来这些水生植物回来还很容易,挽救还来得及,如果防渗膜铺好、灌水以后,持续时间长了,这个生态系统的恢复难度就会加大,后果不堪设想。

  主持人:您最后还有什么想跟网友说的吗? 

  张正春:我最后想说一个问题,圆明园不是一般的园林,圆明园的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现在看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复杂,我认为,对待这个问题应该严肃认真,冷静客观。我希望大家心平气和发挥我们的智慧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圆明园的问题一定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我希望方方面面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不要放弃,也没有必要失望。刚才我讲了,现在亡羊补牢尚不为晚,如果现在做工作,我们还能挽回巨大的损失。而且现在在网络上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圆明园方也很激动,他们也有很大的烦恼,但是关于圆明园的争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是好事不是坏事,圆明园应该欢迎大家讨论,有那么多的人关心圆明园,有那么多的人思考圆明园的问题,对圆明园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很好的事情。圆明园管委会不要生气,也没有理由生气,如果大家话说得不对,请他们包涵,如果我自己考虑得不对,他们也可以提出批评,但是我认为各个方面一定要保持信心,保持信心就会有一个心态,我们共同努力往好的方面去做,不要使事态恶化,不要使大家的情绪恶化,不要使圆明园的事态恶化,也不要使圆明园的这个工程恶化,我相信我们中国人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圆明园管委会很辛苦,也很艰苦,现在他们又很苦恼,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必须承受,因为他们肩负着保护圆明园的使命,圆明园管委会责无旁贷,他们承担的责任只能由他们自己承担,荣誉属于他们,批评和责骂也属于他们,所以他们应该接受,当然我也同时呼吁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各界,包括热心的网民除了批评同时也应该关心他们,甚至也需要安慰他们。我想不能不能讲圆明园管委会百无一用,我想他们可能在许多方面不懂,所以不知者不为过,但是我希望他们现在善待圆明园,要对圆明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来自于我昨天讲的三个定位,第一个是要对圆明园进行准确的生态定位,了解它的生态价值是多少,第二个要有准确的文化定位,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什么,它的文物价值是多少?第三个要对它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是一个有国际声誉地位的地方,来北京的游客必须去的地方,它的旅游价值和前景不可限量。

  如果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就该知道我们怎么对待它。我想通过这个事情,使得我们每个人,包括我,包括圆明园管委会要重新学习、认真研究,用欣赏的眼光欣赏圆明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在网上看很多人很伤心,说圆明园他再也不去了,我想他这个意见不对。圆明园是每一个中国人去多少次都看不够的地方,不管它是否受到伤害,我们都应该去看,而且我们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欣赏圆明园,不管它的古典之美,它的园林艺术之美,还是它的历史沧桑感,都值得我们玩味。

  同时我说一个小问题。圆明园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甚至于它的思想价值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定位,但是欣赏圆明园我们很多的游客没有这个水平,欣赏圆明园需要高境界、高水平,我在圆明园看到很多留言,水平很差,这些留言的人都是破坏分子。他们不心疼,圆明园的一山一水不能牵动。我们不要干扰它,更不应该破坏它,特别在圆明园有一个留言,是在圆明园的石头上写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国家大事滚他娘”,说明这个人心里还是有国家大事,但是他虽然有国家大事,但是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或许因为他无奈或无耻,总之他不应该。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张正春教授作客博客中国,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张正春:谢谢博客中国,谢谢各位网友!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