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张颐武:地产业需整体补习“文化能力”

admin 2005-05-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台、教案、学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房地产文化专家;观念地产展、地产论坛,谈论房价涨跌、好房子的标准、居住革命。   有人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台、教案、学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房地产文化专家;观念地产展、地产论坛,谈论房价涨跌、好房子的标准、居住革命。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有人说,他睁开了另一双看地产的“眼睛”。褒贬不一。但是他仍然坚持,站在大历史的、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房地产行业。“或许比经济手段的画图更有意义。”他说。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房地产


  采访开始时,张颐武没有否认记者称他为“房地产文化专家”,却颇不赞同“房地产业内专家”的称呼,“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张颐武认为,房地产原本是一种产业,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与人的居住发生联系后,房地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居住文化的物理表现。“这种不同就像钢铁、水泥与房子一样,前者单单是物,后者则是为人造的家,除了物理形式的存在外,还承载着精神层面的东西。”

  在他看来,潘石屹与张艺谋一样,都是文化研究的样本,“它们是文化整体,或者大众文化中的一部分”。只是潘石屹是文化与地产的交集,而张艺谋是文化与电影。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颐武就对房地产的文化研究发生了兴趣。此后的1999年到2001年间,他受北京大学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这期间,他对房地产有了全新认识——无论在经济支出还是情感支出上,房子都是一笔大账。

  回忆当时刚到日本,张颐武首先要解决租房问题。他现在还清楚记得,去拜访房东时,租客不仅要向房东缴纳1个月的房租做押金,还需要付给房东同样额度的“礼金”,“当时我感到很不习惯”。而那时在居住地“三鹰台市”附近看到的场景,更让张颐武动了恻隐之心。“在小河的沿岸是密密麻麻的住宅,即便这样,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小花园做点缀。”他分析说。

  “我意识到,日本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的这些,将是未来国内房地产需要面对的。”张颐武说。在计划经济体制,我们都曾是靠单位来解决住房、由国家分配来实现,这其中“隐藏甚至压抑着人对住房的物理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的需求”;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子就会成为“双重意义的命脉寄托”。

  “住房梦”支撑楼市发展

  张颐武说,住房梦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中国梦,“只要对住房的梦想不断,房地产行业就有继续增值的动力”。

  他举例说,著名电影导演郑洞天的《邻居》和杨立新主演的电视剧《半边楼》,反映的都是在恶劣居住环境下的人性扭曲,“房子要安放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还有灵魂”。所以当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成为目前社会的中产阶层后,他们就试图满足自己在80年代已经萌芽的住房梦,“为了安抚这个梦,他们常常会不惜代价”,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即便是向银行按揭,也要把房子买了,实现居者有其屋”。住房梦其实就是中国梦的关键部分。

  而且这种拥有住宅的梦想,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大宅到美宅”嬗变。张颐武认为,中国人第一次的居住革命是“我们要有大房子住”,要求很简单,就是越大越好,“那时候人们对房子的渴望太强烈了”。到第二次居住革命时,房子就需要满足三个要求:更加舒适,“进到这个房子里你就觉得这就是你的家、你的房子”;更加环保,这是为下一代着想,为生命延续负责。而这两方面都需要科技来解决;第三个要求是房子不只是水泥筒子,还要有情绪、有感情在里面,“这是心灵的问题,就需要文化来解决”。

  “是住房的梦想支撑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张颐武说。他不认同此前有学者所说的“只有当前的房价下降到原来的1/2甚至更小比例时,这个市场才会正常”的观点,因为“一旦出现房价暴跌,所有人的住房梦想都会破灭”。而且他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已经是社会的问题,我们必须异常审慎地面对。他做了个类比:如果你欠银行100块钱,这只是你对银行的问题;当你欠银行1000万块钱时,这就是银行的问题。

  要“整体补习‘文化能力’”

  近几年比较频繁地出席一些房地产论坛活动,为张颐武的“房地产文化专家”身份引发一些争议;但是他认为,自己的坚持是试图在这个行业与媒体、大众之间打通一个沟通的渠道。而且他认为,对这个行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整体补习‘文化能力’”。

  “房地产是一个高利润行业,这使得许多业内人士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信甚至自负的,坐拥强势地位导致他们与媒体、大众之间没有有效的文化上的沟通;而媒体和大众对这一行业持续有着强烈地批评,普遍认为‘开发商为富不仁’,这又暴露出行业本身的软弱和脆弱。”张颐武说。比如此前关于“给富人造房子”一说引发的媒体讨论,其实开发商说出的可能是一部分事实,但是他们忘了道理除了“事实”这一基本要素外,还有“人心的向背”、“潮流的所向”这样一些重要的因素。“虽然可能是同样一个状况,房地产行业应该可以有更加人性化的思考。”他说。

  房地产行业另一种缺乏文化能力的表现是,因为行业的高利润、快发展,“开发商来不及给自己建立一个文化根基”,“更多是采用拼贴一些舶来符号”。他举例说,在建筑设计中最常见的罗马柱、欧式风格的装饰、喷泉等,“很多开发商以为,只要通过这些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就能造出别墅区,事实上却忽略了如何去解决小环境与之外的大环境的冲突”。

  当问及今后可能关心的文化视角下的房地产行业话题时,张颐武可能会侧重于关注重建社区文化,以及空间的改变给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及文化反应带来的变化等研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