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生态平衡之:经济生态平衡

admin 2005-06-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21世纪,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张祖刚提出:“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中外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此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
  21世纪,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张祖刚提出:“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中外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此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

  经济生态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基础。经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自然、社会、文化的发展都需要经济的支撑;但经济的发展,不能片面的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同自然、社会、文化相结合,综合全面地发展。 

  张祖刚提出:“经济发展要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同步。” 

  张祖刚原声回放:过去,工业经济发展往往给城镇的环境带来污染,将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有害废水排入江河湖里,不仅污染了城镇,还影响到周围地区。针对这些问题,现在国家规定工矿企业的发展要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同步。有些地方已经很好地执行这一规定,事先做好同步规划,经批准后才开始兴建,以取得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这是很好的开端,需持之以恒。 

  就城市与建筑而言,也不能浪费自然资源、浪费投资,要适用、经济、美观。如有争议的、获得竞赛第一名的新中央电视台建筑方案。它在两幢塔楼中间以非稳定体连接,次连接体为悬空L形,有人称之为“歪门”。为了这一悬空不稳定的结构,要增加大量的投资,不符合北京抗八度地震区的实际,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实际情况。早在10多年前,美国建筑师埃森曼就为德国柏林市中心设计过一幢这种类似型的大楼,功能为商务办公、酒店、体育健身、新闻发布、影视声像等,是个标志性建筑,但后来因造价高而未实施。发达国家都考虑造价高,我们更不应该花高投资造此技术不成熟的连接体,应以适合本地区条件、符合适用、经济、美观原则为选择标志。 

  立面奇特、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固然能体现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但任何事情都应有量有度,超出者,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就会给本来并不富裕的社会造成浪费。就目前我们经济状况而言,适宜,仍然应该是我们遵循的一个准则。 

  张祖刚提出:“要大力发展符合国情的适宜技术。” 

  张祖刚原声回放: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修建的德国国会大厦、英国大伦敦市政厅大楼和伦敦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建筑,都是属于高技术的生态节能建筑,效果好,但建造投资高,我们只能在一些重点特殊的工程上可以采用这种做法,大量的建筑还需要采用适宜技术,也就是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适合我们的经济条件。 

  浙江省金华市发展的生态绿色建筑就是一个采用适宜就是的好实例。其特点:一是每幢建筑利用沼气净化池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循环使用处理后的中水,沼气用于炊事用能。二是屋顶覆土种植花木,设太阳能热水器装置。三是墙体垂直绿化,保温隔热,达到自身良性循环。去年4月建设部已经批准这项科学技术成果的鉴定,有待进一步推广。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展利用地温供建筑冷热气的适宜技术,发展利用当地低矮植物的植被生态屋面,改进利用竹、布、苇卷帘的遮阳设施,以及将手动提高到自动可拆装的墙体门窗、室内隔断和院落天棚等。现阶段,我们应该在建筑适宜技术研究方面给予人力、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搞好推广适宜技术体系的建设。地大物博的中国,若按人均拥有资源量计算,我们是资源贫困国。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时期,节约资源显得更为重要而紧迫。 

  张祖刚提出:“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尤其要控制水泥的使用量。” 

  张祖刚原声回放:按人均计算下来,我们应属于贫资源国,因而在城市与建筑发展中,必须要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从当前情况看,节能,在建筑设计中要搞好自然采光和通风,避免过多的黑房间,搞好墙体外保温,门窗密闭保温隔热。节地,新开发的建设用地要少而适当,我们还应该重视利用坡地,在旧城区内合理调整用地。节水,要大力发展中水利用和雨水储存。节材,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旧有材料。 

  关于节材有个大问题需要国家专题研究,就是要控制水泥的用量。现在中国年产水泥9亿多吨,接近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其耗能多、污染大;每生产一吨水泥,需135公斤标准煤,并排放一吨二氧化碳、0.74公斤二氧化硫和130公斤粉尘,消耗1.3吨石灰石资源和大量的水电(现探明我国石灰石储量为250亿吨,可供30年),因而,城市建设与建筑不能无限制第发展水泥用量,要综合发展钢混、钢木、砖混结构所需的其他建筑材料。另外,要在建筑设备、家用电器以及家具等方面反映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还有个需要提出的节约事项,就是不要过多地拆除尚可使用的城镇房屋,应采取维修利用改善的做法。 

  生态环保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有眼光的地方政府、企业家对此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张祖刚提出:“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张祖刚原声回放:各地在进行产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重视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国家的政策应向这一产业倾斜,给予优惠,促其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一方面发展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构件、设备,如江苏苏北地区种植杨树快生林400万亩,年生产木材300万立方米,发展复合木结构构件产品,减少水泥用量,既环保,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旧有金属、木材、玻璃、砖瓦、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回收再造工业,还要发展可以净化大气和水体的林木、草皮和防止污染大气、水体、噪声的设施,发展在社区、小区内就地进行垃圾处理的设施和城市防灾、除雪设施以及其他环保设施等。 

  我国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全国各地遍布着自然多姿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建筑,壮丽秀美的自然山川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带动旅馆、餐饮、商场购物、交通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是国民经济收入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资源,严格禁止对它们的破坏。 

  过去一些文化事业,如出版、宣传、文化馆、博物馆等,都是由国家包下来,除少数者外,现将逐步走上企业化管理的道路,自负盈亏,上缴国家利税。这种文化事业产业化,是我们发展文化事业的方向,在城市建设中,要根据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增加新内容。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