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国内知名景观设计师指出:放平心态对待“中国文化”

admin 2006-02-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园林是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赋予中国园林以深刻内涵,两者相得益彰,曾经缔造了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辉煌。然而,一些过于热衷表现“中国文化”的设计作品却多斧
  园林是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赋予中国园林以深刻内涵,两者相得益彰,曾经缔造了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辉煌。然而,一些过于热衷表现“中国文化”的设计作品却多斧凿之工,少灵动之气。不少景观设计师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否每件景观作品都要体现出中国文化?又该如何体现?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意格环境设计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设计师王向荣、易道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梁钦东以及阿奇贝斯(加拿大)设计公司董事兼首席设计师刘亮。

  毋须言必故事

  “许多甲方要求园林设计必须阐释某个主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商业项目附近有鲁迅母亲的墓,开发商就要求设计师对此‘讲个故事’,这让设计师颇感为难。”梁钦东认为,有些甲方可能对园林文化的理解有偏差,事实上,园林设计不应该牵强地去虚构一些故事,对文化的附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王向荣认为,中国人对园林的理解有固定模式,如曲径通幽、含蓄体现某个主题等等。“有一次,我让学生交设计作业,题目是设计一个花园,结果全班30个学生中有10位学生的作业几乎一致:进门假山,小路曲折。”王向荣分析说:“一些甲方也存在类似问题,在传统中国园林的烙印影响下,如果看到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跟自己想法不同,或者不为他们所理解,他们就认为那不是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园林。”

  内容决定形式

  马晓认为,过度强调文化的形式没有必要。在他看来,在信息高度融合的今天,设计的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如果一个作品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审美习惯,我就认为它符合中国文化。形式应取决于内容,内容变了,形式就要变;对形式的过多关注,反而会束缚设计师的手脚。”

  王向荣对此也抱有相同看法,他说,现在很多园林作品对于文化的追求往往体现在“符号”上,事实上,“符号”设计却常常来自对文化肤浅的理解。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并非每件作品都需烙上文化印记,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好作品的标准?几位老总不约而同地指出:“标准之一是其必须解决问题”。

  王向荣指出,设计其实并不高深,它应该是平和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面对一个特定地块时,设计师只需把积极的信息保留,消极的信息去掉,并且不要轻易地叠加其他地块的信息。这样的设计是从特定地域中生长出来的,它尊重了该地块中的积极信息和周围环境,因此就属于这一区域,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就属于中国文化。随着整体设计水平和社会认知度的提高,大家会慢慢意识到好用的、合适的、对环境友好的设计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刘亮认为,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还是人,如果能解决好人的需求,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人的问题,所谓文化的东西就能包涵于其中。有责任的园林设计师应该引导甲方,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好的设计,纠正其错误观念。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