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2018LA先锋奖:泥泞上的重生——失聪城市:府河湿地上鸟语国度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18-12-05
原创
  • 项目名称:
    泥泞上的重生——失聪城市:府河湿地上鸟语国度
  • 项目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
  • 设计公司:
  • 所获奖项:
    2018LA先锋奖学科交叉类奖

参赛作者:李珂 赵伟伟 蔡雨轩 李宏宇 

指导老师:季岚 贾玉劼

所在学校:武汉轻工大学

作品介绍:

本案选取湖北省武汉市府河畔以天然滩涂,力求通过设计改善湿地现状,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在大背景下满足迁徙鸟类的生态需求,在小背景下建立满足城市中人对湿地的观赏、了解;城区微气候的调节;河道的治理,并为府河沿岸和下游未来长江新城水处理提供新思路和示范作用。

设计方案积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和五位一体的建设纲要,力图探寻进化中的未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创造性的添加了生态浮岛附加Living machine装置对湿地水体和城区污水进行净化,自然和科技措施双管齐下,在设计中追寻人类自由,展现中国智慧,面对复杂的水体,湖泊,洼地和人与鸟、观赏与栖息的矛盾,利用水位对上岛的时节进行控制,以达到人观鸟的最大化和对鸟干预的最小化。

在观鸟体验上充分吸取中国智慧,创造性的将天坛圜丘的声学原理运用到廊架系统之中,环绕式的廊架便于鸟声的反射给人以360度的全景式沉浸视听体验。

交通上避免工程中对湿地肌理表面的二次破坏,采用全廊架系统,同时建立双层廊架和出挑平台,满足亲水、观鸟、游览多种体验。

同时为了适应于迁徙鸟类的飞行习性,在廊架交点处建立生态塔串联交通系统,塔顶建立云端鸟类王国,塔表面附有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装置满足塔内能源需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零排放生态塔。

LAF000_Z01.jpg

▲彩平图

LAF00200_Z02.jpg

▲历史文脉分析图

LAF00200_Z03.jpg

▲鸟类分析与声学系统

LAF00200_Z04.jpg

▲living machine系统结构轴侧分析

LAF00200_Z05.jpg

▲廊架

LAF00200_Z06.jpg

▲恢复后的湿地生态系统鸟瞰

LAF00200_Z07.jpg

▲生态塔

LAF00200_Z08.jpg

▲剖面图:概括了湿地内的地表状况与植被系统以及重要节点的剖面

LAF00200_Z09.jpg

▲效果图1:着重表现自然水体与人在廊架系统的场景

LAF00200_Z10.jpg

▲效果图2:着重表现湿地内林区情况与林中木屋


详细说明:

方案概念来源于对于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思考。立足于湖北千湖之省的特殊生态环境与武汉市作为南迁候鸟群中转站的重要地位,关注到在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环境不合理的处理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鸟类消亡、河流泛滥、湿地萎缩、污染横行、植被破坏、气温异常、等问题,并广泛调研了周边居民诉求和用地情况,深入查阅了该地区的文脉、气候、水文的历史数据后,提出了恢复泥泞湿地,呼唤鸟声鸣鸣的构想。打破硬质路面的覆盖,在湿地的泥泞上呼唤城市的“新声”。

设计主要涉及土、水、鸟、人四个方面,针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调研了周边的用地状况和场地内的地形高差,我们发现一下一些问题。该地块濒临河道,但是在一些不合理的工程和取土中破坏了湿地涵养水土的功能,导致雨季河水逆向倒灌,引发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湿地作为水循环的重要载体,原本就具备防洪和蓄水的功效,可以有效地调节河水径流量,所以第一步就是恢复湿地泥泞肌理,对湿地内的小护坝和田埂屋舍进行清理。

二、水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湿地与府河的水样都显示出了磷、硫、氮等物质。这些污染源分别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生产,同时也暴露了周边用地情况的复杂性,与传统完全靠湿地自身净化模式的局限性。在最少程度影响周边生产生活和最大程度改善解决湿地污水的原则下,我们决定引进living machine的形式对三种污水来源进行统一净化处理。并在湿地内建立生态浮岛装置,满足友人亲水的同时,浮岛内的装置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即时过滤,便于管理的同时使湿地内水质长久的处于可控状态下,对于湿地内造成的污水也有一定的预案处理。

三、鸟类的生存情况是湿地环境好与否的试金石。与以往的生态栖息地概念不同,我们更多的希望在不破坏鸟类生存现状的前提下,营造人鸟共存的空间,生态栖息岛与高层廊架的鸟类王国就是如此。我们统计了武汉市的湿地鸟类情况,发现大部分鸟类的繁殖期集中于6—9月,而这一时期又恰好是湿地的丰水期,基于此,我们在生态栖息岛与外界的汀步做了高差处理,使之低于丰水期水位而高于枯水期水位,如此便可调节生态栖息岛的开合情况,合理控制人群上岛近距离观鸟时期,同时也便于管理,做到游人自觉“知难而退”。同时对于迁徙鸟类我们也做了适宜其生活的空间。迁徙鸟类许多飞行的海拔较高,故而我们将生态塔串联的高层廊架系统加以营造为高空鸟类王国。

四、游人的活动有观鸟、亲水、骑行等方式。传统湿地在通达性上很难兼顾,湿地水位时浅时深,基地情况难以摸清,所以不能像湖泊公园一样载船游览,如果大面积的道路有难免破坏湿地肌理,鸟类繁多生存环境各不相同,没有好的观鸟措施会使体验变得单一。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做了如下措施:1建立多层次的出行系统,中层廊架与张公堤等高,主要负担日常游览和骑行绿道的功能,下层不设完整的交通系统,只设立亲水平台站点的浮岛,二者用生态塔加以连接上下。我们更多的从鸟类的生活习性出发,针对性的打造不同的高度的观鸟体验,生态塔从湿地表面到林冠线以上贯穿始终,各个高度配有出挑平台,可以对各个高层栖息的鸟进行观察。置身塔内可以对湿地从水线到林冠线进行带谱式的观赏,远超于其他湿地公园的观赏模式。


评委评语:

评委意见1:
方案试图通过自然与科技的双重力量来分析与探讨区域生态问题。

评委意见2:
设计者提出“失聪”作为当下人与自然的共融问题,重塑人与自然的美好,设计中从城市的角度、历史的文脉、场地的精神进行分析及提出较好的思路策略,条例清晰,目标明确,设计中依据策略搭建出合理的生态系统,通过桥梁的衔接作为人的参与动线,避让生态系统的破坏,有意义的做到环境不会“失聪”,并重生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湿地公园。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