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昆山花桥吴淞江滨江公园景观设计 | SWA

经典案例 2020-07-02 来源:微信公众号:合展设计
  • 项目名称:
    昆山花桥吴淞江滨江公园景观设计
  • 项目地点:
    昆山
  • 项目规模:
    955,286平方米
  • 设计公司:
    SWA 
  • 所获奖项:
    荣获美国景观建筑协会(ASLA)规划分析最高荣誉奖 (Honor Award)



项目位于昆山吴淞江沿岸。吴淞江是长江三角洲北部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河道沿岸布满了众多的工厂,基地受后工业时期生产和工业运营的污染,基地内沦陷为坑洼不平的取土坑和浑浊的水网,修复和重建这片滨水空间,使土地价值和环境品质得到更好的利用刻不容缓。


专家齐聚,多方协作

在接到项目之后,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齐集,进行为期一年全面的调查分析,这些专家包括:水质科学家、湿地生物学家、水文学工程师、建筑师以及发展商。通过这次详尽深入的调查,我们确立了进行水处理的方案,决定先对U型河湾这片重点区域进行处理,再考虑试验区上游的景观。



设计对现场水体的处理,结合持续的考察和实验,使项目的处理周期、阶段和成果为整个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数据和生态恢复手段。在完成基地内水处理的同时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了可生长的模数化案例。



湿地净化+曝气池,“double kill”

规划以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为基本原则,以基地原有资源利用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及改造。采用的基本的处理(湿地净化)和更积极的处理(曝气池),这两种水处理的技术结合使用,将会大大改善水质。

在长约4公里的区域内,通过北端进水口、南端出水口泵站的建设,提升的水通过重力作用产生流动,经过景观营造的过滤墙、深水池、浅滩水生植物区、深水曝气区,达到过滤、沉淀、曝气等净化效果,最终将5类水(中国国内规定的最低等级的水体)净化为3类水(适合娱乐要求)送回吴凇江。

通过创造滨水湿地景观,我们为大自然创造了一个自我恢复和净化的机会,对区域进行了生态重构。



河流之肾,天然清道夫

项目模拟了自然水处理的过程,起到了河流之肾的作用,有效地清理了河道淤泥以及工业排放废弃物,有力地提升了河道下游公园的品质。通过一连串的池塘和河道,污水经过沉淀池、曝气池、含氧和厌氧环境的生态处理等各种设施,污染物被清除,水体得以纯净。

项目也探索了以景观为基础的水文工程设计,完成了包括估算水体流速、驻留速度、在不同标高处水流速度等各项数据收集,避免水体的停滞。

整个净化的过程经过精准的测算,最大程度适应了四季洪泛和干旱等不同气候条件。植物的设计也结合植物空间形态以及四季生长情况进行妥善安排,一旦水质有所提高,那些清洁型的植物和需要富营养水体的植物将被其他植物取代。



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这个全新设计的水处理系统也考虑到使用者的体验作用,希望这个开放的系统能同时带来大众教育的效应。湿地处理公园内,基于项目原有的地形地貌,功能性的水池和河道被设计成公园和一系列的开敞空间。整个湿地处理公园内设置了一条慢步道,沿着这条慢步道设置了众多的小空间以及不同的景观特色景点,这些景点有序地串联,为游客提供了一条水处理科技之旅的游览路线。



水体在经过湿地处理公园之后,流入到未来发展的经济区:水湾学校、滨河娱乐区以及河滨商业街。这片内陆河湾囊括了众多的生活形态,将滨水空间的乐趣最大化,为城市内的居民、游客和工作者提供了体验多样化空间的机会。



整个地块内的设计从生态方面着手,为动物提供了野外生存的环境,使这片区域成为一个重要的科考教育基地,为吴淞江沿岸长廊远期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示范引导作用,从而为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带来质的飞跃。项目于2010年完成设计,率先提出生态水处理与径流控制理念,是城市雨洪管理的先行者。也与近年国家推行的海绵城市概念不谋而合,成为其重要的实践依据和成功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