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孙虎 | 场所早已经写好剧本,景观设计只是剧本的导演

山水比德 2019-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我们深知景观是生活的载体,我们要关注日常,关注生活。因为景观设计师做了什么样的空间,人们就会在社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深知景观是生活的载体,我们要关注日常,关注生活。因为景观设计师做了什么样的空间,人们就会在社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1.webp.jpg

孙虎

山水比德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

亚洲园林协会副会长

中关村海绵城市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国际会员

分享主题丨重构——场所精神的话语权

尊敬的李迪华教授、俞胜总、张坪总、刘丽娟总,及各位来自重庆的同行,今天你们的到来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在这里代表山水比德感谢各位的莅临指导!

首先,我想用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作为今天演讲的开场——我等系由物而定。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都是由物而定的。这个“物”实际上指的是场所,场所的精神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设计也是根据场所而定的,人与文化也是由场所产生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庆的水土养育了一批开放且包容的西南人,广州的水土则养育了一批务实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今天我将和各位分享四个“重构”,以此一步步解读场所精神的话语权。

第一个重构,是场地的重构,也就是场所精神的重构。我要分享的第一个项目——重庆千江凌云。实际上最近咱们大家都说,同质化太严重了、空间批量生产、空间碎片化、空间的意义也丧失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场所集体失语。

项目的设计灵感,源于王澍老师的一次讲座《观山之法:山水画与园林》。王澍老师提到,面对被隔离的现场,以观山之法重构场地各种严肃的关系。山有动观,意味着你被邀请进入一个充满喜悦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构成是没有中心的,是一步一景的流动。他甚至没有固定的形象,迎接你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讶异。山穷水复,柳暗花明,应接不暇。

2.webp.jpg

看见山时,你在山之外 | 重庆千江凌云

山是原生的,当建筑建起来后,就出现山体和建筑并置的情况,这也是景观和场地的缝合和重构。我们希望建筑是从山里面生长出来的,保持着原有的生态和平衡的关系。直面建筑切入后被割裂的现状,让建筑浸入山水。我们通过结构去分析,可以看到空间上不同的变化,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场地的缝合。

5.webp.jpg

第二个策略,是精神上的缝合。原有的山体被解构后,我们希望把山的记忆和场地的原生材料,在这个场景里面重新再现,从而达到精神的缝合。比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石头,就是拆掉山之后保留的。


第三个策略,是细节的缝合。这也跟我前面提的石材有关。我们把重庆自然的山体,如叠岩,在设计中体现,这是我们当时的效果图。在这个地方,我们保留了场地本身的记忆和肌理。其实,场所早已经写好剧本,景观设计不过是剧本的一个导演。


第二个重构,是生活的重构。北京通州万国城MOMA,是“盒子里的山水”系列的第一个作品。我们深知景观是生活的载体,我们要关注日常,关注生活。因为景观设计师做了什么样的空间,人们就会在社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景观,只是让人们来欣赏,那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但假如我们做了一些可以交流的空间,制造了这样的场所,那么陌生社会就会被打通。这样的景观是具有社会性,所以重构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下一个课题。

「盒子里的山水」一次关于未来社区景观的研讨 | 北京通州万国城 MOMA

我希翼,通过盒子里的山水这个“细胞”,逐渐把各个区域连接成一个街区。最后,实现城市的山水,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理想。山水城市的构建,是从细胞开始,因此,我想先做一个盒子的山水。

在创作的初期,我画了一张草图,有点群山松岭的感觉。实际上,万国城是一个下沉空间,并不是很大,大约2000平方,有一面约6米高的挡土墙。现在市场上大多数挡土墙的设计会做一个瀑布,或者做一面景墙。我想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去重新构建,并且赋予生活的内容。所以,我们把场地解构成六个盒子,分别赋予了六种功能。这个空间本身很生硬,但是通过设计师的导演,使整个空间实现了转化,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空间,有的是茶室,有的是儿童娱乐空间,还有的是小书房,里面的空间都是跟未来大区息息相关的。

目前这个项目还没有全部施工完毕,盒子里面的软装也还在继续进行,所以目前呈现出来的照片还没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在这里,为了大家有更深的体验,我想跟各位分享下在盒子里面的感受。当人穿越到空间的时候,回头看售楼部的时候,那么,他就成了画中的人。当人穿过这座桥时,经过这个体块的时候,人是可以拾级而上,到达塔的顶部,鸟瞰全院。总而言之,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可游、可行、可望、可居的空间,人们可以行山涉水,可以穿越在山水之间。

第三个重构,是人文的重构。厦门龙湖·云峰原著是“盒子里的山水”系列的第二个项目。它相对来说比较现代,线条简约和干净,材料非常统一,在空间上还有高低错落的视觉体验。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样的设计?

项目的景观设计没有过多的语言。前场干净和简约,但当人们穿越盒子后,会突然进入到一个非常戏剧的空间。它不光是戏剧性的,还是生活的空间。我们希望人们从嘈杂的城市进到社区之后,看到平静的水面,能产生一些联想。到了黄昏时分,光影的变化非常丰富。当你站在这儿,你会看到对面,仿佛若有光,于是有了更多的期待。在这个空间里面,无论人们朝向哪个方向,都能够看到景观。

第四个重构,是人和自然的重构。以下这个项目,是我每一次在外讲座都会分享的一个案例——大一山庄。这个项目,我们做了整整十年,它代表着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设计追求。项目从以人为本到对生命共同体的关照。在古典艺术的教养中,我们保有自然的基因。自然,不仅是古典文化的原型,更是文明的未来必然。借由山水,重新审视当下现实,重返自然趋向生态文明。

【比德·作】中国十大超级豪宅之首:大一山庄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4个重构。我希望通过恢复场所精神的话语权,对栖居文明和栖居范式的山水路线进行探索与实践。山水比德一直不断地在实践,借由山水的重构与缝合,经由“斑块-廊道-基质”的新山水路线,达成从山水社区到山水城市的升华。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景观中国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景观中国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景观中国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