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路权平衡视角下的后无人驾驶时代的城市街道空间重塑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2021-11-22
原创
  • 项目名称:
    路权平衡视角下的后无人驾驶时代的城市街道空间重塑
  • 项目地点:
    西安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弹性路权AUTOMATIC:street——后无人驾驶时代城市街道空间重构

参赛作者: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指导教师:吕小辉 李绍文

毕业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选题、分析及思路展开有针对性,图纸表达有针对性。


——2021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罗志航,美国SYNC  设计总监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项目简介

技术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原生动力之一,每一次重大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城市空间的巨大变革。上一场交通领域的重大技术革命——汽车的兴起,带来的是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车本位”思想在我们的城市中大行其道,人与车的路权在我们城市交通系统中完全失衡。未来,由算法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实现精确驾驶,道路变窄释放出的空间将让路于人,并为人们的街道生活提供更多可能,街道也将迎来新的形态。因此,本项目希望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景观的手段对街道空间进行重构,为后无人驾驶时代的街道空间的角色转换和空间重塑提供新思路。

由于历史遗留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西安市璀璨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新时代却成为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桎梏,路网的不合理规划和古城墙城门处的“瓶颈口”导致中心城区的交通出入极其不通畅,西安在新时代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已远远赶不上持续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原有的城市道路已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交通需求,人与车之间的路权矛盾尤为突出。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蓬勃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激增,未来几十年无人驾驶技术将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基于此背景,旨在对无人驾驶时代的街道路权进行再分配,探索出一种在空间功能细分与时间弹性利用上更高效的未来城市街道模型,对西安市南大街进行景观空间重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畅想。



详细说明:

▼西安市南大街无人驾驶时代轴测分析图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3.webp.jpg


项目前期通过查阅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数据,对未来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2020 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全面投入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即将来临;2035 年前后,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2050 年前后,无人驾驶车辆将占到所有行驶车辆的 90%。无人驾驶时代必将来临,城市街道空间也将迎来新的形态。


▼无人驾驶时代车辆变化数据分析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4.webp.jpg


项目对西安的交通问题进行分析:“车本位”思想指导下粗放式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适应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交通系统带来了诸多问题:道路建设为适应机动车数量的激增而一味拓宽,为机动车提供更多的容错空间,从而使街道可通行的公共空间被边缘化,街道设施功能的缺失则进一步导致了人行系统的混乱,街道空间失去活力;机动车大量挤占人行的街道空间用于停车,导致停车用地失序。

无人驾驶技术顺应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系列交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无人驾驶时代,道路、街道和停车空间将产生新的变化:更具效率的道路;更短更安全的过街距离;更具活力的宽敞街道;高共享度的汽车与停车场的郊区化。


▼无人驾驶技术可解决的现状问题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5.webp.jpg


项目对无人驾驶时代来临后对道路、街道、停车场以及人群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图示化表达,并在最后以西安市三环范围内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归纳为图进行对比。发现无人驾驶时代的来临对西安市老城区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项目将具体策略落实了到西安市明城墙内的南大街。


▼无人驾驶技术对西安市街道的影响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6.webp.jpg


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由算法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载雷达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可实时扫描路况信息,并对突发状况进行零延时处理,在此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可将容错空间缩减到最小并实现精确驾驶,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安全距离可极大地缩短,车道的数量减少但通行效率空前提高,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同时,无人驾驶汽车长度为当量标准小汽车的50%,占地面积为当量标准小汽车的40%,所需的车道空间变少,车道释放出的空间将并入街道人行空间,为街道生活的生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高共享性的车辆停车需求减少,并为停车场空间的弹性使用创造机会。

项目将具体的设计策略落实了到西安市明城墙内的南大街,对无人驾驶时代的南大街进行设计重构,表现无人驾驶时代的阶段性来临、道路秩序性的逐次变化以及街道空间的活力逐渐重现的对比效果。具体设计策略包括四部分。


▼西安市南大街交通空间平面变迁图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7.webp.jpg


1.道路弹性划分:无人驾驶时代来临,还路于人使得过街距离变短,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得到保障,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覆盖绿色基础设施,道路舒适性得到提高。


▼道路空间重新划分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8.webp.jpg


通过对车流量的实时监控,将路段内近十年的车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季度每星期每时段的平均车流量浮动数据,将道路的一部分划分成为可供人使用的弹性空间,高峰期为车道,平峰期将按照实时路况将部分道路作为自行车道、慢跑道、散步空间等,某些无车通行的时间段可将道路对车封闭,成为临时的晨练空间、早餐摊位商售空间、地摊集市和演唱会等,保障行人路权。


▼道路空间人车弹性使用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9.webp.jpg


2.街景空间重构:着重于街道的空间划分和功能的重新布局,在新增的空间上进行再划分,并使得这些空间承担诸多的新功能;在街道空间重新划分功能后,引入街道智慧管理系统,对现有街道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并将诸多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互动互联的智慧街道体系,提升街道的服务能力。


▼街道空间景观重构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0.webp.jpg


3.生态共享停车:将停车空间分为四类,分别是位于市郊的大型停车场和社区停车场作为生态斑块,临时可为大型公共活动提供场地;以及街道停车场与路边停车场作为市区的小型碎片化模块,可为小型私密的交往活动提供临时场所;这四类停车空间用以满足不同的停车需求,并在空间上弹性使用,分别承载不同的功能,满足周边市民需求。


▼大型停车场与社区停车场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1.webp.jpg

▼街道停车场与街边停车场

12.webp.jpg


4.人群弹性使用:对城市街道中的三类空间:道路、街道、停车空间在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频率进行数据整理并图示化展现,明确三类空间不同时间段的“空闲”还是“忙碌”的状态,在“空闲”的时间段进行弹性使用,通过设置功能区满足相应使用者的需求,使道路、街道和停车场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都“物尽其用”保持街道活力。


▼道路、街道、停车场分时段状态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3.webp.jpg


在无人驾驶时代,路权将根据道路与街道使用者的弹性需求实时调控并分配,通过对无人驾驶时代的街道空间场景的推拟,对不同的街道和道路空间人们如何使用、可能生发的活动、人车的和平相处以及空间的绿色生态情况进行畅想。


▼场景推拟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4.webp.jpg


通过云计算系统统一控制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在道路空间和街道空间中,根据实时的道路通行数据及时合理地分配人和车的路权。对西安市南大街在后无人驾驶时代的早中晚的人车使用情况进行推拟。


▼7:00AM-9:00AM时段的无人驾驶车道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5.webp.jpg

▼12:00AM-14:00PM时段的无人驾驶车道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6.webp.jpg

▼17:00PM-20:00PM时段的无人驾驶车道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7.webp.jpg

▼无人驾驶车道剖立面图

© 李 畅  高凯凡  袁 涛 贺舒雅

18.webp.jpg


本项目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将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变革的背景,对无人驾驶技术可解决的街道空间问题进行设想,通过景观的手段对街道空间进行重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为无人驾驶时代来临后街道空间的角色转换和空间重塑提供了新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