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admin 2003-07-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国花卉业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花卉业成就喜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 1.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花卉业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花卉业成就喜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 1.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忽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1984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仅为 1.4万hm2,2000年面积扩大到14.75万hm2。花卉产业发展的总规模是够快够大的,就花卉种植面积而言是世界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占世界花卉种植面积的1/3,是日本的2倍多,美国的5倍,荷兰的10多倍。但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比较,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如1996年,荷兰花卉生产面积为8017hm2,总产值为35.9亿美元,平均产值为44.8万美元hm2。以色列花卉生产面积为1950hm2,总产值为 2.5亿美元,平均产值为12.8万美元/hm2。哥伦比亚花卉生产面积为 4757hm2,总产值为48亿美元,平均产值为10.1万美元/hm2。同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为7.5万hm2,总产值为48亿美元,平均产值为0.8万美元。我国花卉单位面积的产值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6.2%,哥伦比亚的7.9%。据统计,1998、1999、2000年3年我国花卉平均产值分别为12.5万元/hm2、44.2万元/hm2和11.1万元/hm2。尽管目前我国花卉单位面积产量比产业发展之初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都比较低。我国花卉业仍处于高速低效、数量扩张阶段,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荷兰、哥伦比亚等花卉发达国家,平均每m2土地年生产月季250支至500支,而我国仅生产不到100支。因此,今后我国花卉业发展的重点不应是单纯面积的扩大,而应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挖掘生产潜力,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在内部扩张上做文章。 2.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花卉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从农户及国有苗圃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分散经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无论大小,既搞引种、繁种试验,又要搞生产、经营和销售;既生产切花、又生产盆花,顾此失彼。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相互竞争,经营路子越走越窄。规模化与专业化是花卉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实现花卉生产的高度专业化、规模化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又便于栽培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扩大生产规模,向规模经营求效益。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能有效地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专项研究和攻关,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专家认为,采用常规的播种、扦插、嫁接等繁殖方法,产出数量有限生产成本,不可能形成批量生产和规模效益。花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攻一两种花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创造自己的专业品牌,经过不断努力形成规模化生产,有效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 3.花卉生产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花卉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一拥而上投资花卉业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地区都试图种植每一种花卉,百花园式的生产结构十分普遍。如有些地区不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区消费水平,盲目发展鲜切花生产,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花卉生产单产低,质量差,产品滞销。花卉作为农产品,它的生产一方面要注意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另一方面要注重自然资源优势的利用和发挥。也就是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就经济规律而言,应该以专业化、规模化为基础,就自然规律而言,应该以区域化为特征和品种资源为特长,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比较优势。 因此,花卉生产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地的气候条件、资源状况、地域环境、市场需求等情况择优选择适合本地的主导产品,形成地方特色。不能走“小而全”的百花园路子,更不能盲目引进生产成本较高的温室。荷兰、以色列等。花卉生产大国国土面积小、气候缺少多样性,因此只能选择造价比较高的生产设施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由于花卉生产成本构成中,设施和能源占的比重比较大,发达国家花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世界花卉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得天独厚,如云南、广东等地就是天然的大温室,不仅自然条件好,而且花卉资源丰富,只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合理布局,走低成本发展之路,我国的花卉产品才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国内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尚需进一步引导消费 扩大市场需求是花卉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引导消费是花卉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据荷兰花卉协会统计,1995年全球人均花卉消费量最多的是瑞士,为106.5美元,德国、法国、英国已分别达48、32、29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额不足1美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已降低46%),人民生活水平将逐步进人小康,消费性支出越来越多。城乡人民对花卉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按人均年消费两支鲜花预计,未来若干年后将形成20亿支鲜切花,100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我国10%的人富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美国,由此可见我国花卉消费市场潜力之大。潜力巨大,但非现实,因为花卉消费虽然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直接关系,但与消费习惯和观念有更密切的联系,需积极宣传引导。如果不去引导,人们有了钱也不会去购买花卉。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花卉消费,逐步形成良好的花卉消费习惯,扩大市场、促进生产。例如,举办花展、开展插花培训、举办插花表演,都是引导花卉消费有效形式。四川省近年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和引导消费,才得以成为花卉消费大省。据1998年底统计,全省年消费额达 8亿多元,人均年消费额近10元,这是四川这几年花卉生产发展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5.花卉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花卉消费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高档花卉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花卉出口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为9万hm2,约占世界花卉总面积1/3而花卉出口总额却不足8000万美元,占不到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约1000亿美元)的10‰。这表明我国在相当于世界花卉种植面积1/3的土地上,仅创造出相当于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1‰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产品质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花卉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精神享受就要求产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高质量,花卉产品必然缺乏竞争力。日本花卉专家曾经说过:“中国花卉生产面积增加很快,但花的品质却不是很好,结果价格低。”花卉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花卉生产先进国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向花卉生产大国发展的进程证明,生产技术和设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高质量、多品种的花卉产品将倍受青睐。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花卉企业如不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 6.重视批发市场建设,忽视零售环节 随着我国花卉生产的迅速发展,花卉批发市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批发市场已有30多个。这些花卉批发市场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重视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忽视了零售市场的建设。零售市场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花卉业整体的发展,离不开零售环节。其一,花卉非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没有便捷的零售网点,人们会失去购买欲望,减少花卉消费支出;反之,便捷的零售网点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使潜在的消费变为现实消费;其二,零售市场直接接触花卉消费者,最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最可靠、准确的需求信息,便于实现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花儿“卖出是个宝,卖不出就是把草”,充分说明经营花卉的风险,以及花农、花商的心声。产品不等于商品,要把产品变为商品,花卉的生产、加工、运输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产、销两者之中,零售起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重视零售市场的建设。 总之,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针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战略,借鉴发达国家花卉业成功的经验,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我国一定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