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景观为谁而设计

admin 2003-07-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走进北京,走进上海、广州和成都,走进我们的每一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又体验到些什么?有人在说千篇一律,有人在说千城一面。于是乎,追求特色与个性的领导和设计师们便挖空心
  走进北京,走进上海、广州和成都,走进我们的每一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又体验到些什么?有人在说千篇一律,有人在说千城一面。于是乎,追求特色与个性的领导和设计师们便挖空心思,竭尽屋顶、立面、广场和马路之能事。但结果如何呢?那令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那曝晒在太阳光下的世纪广场,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于是,我要问,城市该由谁来设计?城市该为谁而设计?   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是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和充满故事的。这样的场所出现在50万年前山顶洞内的平台上,那时,“北京人”们狩猎回来,在洞内架起篝火,分享着一天的猎物;这样的场所在青藏高原的村头或交叉路旁,围着比村庄更古老的玛尼堆,藏族老人们手摇经轮,在旋转着、祈祷着。那玛尼堆是由一方方刻着经文的石块垒就的,那石块是由路人从远方带来的;这样的场所在江南水乡的石埠头上,小孩们缠着白发老人讲述着关于门前那条河,河上那座桥的动人故事。   这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充满着含义。它们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人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怀念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那是朴素的且具功用的;那是自下而上的,是人的活动踩踏和磨炼出来的;那是民主的,人人都认同,人人都参与的物化形态,刻入人的生命历程和人生记忆的。这些场所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大物质特点:   第一,它们是最实用的,而且能满足多种功用目的。   第二,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自然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来构筑和管理。   第三,它们是方便宜人的,人的尺度、人的比例。   第四,它们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与这块场所和这块场所的使用者相关的。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公共场所的美。它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自从有了设计师之后,那些没有设计师的公共空间的丰富的含义似乎失去了。设计师或者为表现他自己而设计,或者为他所依附的神权、君权、财权或机器而设计,却忘记了为人——普通人和生活的人而设计。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城市景观的历史,就会发现人们实际上很少在为人自己而设计。这里的“人”是指普通的人、具体的人、富有人性的个体。   (1)惟设计师的设计   以往,建筑及城市设计强调经济、实用、美观,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而且把美限于“观”。于是乎有了小城市里数公顷甚至于数十公顷下沉或抬高的广场,有了大小城市中心的轴线式六车道的景观大道;于是有了意大利进口的石材,美国进口的草坪;于是有了巴洛克的图案,欧洲新古典的柱廊和雕塑。   (2)为神设计的城市   从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到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城市、美洲的印加帝国,城市空间无不围绕教堂庙宇而设计,居民屈居于神之脚下。   (3)为君主和权贵而设计的城市   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而普通的市民们却在高大的建筑物、巨大的广场和景观大道面前,如同不可见的蚂蚁。   (4)为机器所设计的城市   工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主宰城市、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从英国的格拉斯哥,到美国的纽约、底特律、洛杉矶,你会发现似乎所有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快速和高效是设计的目标。为了汽车的通行,人们拆房破街,并将快速路架过头顶。为了让汽车在“世纪大道”上畅通无阻,人们选择了让人在曝晒或雨雪寒风中漫长地等待,等待机会横穿那危险的屏障。   现代城市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男人们、女人们、儿童们、老人们、还有残疾的人们和病人们,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的。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第一,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需要庇护和阴凉,需要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