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反思城市规划与设计 实践新都市主义

admin 2003-07-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从美国兴起、并旋即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现代主义以“效率”和“功能”为城市规划核心,强调城市街区的功能划分,将工厂、商业、办公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从美国兴起、并旋即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现代主义以“效率”和“功能”为城市规划核心,强调城市街区的功能划分,将工厂、商业、办公和居住分布于不同的区域;以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为纽带,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手段,将各个功能分区联成一体;功能街区范围宽广,建筑物高耸庞大;城市空间主要向外围拓展,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等。 现代主义是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适应了现代化高楼大厦兴盛和现代交通工具普及这一社会潮流。然而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城市建设却出现了许多原来始料不及的新问题。 1、城市运作效率低下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初衷是以“效率”为核心,然而最后结果却南辕北辙。由于私人小汽车的大量增加,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不堪重负;政府不断投资道路交通设施,结果又有更多的小汽车上路,形成交通堵塞的恶性循环。 2、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现代主义的郊区化拓展主张,导致城市空间没有节制地向外延伸,形成典型的“摊大饼”发展模式。“摊大饼模式”强调了城市的外延扩张,却忽视了城市的内涵提升,属于一种“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土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3、大量耗费资源和能源 城市向郊区扩散的另一个前提,是建立在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的大量铺设和小汽车的普及上。然而无论是建造高速公路,还是使用私人汽车,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和能源。尤其是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而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4、城市空心化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居住郊区化”模式,使城市人口大多居于郊区;而居民的大量外迁,又导致商业、办公等城市公共设施的郊区化布局。结果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城市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城市素质下降,形成城市“空心化”现象。尤其到了晚上,城市中心便成了一座空城。 5、生活时间成本大幅增加 现代主义形成的城市典型生活模式,是居住在郊区,工作在城市中心,每天开着私人小车来回穿梭。但由于路途较远,加之交通堵塞,人们每天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途上、在小汽车里。结果使人们参加公共活动和进行社会交往的时间大为减少。 6、造成心灵封闭和人际关系冷漠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独立性和私密空间;但如果过分强调这种独立和私密,则会导致现代人心灵的自我封闭。现代主义强调的大尺度街区、封闭性社区和私人交通工具普及,都容易造成人们之间的隔膜和封闭,不利于大家形成互帮互助、积极参与的公共意识和关爱观念。 [B]城市建设新主张[/B] 新都市主义是在全面反思现代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新都市主义具有如下共同主张。 1、街区功能复合化 在城市功能划分与布局上,新都市主义主张同一街区应集合多种功能的建筑,如商业、办公、公建、居住和休闲娱乐应混合布置,不应将不同功能建筑分别布于不同的街区,以避免造成街区功能的单一化和简单化。 2、面向公共交通进行布局 新都市主义的“面向公共交通土地开发”理论主张,城市规划应布置紧凑,以公共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支持系统,商场、住宅、公园、办公楼和公建设施,应分布在可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范围之内。 3、重视城市步行系统与现代主义强调私人汽车交通工具不同,新都市主义重视步行系统在城市格局中的作用,主张人们以步行方式到达目的地;并且目的地的分布半径,其步行时间最好在10分钟以内。 4、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在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时,新都市主义十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强调要安排足够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供人们休闲、娱乐和交流。 5、强调城市片区的有机联系和街区的合适尺度新都市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以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分割城市的做法,主张加强城市各片区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街区规划应尺度适宜,与人的活动协调一致,不能忽视人的存在和尊严。 6、建设高密度社区,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现代主义将高密度建筑与城市质量相对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城市品质主要取决于规划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先进、管理是否有序,而不是取决于密度的大小。高密度社区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邻里交往。 7、多元兼容的城市发展理论 新都市主义虽然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合理性主张,如城市效率观念,新都市主义都完全继承;同时对古典主义的规划秩序、中轴对称、因形就势等城市建设理念,也一并兼收并蓄。 8、重视古建筑保护 新都市主义认为,古建筑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们构成城市的文脉和记忆,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缩影。因此对古建筑应该加以保护和维护,而不能推倒重来。 [B]人文关怀是核心[/B] 新都市主义的城市建设理念,所有主张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即人文关怀。无论是混合街区功能的考虑,还是对交通系统的组织,抑或其它城市建设主张,都强调要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性发展。 1、增强邻里交往 促进邻里交往,是新都市主义最重要的明确主张。按照新都市主义的建设理念,城市不仅仅是“载人”的机器,而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居所,一个可以让人的身心得到舒展和解放的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城市规划上,应强调合适的街区尺度、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系统,以及设计足够的城市公共空间。 2、满足人性的多样化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层次的复合需求。这些需求从满足的次序递进关系上,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情感需要、尊重感及自我实现感等五个方面。人的需求满足得越多,人的个性发展便越充分。现代主义主张的明确街区功能布局,不利于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新都市主义强调土地功能混合开发,打破界限分明的功能区域划分,将住宅、商业、办公、公建、公园等设施紧凑布局,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的多样化需求。 3、可持续发展思想 现代主义导致的土地浪费、大量耗用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等,使城市的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不能中断和割裂,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内在需求。新都市主义强调提高土地开发密度、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私人交通工具、节约能源、增加步行系统、降低环境污染等主张,都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城市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尊重历史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实际上也割不断),更不能抛弃历史。新都市主义强调保护历史建筑的主张,可以使城市保持一种文明的血脉联系,从而唤醒人的记忆,寄托人的情感,体现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5、与自然和谐共存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诞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因而人类不可超越于自然,更不可与自然对立,恣意破坏和虐待自然。其实,工业化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许多恶果,现在已经开始显现。在自然危机面前,新都市主义者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城市建设应充分研究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因形就势,建筑设计适应气候要求,从而使城市与自然形成和谐共存的局面。 [B]新都市主义本土化[/B] 新都市主义是从发达国家输入的“舶来品”。但是,新都市主义的思想渊源却不仅仅产生于西方,其思想内核也不独为西方所拥有。实际上,新都市主义所主张的人文关怀思想,在中国以往的城市建设史上,也有充分体现。如中国城市规划所遵循的街坊关系、里巷尺度,都与新都市主义“增进邻里关系”的主张不谋而合;又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所强调的风水学说,与新都市主义“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待新都市主义,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国外的“舶来品”,便忽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结与沟通。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之中。从城市发展的阶段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处于不同的水平和阶段。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科技、文明的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打破了原来各地文明循序渐进的独立发展进程。因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其发展进程,呈现出“跨越式”、“赶超式”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不能重蹈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覆辙,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大量耗损能源和“城市空心化”等问题。而这些方面,新都市主义将给我们带来十分重要的启示。 其实,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国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自觉运用新都市主义。如深圳福田中心区的规划,就实行了“土地混合开发”,在打造商业CBD的同时,也安排了适量的住宅、休闲绿化带和公共设施,从而使中心区保持永续的活力和繁华。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深圳中航苑街区的改造方案。中航苑街区目前已经是一个集商业、酒店、办公、休闲和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功能街区,但新改造方案在遵循“街区功能复合化”的理念上,更加侧重提升街区的综合素质,强调社区的人文关怀。其一期开发的都市豪宅“鼎诚国际”,便是在原住宅区的土地上,建造功能升级、品质更高的住宅产品,从而提升街区的居住价值与生活质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