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城市绿地规划大手笔“泼绿”

admin 2003-09-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上海正在大步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近五年来,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三连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7 年的2.41 平方米提高到2002 年的7.6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17.8%
  上海正在大步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近五年来,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三连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7 年的2.41 平方米提高到2002 年的7.6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17.8%提高到30%;绿地率从14.98%提高到27.80%。预计到今年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可望达到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初步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基本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是:绿化覆盖绿≥35%,建成区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6.5 平方米,公园内绿化面积及陆地面积≥70%,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95%,改造旧居住区绿地率≥25%,市内绿化达标单位≥50%,市内绿化优秀单位≥20%,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苗木供给率≥80%,树木成活率≥85%。   为此,有关部门已经对未来的上海绿化建设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基本形成“环、楔、廊、园、林”为特征的布局框架;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1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0%。包括:中心城区新建33块公共绿地、3块楔型绿地、两个近郊公园、环城400米绿带;郊区减粮造林工程,包括国有农场减粮造林、大型片林建设、黄浦江等水源涵养林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和商品林工程建设5个方面;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九段沙、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中心城公共绿地规划———一纵两横三环   “一纵两横三环”是中心城绿化系统的主要框架,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河道沿线成片的城市绿化主轴。具体分为:一纵———黄浦江;两横———延安路和苏州河;三环———外环、中环和水环。   一纵———黄浦江   规划构思规划形成以慢速阅览为特征、水绿交融为标志的景观河道空间。在黄浦江沿岸建立起由连续的滨江绿色开敞空间和从腹地引向江边的绿带组成的绿地系统,提高生物多样化程度,并结合公共活动组织,形成完善的开放空间系统。同时,结合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绿地系统和公共活动网络之间组织步行系统,使之连接各滨水绿化活动中心和城市其他特色地区,以提高滨水绿带的亲水性,创造具有身临其境效果的江岸景观带。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布局绿地系统由连续的滨江绿地、连接滨江与腹地的绿带、街坊绿地三部分组成:滨江绿地:一般宽为50米—100 米,其上布置步行带;在本地区两端的复兴岛和周家渡,以及与楔形绿地交汇处,放宽至150米—200 米,形成开放式公园。   联系绿带:连接滨江与腹地的绿带结合步行道,主要布置于大桥的两侧、黄浦江支流的两岸。绿地的形状与走向强调视线走廊的效果。   街坊绿地:街坊绿地主要为居住区集中绿地,应尽可能采取小型楔形绿地连接滨江绿带的布置方式,完善整个绿地系统。   绿地总面积约为558公顷。   三环———外环、中环和水环   外环绿带布局外环线全长98.9 公里。沿外环线外侧建设500米环城林带,外环线内侧建设25米宽绿带。环城林带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   环城林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中心城向外无序扩展蔓延。规划大量绿地、林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为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场所。环城林带以500米为基本宽度,局部地区将扩大规模,建设大型公园、苗圃、观光农业、疗养院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中环绿带布局   中环位于内、外环之间,基本穿越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的大型居住区,为全封闭交通干道,全长72公里。规划结合中环沿线的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以及重要的道路交通节点地区,开辟沿线连续的绿线和集中公共绿地,规划中环沿线新增公共绿地45.8 公顷。水环绿带布局   为改善上海水资源环境和功能,规划设想在黄浦江、苏州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景观水系建设,带动河道沿岸绿化景观建设,形成水、绿交融的都市水景。   规划通过浦西的虬江、走马塘、桃浦河、新泾港、蒲汇塘、龙华港和浦东的川杨河,西沟港等主要河道沿岸绿化带,在内外环之间串联成一个水环绿带,连接中心城主要的大型公共绿地,形成以自然尺度为特征、休闲生活功能为主的水空间和绿空间。河道两岸绿化带控制宽度10米—50米。   延安路———城市东西向景观绿轴   规划构思规划延安路高架及其延伸线沿线为城市景观主轴线,西起青浦大观园,东至浦东机场,全长约87公里。   规划形成以快速浏览为特征、高架动态交通视点为指引的干道绿色景观主轴线,中心城内形成以绿化和都市景观交相辉映的中华景观第一街,形成穿越城市核心区景观的绿色动感新干线。规划每隔4至6公里(即3分钟车程)即有一块大型绿地森林,形成视觉上的绿冲击、绿滋润。规划绿地总面积为305.3 公顷,其中新增57.8 公顷。   规划延安路沿线地区的绿化布局,分为四段:东段———都市森林段以延中绿地为中心,重点向黄浦江和外滩延伸,西起陕西路,东至黄浦江,重点开辟两侧成街坊的大型、连续绿地,强调形成都市森林带。   南北高架到西藏路段,与人民广场地区的绿化布局和城市景观统一考虑,突出人民广场地区的标志建筑和标志空间,强调都市森林形象和森林背景。   西藏路以东地区,成街坊绿地向外滩延伸,尽可能开辟沿线绿带、绿廊并延伸至黄浦江,强调绿与水的交融、蓝与绿的视觉形象以及城市空间的渐变。与延安路高架至黄浦江畔北端的“外滩源”景观和南翼以古城公园为标志的“上海源”景观绿地的衔接,形成最能体现上海历史特色、时代发展、水城特点、最具震撼力的绿色湾口地带,具有独特“时空隧道”特征的城市“源”景观。   中段———中心绿谷段西起内环线,东至陕西路为中段。该段沿线现状是高层建筑较多,部分毗邻高架道路,退线距离较局促,局部路段几为峡谷地带。规划以展览中心、静安公园和延安路高架与内环线高架交叉口等为重要节点。重点开辟沿线的联系绿带和街坊内的集中绿地,适当扩大现状公园,尽可能新增重要的节点绿地和街头绿地。江苏路以西地区,重点打破绿色效应和柔化度、通透度。江苏路以东,重点形成中心城以高档商办、高档商务为背景、展览中心为标志、沿线绿化为前景空间的核心区景观。   二横———延安路和苏州河   规划绿地面积为34公顷,新增3.9公顷。   西段———郊野风光段以虹桥开发区、虹桥迎宾馆、西郊宾馆和外环线立交以及虹桥机场入口等为重要节点,西起外环线,东至内环线。此段重点为虹桥路沿线地区,主要结合现状绿化,适当梳理、扩大,加强沿线绿地的连接、联系,形成以低密度建设、高密度绿化为特征的、具有郊野风光特点的森林风光景观段。   规划绿地面积为193.5 公顷,新增20.6 公顷。   浦东段———都市风貌段以中央公园、陆家嘴绿地、明珠公园为重要布点,西起黄浦江,东至中央公园。此段绿化重点是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花木行政中心相结合,通过大面积块状绿化与新区中心高强度开发相呼应,形成现代化都市风貌。规划绿地面积216公顷,新增24.8 公顷。   建筑控制一般原则延安路是上海景观绿轴。在规划设置绿地时,对沿线两侧各一个街坊的开发建设应制定相应的建筑与地块开发控制通则(含已批未建项目)。规划明确延安路高架沿线第一街坊的建筑,高度要降,间距要退。   建筑高度据现状分析,在原有高度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控制,依据空间尺度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经验,规划建议延安路沿线第一界面的建筑高度必须<24米。   建筑退界据延安路两侧规划控制绿带的不同宽度,相应确定不同路段的建筑退界。   沿线建筑分段控制要求:由于历史的变迁和长期以来的高密度、高容量的开发建设,又因为贯通城市东西不同地段,延安路沿线城市肌理不尽相同。陕西路以东至黄浦江段,集中了人民广场(市民广场)及外滩商贸区等城市活动集聚核,致使此段道路网络细密,城市肌理均匀,并有部分保护建筑穿插其间。陕西路以西段主要以休闲居住功能为主,内环线以西又有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区段城市功能略显疏散,但绿化环境相对较好。浦东段集中了陆家嘴金融商贸区( CBD)与花木行政办公区,由于开发时间较晚,规划较为完整,充分发挥了新区独特的城市功能。   ●东段建筑控制要求:此区段道路沿线界面保持高度的连续性,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与退界,对高层建筑的数量进行限制,建筑风格上要求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协调、匹配,建筑容量进行严格控制。   ●中段建筑控制要求:此区段以开发办公及居住为主,强调休闲与舒适氛围,可作为城市历史风貌的协调区和城市高档住宅区。考虑其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在保持良好绿化环境和景观通透的前提下,办公商业用途建筑容积率<4。   ●西段建筑控制要求:此区段以良好的绿化环境为背景,应强调与突出城市功能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建筑容量上,除商贸办公集聚区的建筑外,应控制其他用途建筑的高度和建筑密度,巩固绿化空间的主导地位。   ●浦东段建筑控制要求:此区段部分为城市CBD,集中了大部分大型城市生活功能,又是城市新开发区,应鼓励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营造。建筑容量上,由于地位与性质的特殊性,应满足城市中心商务区的高容量要求,加强其在城市经济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对其他用途建筑容量适当控制,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   苏州河   规划构思规划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空间景观,使苏州河沿线真正成为上海重要的滨水“绿色走廊”。同时,在遵循原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前提下,形成以慢速阅览为特征、水绿交融为标志的休闲、自然景观河道空间。   布局原则上,又遵循“适当均布原则”和“景观原则”,即从景观视线分析出发,因地制宜地增加沿线大规模集中绿地,同时建设公共连续的滨河绿带。   绿地规划布局集中绿地已建集中绿地:包括黄浦公园、长寿公园、中山公园及黄浦区四川中路东侧绿化样板段,总用地面积为24.0 公顷。   已批准集中绿地:沿线共25处,总用地面积为25.9 公顷。   新增集中绿地:通过对沿线其他区段用地与功能的分析,本次规划共新增绿地95处,总用地面积52公顷。其中吴淞路桥地区以及昌化路桥地区分别增设一处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分别为4.2公顷和5.1公顷。   环———环形绿化包括中心城环城绿化和郊区环线绿带。总面积约242平方公里。郊区环:郊区环线长180公里,规划两侧各约500米的森林带,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外环:外环线全长98.9 公里。沿外环线外侧建设500米环城林带,外环线内侧建设25宽绿化带。环城林带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环城林带以500米为基本宽度。楔———楔形绿化   将市郊清新自然的空气引入中心城,对缓解中心城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规划中心城楔形绿地为8块,控制用地约为69.22 平方公里。廊———防护绿廊   为沿城市道路、河道、高压线、铁路线、轨道线以及重要市政管线等纵横布置的防护绿廊。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   河道绿化:市管河道两侧林带宽各约200米,其他河道两侧林带宽度各约25米—250 米不等,合计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   道路绿化:(1)高速公路两侧林带宽各100米,主要公路两侧各50米,次要公路两侧各25米,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应与郊区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次要公路绿带连接。结合城市快速干道和主要干道,构筑景观道路绿色廊道。(3)建设连接城市中心、副中心以及区级中心的林荫步道系统,单侧种植2至3排行道树。园———公园绿化   规划公园绿地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中心城公园绿地,二是近郊公园,三是郊区城镇公园绿地。总面积约221平方公里。规划将上海公园绿地按规模分为三级,一级绿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二级绿地面积为4至10公顷,三级绿地面积为0.3至4公顷。各级绿地均衡布局,保证市民出门500米可以到达一块公共绿地。   中心城绿地:2005 年,内环线内消除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2010 年,消除外环线内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2020 年,公共绿地建设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规划新增二级绿地(4至10公顷)绿地36块,用地面积为1.76 平方公   环、楔、廊、园、林编织“绿色网络” 里牷规划新增一级绿地(10公顷以上)绿地23块,用地面积为7.55 平方公里。   近郊公园:中心城近郊规划建设娱乐、体育、雕塑、民俗等森林主题公园。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1)东郊:三岔港绿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2)南郊:外环路东南角,黄楼镇周边,面积约5.2平方公里。闵行旗忠体育公园,面积约3至5平方公里。(3)西郊:徐泾镇,面积约4平方公里。(4)北郊:外环路北、蕴川路西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   郊区城镇绿化:结合城镇体系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生态城镇为目标的郊区城镇绿化。绿化指标要高于中心城,规划郊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镇区绿化覆盖率为40%以上。郊区城镇周边各规划50米-100 米的防护林。新城为100米,中心镇、一般镇为50米。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林———大型林地   指非城市化地区对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大片森林绿地,具有城市“绿肺”功能。总面积约671平方公里。   大型片林:形成森林组团。总面积约182平方公里。(1)浦江大型片林,面积约60平方公里。(2)南汇片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3)佘山片林,面积约50平方公里。(4)嘉宝片林,面积约10平方公里。(5)横沙生态森林岛,岛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区、旅游风景区:以集中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景观而形成的特定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林等。总面积331.1 平方公里。(1)大小金山岛自然保护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2)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3)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4)黄浦江上游主干河流水源涵养林。面积约70.6 平方公里。(5)在宝山罗泾地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6)淀山湖滨水风景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7)青浦泖塔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8)崇明东平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大型林带:以防灾、防护和隔离为目的的大型带状绿地、林地。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1)沿海防护林带。吴淞口至杭州湾大陆岸线及崇明、长兴、横沙三岛长约470公里的海岸线,在主风向设计林带宽度为1000-1500 米,次要风向宽度为200米-500 米,建设总面积56平方公里。(2)工业区防护林带。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周边建设30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牷一般工业区周边建设50米-100 米防护绿带。   近期建设规划   按照“生态城市,绿色上海”的发展目标,中心城公共绿地远近结合,一次规划,长远发展着眼于控制、引导,近期建设立足于实施、操作。   中心城公共绿地近期规划到2005 年,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近期分两个阶段,即2003 年和2005 年。中心城绿化建设要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大规划建设的力度和广度,争取在前三年绿化环境建设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后三年上海的绿化规划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2005 年,中心城绿化覆盖率为37%,绿地率为32%,人均公共绿地为8平方米;规划新增公共绿地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规划新增绿地总面积为56.4 平方公里。   1.基本形成延安路高架沿线和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的公共绿地格局,新增绿地面积1.5平方公里。   2.建成外环绿带,新增绿地面积32平方公里。   3.基本形成平衡城市“热岛”效应的“绿岛”网络。新增绿地面积1.5平方公里。   4.实施8块楔形绿地,建成30%,新增绿地面积20平方公里。   5.中心城消除500 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新增绿地面积1.4平方公里。   今年绿化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   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是2003 年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已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主体工程列为“市政府1号工程”。   目标:全市新建绿地4000 公顷   其中公共绿地1800 公顷。围绕国家园林城市三项主体指标,按照“一纵两横一环”的规划布局,积极参与北外滩开发的绿化规划和建设,配合世博会场馆建设。“一纵”即黄浦江沿岸绿化规划,积极推进“两横”即苏州河、延安路沿线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加快“一环”即外环线400米绿带建设,以“增量”、“增亮”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发展。年内新建绿地4000 公顷,包括中心城区公共绿地900公顷、环城400米绿带2100 公顷、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1000 公顷。中心城区建成广场公园三期、徐家汇公园三期、梦清园、闵行体育生态园、沪东绿地、丽蒙绿地等6块大型公共绿地;加快推进内环线内500米绿化服务半径计划;全市建成3000 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40块,消除内环线内服务盲区10块。到年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35%,确保上海绿化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完成:环城绿带全面启动   今年上半年,全市又有6座公园免费开放,至此免费公园已达72座;环城绿带400米宽绿带建成2106 公顷,在建537公顷,已完成年度计划;市区完成公共绿地466.84 公顷,占年计划900公顷的51.87%;建成3000 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22块,在建19块。广场公园三期建设进展顺利,音乐厅西部2.5公顷绿地6月底建成开放。   绿化整治工作围绕“一线、两环、三纵三横”、六条通往市郊要道、十二个绿化景观区域及相关一百余条道路展开。完成公共绿地调整改造近90万平方米,对1.1万棵黄化病香樟树进行了治理。迎检线路的10座公园加强了整治,绿地改造面积达23.5 万平方米,占计划的67%。上半年公园共拆除违章建筑14749 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83%。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