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英国“设计盛宴”携来清新之风

admin 2003-10-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3102812329699.jpg[/img][/center]  本月30日,由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巡展“设计盛宴”将在深圳大剧院展出,该展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102812329699.jpg[/img][/center]   本月30日,由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巡展“设计盛宴”将在深圳大剧院展出,该展览将展出100多个体现英国先锋技术和设计的产品。“设计盛宴”被设计成一场盛宴,各种创新产品被摆放在一个巨大长形桌上,观众可以漫步其中或坐下来,慢慢品味英国最富创造力的技术和灵感背后的故事。   “设计盛宴”是“创意英国”的又一项重要活动。从去年12月份在广州组织的“易用设计展”,今年9月的“新居家时代-英国当代家居设计展”,到即将举行的“设计盛宴”,三个展览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独特的英国设计文化魅力,更清晰地反映了英国设计的总特征:创新。   作为一个设计大国,当代的英国设计,同样包括建筑、室内、家居物品以及其他工业产品等各方面服务于生活的设计,虽然领域繁杂,理念各异,但其中的设计思想总脉络却还是非常清晰的。   融入环保理念,超越普通审美追求   当代的英国设计,表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超越了普通的审美追求,这应该归功于环保理念的融入。在设计中提倡环保理念,让很多设计师具有了一种责任感,在设计中非常认真地思考如何变废为宝,进行“再设计”。并且相当注意降低能源与材料的消耗,同时抓住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工具带来的创意机会。   设计师本凯利说:“设计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并起到沟通作用,设计对环境应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室内设计就好像给空间带来新生命,大胆的想法、空间的表现力以及精致的细节,都是评价室内设计的标准,而对于设计者来说,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断吸取新鲜的空气,而不是重复抄袭那些已有的东西。”   即将“设计盛宴”中展出的伊甸园计划是体现环保理念的一个范例,它把两种英国传统结合在了一起———植物的魅力和建筑的魅力。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伊甸园计划打算在一个废弃的瓷土矿场中,演示人对植物的依赖性。   设计师格林肖的任务是在这个开采场的中心建立一个等高的植物生长区域,并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为参观者开辟一条游览路径。他认为,最能展示美和功能的结构一定来自大自然。因此,他和助手就开始寻找一种适合这些植物和景观的有机结构。最后采用气泡形状,因为气泡形可以附着于任何形状的表面。   目前的伊甸园,穹顶使用六边形面板组合而成,由巨大的钢制拱架连接起来,像一系列气泡,以最小的表面积为这个生物群落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间。   对于这个生物群落来说,以玻璃为建造材料则太重、太缺乏柔韧性,同时也很危险。于是采用了ETFE来覆盖,这种高科技透明薄片可回收利用,寿命超过25年,并且只有相同面积玻璃重量的1%,整个建筑结构比其内部的空气重量还要轻。   崭新科技令设计界保持活力   成熟的设计风格与最新科技的结合,让英国的设计界保持了充沛的活力。在工业领域中,苹果电脑的外观设计就是由英国设计师完成的。在建筑领域,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也是由英国设计师罗杰斯主笔的。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要求创造出一个连续的互不干扰的内部空间,有高度技术化的地下结构,以便布置展品和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英国设计师罗杰斯偕同意大利设计师皮阿诺做出了目前我们看到的标新立异的建筑。其梁柱、楼板都是钢的,全部暴露在建筑物之外,油漆成不同颜色的大型设备管道也毫不掩饰地裸露。在面向广场一侧的立面上,一条透明玻璃圆管从地面蜿蜒而上,在圆管中有两列扶梯。   虽然看着眼花缭乱,但蓬皮杜中心的内部空间却简单有序,在大约两个足球场大的空间里没有一根柱子,没有一面固定死的墙面。使用的时候,只用隔断临时分割一下即可。罗杰斯说:“这座建筑是个图解,人们要能够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就能看见而且明白人在那个自动的楼梯里是运动的。”他通过蓬皮杜中心的设计,试图说明,科技与文化和艺术是紧密相连的。   对科技的重视,其实目前体现在英国设计的各方面,例如有款“电子邮件笔”,采用了蓝牙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在没有个人电脑的情况下读写电子邮件。可以将手写信息转化成为数码数据,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出来。通过扭动笔的顶部,可以选择相应的Email地址。用户只要按动一个键,信息就可以被发送出去。借助于蓝牙技术(在设备之间实现无线互连的一种技术),数据被传送到了笔的“墨水盒”底座中进行处理,然后再通过线路或者GSM(全球移动系统)传递到接收方。   又如“自冻罐头”也溶入了高科技。购买时你会拿到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罐头:一个标准的铝制饮料罐,里层表面是一层“挥发剂”层,在这个挥发剂的内表面,有一层在真空中密封的液态胶体。第二个部分在罐头的下面,叫做“吸收剂”层,它包含了一些粘土干燥介质。冷却罐头中物体的时候,就要扭动两个部分,这会在液态胶体和干燥媒介之间打开一个连接通道。立刻,水汽就从胶体散发到干燥剂中,而干燥剂则吸收水汽,密度加大。水分从胶体中蒸发时会带走饮料中的热量,并且将这些热量沉积到吸收剂中去——这样饮料变凉了,而吸收剂变热了。干燥剂的温度上限由包围着它的醋酸三氢化钠所限制。醋酸三氢化钠的融化温度是华氏140度,其融化时会吸收干燥剂传来的热量,因此控制了干燥剂的温度。这里使用到的都是低成本的安全原料。使用中并没有增压过程,也不会向大气排放任何物质。   用审慎态度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和中国一样,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现代化,是设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贝拉·佛鲁德是重塑Jaeger这个英国经典服装品牌的时装设计师,她说:“我的设计只是发掘了Jaeger品牌所蕴涵的历史,攫取相关要点,用一种睿智、高雅的方式加以现代化。”   和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体现最鲜明的恐怕就是建筑。在英国各个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古老的建筑,在保护这些古老建筑的时候,也出现了伦敦千年桥、新伦敦市政中心这样挑战传统的新建筑。所以目前英国设计界普遍所持的一个理念就是:现代设计的未来趋势是提供和产生创造的潜力。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只有置身于过去和现在浑然一体的建筑里,人们才会更舒适自在。TerenceConran爵士是英国设计界的一个元老级的人物,被誉为家居设计大师,他说自己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再现代,这是设计的关键。我觉得中国年轻设计师只是停留在做一个接一个项目,没有更进一步去推广设计的新概念,推广一种设计文化。”   建筑设计师JulianPowellTuck则说:“我为当代社会提供现代设计方案,同时兼顾特定文化背景下现存的建筑风格。我总是从现存的建筑和它的新用途两方面展开我的设计,独特是我一直追求的。”   不难看出,在处理传统和现代化的问题上,英国的设计师们保持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希望在保持历史的前提下又始终保持前进的活力。有位设计师在网站论坛上说:“我不会把自己定位成传统或者现代,我要做的就是体现建筑的人性化。”   设计仅满足奢华就永远不会进步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院长赵健说:英国设计和中国设计界目前存在着本质差别,英国设计的特点是“给我做的设计”,而我们的设计状况是“我的设计和谁的一样”。   近年英国的设计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潮流,“新居家时代”的展览策划人之一,设计师艾米利·坎贝尔女士介绍说:“新的潮流概而言之就是对个性的追逐。如果设计仅仅满足奢华、风格,就永远不会进步。”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追求,其实是对人的深层次的尊重。例如像洗衣篮这样的日常用品,难道也需要设计吗,又该如何设计呢?伦敦的三人设计小组ElUltimoGrito的回答是肯定的。当设计“下去的……一定上来”洗衣篮的时候,他们发现人们洗衣时往往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烦恼。第一个有点尴尬:5公斤是几件脏衣服的重量呢?绝大多数人没留神过,但在英国,很多洗衣粉包装通常明示消费者:“每五公斤衣物,用1勺洗衣粉”。第二个问题就是洗衣篮太深,例如单只袜子不听话,跑到筐底去了,这时就要弯腰,才能拿到它。“下去的……一定上来”洗衣篮创造性地解决了两个烦恼。它利用一个简单的弹簧系统来工作。当洗衣篮装入衣物的时候,弹簧被压下去,机械装置可以读出总共装载的重量。弹簧下降一半-5公斤(一个单位),当弹簧被压到底的时候-10公斤(两个单位)。相反,当洗衣篮倾空后,弹簧就反弹上来,将里面剩余的东西抬起。   通常,洗衣篮的设计似乎只具有空间深度,而无需想象力的深度。而“下去的……一定上来”洗衣篮是一个非常幽默、简单而巧妙的产品,这种追求个性的设计重塑了一个被人们普遍忽视的产品。   又如医用手套,这是为医护人员设计的专用手套。医护人员所染疾病有时是通过手套被针、刀穿破而感染的。医护人员使用这种两层的手套,第一层是深绿色的,第二层是浅色的。当医护人员的手套被扎破时,里面的一层手套就会产生一种液体,渗过第一层手套,来告知医护人员手套已破,尽快更换新手套。   往往人们在生活中很多需求是共同的,差别都体现在细微处,作为一个设计师,只有把个性化当作追求时,才能察觉人们的深层需求,创造出全新的设计。   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产品无不附加了精心的设计。不论规模大小,设计已逐渐与我们的思想心意相通,好的设计,往往横跨各种文化与语言。而设计的变迁,不仅仅体现在式样、审美潮流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人类观念的变迁,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的内涵。   中国目前也正经历着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对设计的关注还停留在装饰效果上,对功能的考虑也大多从一般标准出发,往往忽略自己的特殊需求,也许英国的设计作品,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创新的设计文化   在现代设计史上,英国设计独树一帜,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创新”精神。   英国是世界工业设计的发祥地。现代英国设计,可以追溯到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当时工业产品缺乏设计的弊端集中暴露出来,许多产品外观粗糙,一些产品甚至装饰以不伦不类的纹样遮丑。注意到这一现象,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两人发起了一个“新手工艺美术运动”,主张以新的装饰反对矫饰,提倡精致、合理的设计,并保存了手工艺,对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了规模宏大的“新艺术运动”,使建筑、家具、工业品、服装、首饰、书籍插图等领域都出现了新设计风格,此后又有了“装饰主义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等等。   英国与欧洲大多数国家不同,英国的工业设计是在政府的直接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这个做法一直坚持至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现任首相布莱尔为推动英国的设计,亲自策划发动“新世纪英国杰出产品”活动,亲自为“新世纪英国产品”展开幕剪彩,并坐在英国著名的帕·古得工业设计公司设计的多功能音乐椅上,仰着头,兴奋地高举双臂作出一个胜利的大标志“V”,给英国设计带来巨大的鼓舞,同时也震撼了全球的设计界。目前英国以盛产设计师而闻名遐迩,其以创新为灵魂的独特的英国设计文化,也日益魅力四射。他们的理念源自这样一个观点:设计不是单纯的装饰艺术,而是与其存在的文化进行的创造性的对话。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