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杭州: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

admin 2004-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杭州的魅力在哪里? 对杭州获得中国投资环境最好城市的再调查 2003年底,一份长达87页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全英文报告从世界银行国际金
杭州的魅力在哪里? 对杭州获得中国投资环境最好城市的再调查 2003年底,一份长达87页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全英文报告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寄出,其目的地则是这次排名第一的城市——杭州。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的网站上也公布了同名调研报告英文全文及中文摘要。 一周后,在杭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处见到了这份报告。报告上显示,杭州、上海被世行评为中国23个城市中投资环境最好,列为最高等级,深圳、北京、郑州、南昌等城市排在中等。可能是消息过早到来的缘故——一个多月前,世界银行的高层人士在长沙和北京等地就已对排名结果公开做了“简单的陈述”——此时的杭州对这一结果已由最初的惊喜转成了冷静态度,从记者联系相关部门采访开始,“杭州只是相对领先”是他们一直反复强调的。杭州市经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他们而言,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公布的中文版报告,“杭州究竟与其他城市有多少差距,到时将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可以据此对今后的工作查漏补缺。   91分的投资环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在杭州市经委工作人员的电脑中,记者找到了一份名为《世界银行公布:中国投资环境最好城市为杭州和上海的背景》的材料报告。参与撰写的中小企业处郭乃科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知道消息后,主动向国际金融公司“进一步”了解到的情况。 该报告将23个城市具体得分情况记录如下:杭州市91分、上海市90分、大连市85分、江门市85分、重庆市85分、广州市84.75、长春市83.5、深圳特区82分……还向参与此次调查的世行有关高层听取了此次高位排名的原因:杭州在基础设施、非正规收费、推进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而在世行最近公布的完整报告上,对杭州投资环境的这些评价则浓缩在10个项目的具体评价数据上: 作为企业发展必要条件的公路交通、水上运输、通信、燃气、电力用水等基础建设,杭州与上海、长春、重庆等5个城市并列第二,获得A等级; 市场进出障碍方面,杭州凭着71%的企业外省市场占有率,取得了市场进入障碍方面的A级,以15.3%的能力过剩程度在市场退出障碍一项,被评定为A+等级。结合两项数据报告得出综合排名为:杭州最佳,上海紧随其后(有媒体称这种排名结果也是一种暗示,认为长三角地区地方障碍相对最小,较富裕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更少)。 政府效能与廉洁程度,此次也成为报告的一项调查内容,不过报告采用的是计算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开销(即所谓的“非正式支出”)占企业收入的比例。在这项成绩上,杭州的表现是23个城市中最佳的…… “我现在很怕去别的地方谈生意”,浙江家和智能公司负责人方正平想起到一些其他城市谈合作为转机费尽心力就头痛不已,这也是享受过大杭州城市交通网络的企业共有的感受。总投资1700亿元,这是杭州市政府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画出的大手笔,在绕城公路、东向高架桥(即将进行建设)、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开发区面前,众多省外、境外企业纷至沓来。据了解,到去年12月,外地来杭投资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4000家。 作为去年和世行调查团座谈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代表之一,方正平告诉记者,当时他很不吝啬地用“我们落脚在杭州,与政府各部门打交道中确实没遇到什么障碍”这句话作为开场白。当初设公司时并没过多考虑地点的方正平,在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大公司不断的生意往来中,逐渐为自己的选择而暗自庆幸,“在杭州,公司能感受到一种经济互动性,这是别的地方很少有的”,尽管家和公司以研发为特长,但在合作中即便涉及到制作内容的项目,他们也能很快找到与之配套的制作厂家。 这种被排行榜抽象、概念化的成绩,不仅赢得了本地、外地企业,更让杭州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投资的热土。 在杭州海关,记者获得了这样几个数据: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减免关税政策,进出口贸易活跃起来,去年税收101亿元,减免税60.6亿元,是有史以来减免税收最多的一年,而在1998年才8亿多元。 而在这个说明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多的数字背后,却是投资环境考核的另一指标———政府部门为投资环境打造的高效率。 在单证齐全、有效的情况下,全省引进设备、技术投资项目保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免关税的批复决定。遇到紧急的特殊情况,由专门人员负责,当场批复。 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性投资项目改审批制为登记制,实现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好登记备案手续,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 在杭州的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了如东芝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先进技术设备批复往往很急,每逢有机器设备引进,杭州海关会“像消防队员一样”提供服务。代加工手机业务的宏讯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每月都会有技术设备引进,有时是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遇到紧急时,开发区管委会马上和海关沟通,开发区海关关长甚至加班等待审批,高效的办事水平使他们在1天时间内就能顺利获得批复。从以前20个小时到现在30分钟的出口通关速度,以及2~3个小时的进口通关速度,被外商看作投资重要条件的通关问题,在杭州成了吸引更多投资者聚集于此的优势。 对于杭州投资环境的评价,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杭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吕福新教授则用了六大优势来概括。他认为,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本身就是民营经济的沃土,尤其是作为新杭州一部分的萧山、余杭等地经济的普遍发展促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使杭州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能协调同步;另一方面,杭州老市区和高新区、传统工业发展和新兴工业发展匹配,使企业有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大优势是杭州市场经济发达,购买力旺盛,为外商的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支撑。第四大优势就是杭州素来具有良好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并能引入外省知识分子,使杭州永远保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鲜血液;此外,开明的政府能及时作出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决策;最后,杭州具有天然的生态环境条件,拥有西湖、钱塘江等自然景观,是理想的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   剩下的9分是什么还有哪些缺陷和不足 如果杭州能在一些方面加以改善,那么杭州的生产力将提高14%,销售将增长3%,就业增加3%,投资力增长1%(总投资/GDP)——这是世界银行为杭州的未来所做的一份预测表。在排名第一的消息提前公布后,那剩下的9分究竟是什么自然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杭州市经委主动出击下,世行给出了把脉的结果:杭州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改革。 首先,提高外资的参与程度。也就是在招商引资上,杭州还需要加大力度。 第二,提高国内民营GDP的增长。世行认为杭州的中小企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第三,税赋上还可以再进一步降低。 同时,对杭州现在已取得的成绩,世行也提出了改善建议:融资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要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度,司法效率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准出还要改善,技术水平、劳动者技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缺失的9分”问题,杭州市的有关部门自己也有一份诊断书。2003年12月初,杭州市政府公布了杭州首批信用企业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由市政府主导的企业信用评级报告,而这种以信用评级来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的方式,在全国也属首创。杭州市经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杭州的企业而言,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而对整个投资环境来说,这种由政府参与推动的信用制度建设,无疑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他们也清楚这种关系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环节的信用制度的打造,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三五年都无法有明显成效,“但我们已经做好了攻坚准备”。 吕福新教授则指出,杭州要补上这9分,杭州的官员、老板和民众应持长远和战略的眼光,单干策略只可能吸引档次低、水平低的外资企业,应采取联盟合作,吸引大的外资企业进来。其次,杭州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方面还需改进,城市规划需要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超前性,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增加具有艺术品位和高格调、功能配置齐全的规划。同时,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力度还需加大。 不难看出,综合排名的第一,也让杭州面临了一个综合性查漏补缺的课题。   链接   世行调研杭州日程 当时接待世行有关人员一行的杭州市经委中小企业处,并没想到半年前的那几次座谈,是为这个颇具影响力的排名打基础。中小企业处助理调研员郭乃科本想帮记者找出被调查的企业名单,但“以为是一次普通调查”,所以根本没着意去留下什么记录,最后只在日常工作记录上找到了以下这样一份工作安排: 6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世界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杭州进行4场座谈会。与会主体分别为:企业、政府机构(公安、工商、税务等)、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 10月——国家发改委与世行再次来杭州,组织了几次座谈,主要是看前次调查问卷情况是否产生变化,数据有否改变。 国庆节左右——杭州市相关部门的人士从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处,“口头获知”此次调研杭州的成绩不错,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尽管与调查人员有过几次“正面交锋”,郭乃科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明确知道排名结果却是在11月中旬的上海一张报纸上。郭甚至清楚地记得当时那篇报道的题目:《世界银行公布:中国投资环境最好城市为上海和杭州》。同时,杭州市政府的领导也得知了此事,并要求有关部门确认这个消息。于是中小企业处拨通了北京长途,找到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经理赖金昌求证,并询问具体打分情况。 “和第一的成绩比起来,我们更希望得到杭州投资环境上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的建议,毕竟这种评价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其反映的结论较为客观、科学和公正。”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