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做优做强做大做美 南昌要成“中原新霸”?

admin 2004-0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四十多岁的舒先生是南昌一位颇有名气的散文家,他多年来一直以南昌为背景写作随笔,风格曼妙而略显忧郁,有评论说其作品是一种典型的江南小城写作。然而近两年舒先生文风大变
  四十多岁的舒先生是南昌一位颇有名气的散文家,他多年来一直以南昌为背景写作随笔,风格曼妙而略显忧郁,有评论说其作品是一种典型的江南小城写作。然而近两年舒先生文风大变,常作慷慨激昂之文,他自叹:南昌一段时期来的宏大变迁已无法再让人做曼妙歌吟。   其实,在南昌,有如此感觉者何止舒先生一人?两年多来,南昌快速而频繁的城市变迁让南昌人目不暇接,180万南昌市民几乎无一例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躁动。以至于江西一家一直以严肃示人的主流媒体破天荒地为南昌煽情,动用美国现代派诗人金斯伯格的诗句来做一篇报道的标题:“看,这座城市!”   最近,已习惯了创新的南昌人又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江西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决定“率先做大做强省会南昌”。南昌市委市政府迅速跟进,“全力打造大南昌”。   在人们的记忆里,中国似乎只有三座城市曾被冠之以“大”的称谓:一是当年的十里洋场,今日中国经济的龙头“大上海”;一是“九省通衢”的中国中部工业重镇“大武汉”;还有一个,是广东省曾经构想的“大广州”。而作为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中部落后省份江西,敢于提出“大南昌”的目标,其勇气和决心自然让人有些惊讶。在提出了“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响亮口号后,人们不仅要问:南昌凭什么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新的“霸主”? [center][B]背景:江西建设曾经“撒胡椒面”[/B] [/center]   “加快南昌的发展,是全省的利益所在,也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有效捷径。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南昌的发展。”建国以来,各省还从未有过如此汇全省之力来集中打造省会城市的做法,这种似乎有违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战略也不免令各方诧异。   2001年以来,江西新领导层确立“工业化、大开放”的主战略,以“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为具体路径,以“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为目标,气势不凡地创造了被誉为“江西现象”的业绩。2001及2002两年,江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居中部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增幅居全国第一,世界500强已有17家进入江西。   然而,江西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三农问题”依旧严峻,周边省市的快速发展更在形成巨大挑战,为快速“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江西高层不得不思考,江西新的增长极在哪里?   “跳出江西看江西”,研究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瞻望未来,江西省委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地区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   “加速城市化,全力打造江西的中心城市”由此成为了江西决策层最终选择的宏大战略。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也曾试图推进城市化进程。但受制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国家“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和其间江西发展战略的一些失误,江西的城市化发展始终滞后。到2002年,江西的城市化率仅为32.2%,而全国已经是39.1%。   除此之外,江西城市规模明显偏小,京九线上,江西是唯一一个除省会外没有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省份。江西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作用基本未能发挥。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江西试图改变“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全力,打造出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提高中心城市的产业、人口、资源聚集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推动江西经济结构性的跃升。 [center][B]决策:南昌最有条件率先做大做强[/B][/center]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22144530217.jpg[/img]   在“中心城市战略”确定后,担当这一战略着力点和突破口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南昌身上。   曾经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的南昌,近年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处在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南昌还拥有承接制造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昌市面对的是周边6小时高速公路网络,辐射周边4.5亿人口。   “大开放”战略的实施,吸引了格林柯尔、奔驰中客、鸿源数显、台湾统一、TCL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先后进入南昌。南昌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了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平台,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吸引了近200家中外企业安家落户,家电、轻工、机械、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可望在三年内分别形成百亿元产值以上的集群效益。目前,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已达到95%以上,占全省GDP比重的1/3强。   而南昌在解放思想、打造投资优良软环境上近两年也走在全国前列。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原南昌市委书记吴新雄称赞南昌有一种充满“我要发展”强烈欲望的浓厚氛围。南昌 2002年颁布了“加快经济发展50条”,市委市政府发发出了“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承诺。58个政府部门精简为38个,500多个审批项目被取消。   接踵而来的,是设立“一站式”服务审批办证中心,南昌昌北机场改成对外籍飞机开放的国际机场,进行对外资银行开放试点,在全国率先把外商投资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南昌“必须比沿海更开明更开放”的投资政策和发展观念令人注目。   最为直观的,是南昌“花园城市”的初步成形。两年多来,南昌城市建设实现飞跃式跨越,一流的人居环境及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依托一江(赣江)两岸,展示都市风采,建设花园城市,塑造特色魅力,道路环通成网,建筑各具特色,绿带滨江依湖,园林城中点缀,花卉草坪绿岛,青山绿水夜景,街市繁荣文明,环境整洁优美”,这一幅现代化城市的动人图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人们眼前。   江西决策层的观点很明确:“南昌是江西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南昌在全省最有条件首先做大做强。” [center][B]争议:“一马当先”还是“甘当配角”[/B][/center]   作为一座实际上长期处于边缘状态的城市,“大南昌”梦想的确令人激越。然而,即便在南昌,许多人也不免担心大南昌“文章难做”。   与中部地区其它省会城市比较,南昌目前的差距依然明显。突出表现在:基础差、基数小、欠帐多。去年南昌市的GDP总量只相当于武汉的46%、长沙的60%、郑州的67%,与合肥不相上下;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昌在城市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方面欠帐太多,给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更何况,南昌现在所具有的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区位、交通、低成本等等,都不是垄断性的、绝对的,而是竞争性的、相对的。   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南昌目前的发展定位与现实有不少难以协调之处。有学者称,江西一方面试图把南昌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一方面又提出南昌要主动接受“三洲一区”的辐射,实际上自相矛盾。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江浙各城市主动以上海为核心,形成大城市经济圈,较之“各立山头”、“各自为王”更为有效地拉动了本省城市发展。从南昌现实看,“甘当配角”似乎更为务实。另一方面,南昌北有武汉三镇,西有长-株-潭,二者均是发展迅猛的大城市(圈),并已在中部初步形成了辐射面较广的经济圈,南昌意欲分一杯羹,似乎力有不及。   在江西其它设区市,人们对“率先做大做强南昌”的战略也颇有争议。在江西一些网络论坛上,曾出现了多个城市的网民就此发生的激烈争论,对南昌被“优待”心有不服者为数不少。而从这些设区市各自的城市规划看,也多少还有“各自发展,互相较劲”的味道。   另有专家称,根据江西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江西省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研究》的报告可以看出,南昌与江西其它设区市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南昌已经领先很多,如果还加大对南昌的倾斜力度,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显然将进一步加剧,将不利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   不过,对于“不平衡”说,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江西省委在提出“做大南昌”的同时,也正在规划要沿京九线、浙赣线加快建设若干个区域中心城市,并把做强做大中心城市与建设城市圈、城市带结合起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要增长极的区域城市经济圈。   [center][B]蓝图: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B][/center]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22144617201.jpg[/img]   继2001年江西“解放思想”活动引发南昌市振兴热情以后,再度令南昌人激起“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南昌市各部门、各县区纷纷对“做大南昌”建言献策,自我定位。近几个月来,南昌市“做优、做强、做大、做美”的一系列思路已逐渐浮出水面。   “做优南昌。”一直积极主张要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闽东南三角区对接与互动的南昌,当下从体制对接先入手,提出凡“两洲一区”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南昌原则上都要对应取消;“两洲一区”没有取消的,南昌可精简的要尽量精简,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   最近,南昌市还提出了打造“信用南昌”、“法制南昌”的口号,并强调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构建现代金融服务、进出关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和人才供应五大体系。   “做强南昌。”做大城市的前提是做大经济。“南昌制造业历史条件不错,今天赋予的机遇更好,若能因势利导,做强做大,南昌的崛起很有希望。”2003年7月20日,北大教授萧灼基在“南昌发展论坛”上演讲时如此评说南昌。此次论坛,诸多专家学者把脉南昌,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南昌应当朝着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努力。   对此,南昌市委提出的思路是,实施“大开放”战略,通过“以外引外”、“以大引外”、“以优引外”等多种形式,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的企业入驻,从而带动当地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主动融入“长珠闽”经济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将国企推向市场,靠大联强,通过招商引资、嫁接重组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一头在外”和“两头在外”的资源配置市场化,重振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雄风。   “做大南昌。”始终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大手笔描绘大南昌、新南昌的蓝图。要做大城市,就不能不把城市空间做大。根据《南昌市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南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将达到350万,城市建设用地从2002年的165平方公里扩大到350平方公里; “一江两岸、一核五区、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含一个中心城,五个外围城市组团)的格局部署,气势磅礴。   “做美南昌。”建设现代花园城市,力争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理想。南昌市长李豆罗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了南昌的未来美景:打造一江两河八湖,展示“杏花名楼之毓秀、娄妃梳妆之余韵”,重现“晨钟暮鼓、东湖夜月、苏圃春蔬、徐亭烟柳”之胜景。赣江东岸,“登临滕王高阁,远眺西山积翠,近观红谷新府”;赣江西岸,“漫步(红谷滩)秋水广场,纵览南浦飞云,领略滕阁秋风”;赣江江中,“白天碧波荡漾,晚上万点星光”……   这样一幅美景,自然也是180万南昌市民心中的理想家园。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