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扬州旧城改造:500多条古巷细说历史

admin 2004-04-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471081778.jpg[/img]张蔚飞摄[/center]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今年的春天,是伴随着一系列古城保护工程开工悄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471081778.jpg[/img] 张蔚飞摄[/center]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今年的春天,是伴随着一系列古城保护工程开工悄然来临的。   自2月8日东关街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后,该市教场街区改造工程也相继启动,这一系列工程标志着5.09平方公里古城区的整体性保护全面启动。   这个位于江苏中部、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要将那一片由500多条古老街巷串起来的地方,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历史博物馆”。曾经因改造条件不成熟而暂时被“存”起来的古城区,开始鲜活起来。   [B]5.09平方公里内,有147处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私家园林[/B]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评点扬州城,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特别是以明清古城为主体的5.09平方公里老城区,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147处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私家住宅园林,而扬州漆器、玉器、雕版印刷术、扬州的“三把刀”、扬州学派、扬州八怪也都声名远播。   这里有扬州现存的最有价值的历史遗存。这一范围内有个园、琼花观,有汪氏小苑和扬州最早的盐商会馆“山陕会馆”,有朱自清故居、魏源故居,有俗称“九十九间半”的浙派建筑群吴道台宅第、双瓮城遗址等。区域内的园林式民居民宅,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全国有其独特的地位。   过去,扬州按照跳出老城建新区的建设思路,将老城区暂时“存”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城区房屋破旧,街巷狭窄,卫生消防等功能设施不全,煤气通不进去,市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呼声日涨。   [B]老城区被分为12个街坊,分片保护,区内建筑绝对高度控制在6.5米[/B]   去年春天,扬州出台《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将老城区分成12个街坊,每个街坊都制定了保护详规,由人大立法通过。保护区内建筑原则上实行就地保护或翻建,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3.6米以内,绝对高度控制在6.5米以内。为了兼顾历史文脉的完整性,在4个重点保护区的周边还补充了相应的严格控制区,总用地面积近221公顷,它们的建设活动则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的延续,新建建筑的体量和风格被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超过10米。   在这个《大纲》里,交通规划亦被要求与古城保护有机结合。老城区街坊主干道宽度为6—8米,次干道为4—6米。保护区内,街巷维护现有宽度和走向;但涉及文保单位和有价值传统建筑时,道路则要为历史建筑的保护“让步”。   扬州老城区居住着12万居民,这些人大多数收入不高,没有能力到新城区买商品房。为此,该市在新城区兴建了70万平方米的“安居房”、“定销房”和“限价商品房”,分别安置低保对象、特困户、贫困户,力争在几年时间内,将老城区12万居民逐步疏散出去。去年国庆节前夕,老城区1000多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有市区常住户口10年以上的困难家庭拿到了“定销房”的钥匙,高兴地搬出了老城区,喜迁新居。   [B]四大特色街区,真实再现当年扬州盐业盛况和盐商文化生活[/B]   对古城而言,历史街区的保护,比单个建筑的保护更为重要。扬州在古城区重点构建、整修、整理出四大特色街区,即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教场商贸民俗文化街区、南河下盐商历史文化街区、盐阜路护城河文化工艺休闲购物街区。   在东圈门、东关街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修复开放了盐商博物馆“汪氏小苑”,并开设了中国惟一的“盐商民俗文化风情馆”,真实地再现了康乾盛世扬州盐业的盛况和盐商的文化生活。搬迁26户居民,修复开放了个园南宅,使个园前宅后园融为一体。东关街是老扬州有名的商业街,原来东关街上有许多特色商店。今年,又启动了东关街改造二期工程,以恢复明清古街的商业风貌。目前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已显现雏形,一批扬州老字号也纷纷入驻东关商业街开店经营。   今年开春,该市在明清古城又启动了教场街区改造,打造“扬州的夫子庙”。与此同时,南河下盐商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方案也在规划中。   [B]古城改造文章中最细致的一笔,落在古巷的修复、整理上[/B]   扬州曾有“巷城”之称。郑板桥的“绿杨深巷,人依朱门”说的就是巷子里的扬州。   扬州的老城区有500多条小巷,古街深巷多而且密,狭且长,巷连巷、巷通巷、大巷套小巷,特别是东圈门、东关街一带的小巷串起了古典住宅园林、寺庙等古建筑,浓缩了扬州民俗风情、人文建筑的精髓。从记载着扬州历史的东圈门城楼开始,沿着那些首尾相连、内外相通、曲折迂回的古巷走一回,看两侧历尽沧桑的旧门楼和粉墙黛瓦,听一听小巷深处的扬州白话,才算是真正到了扬州。   因此,扬州人将古城改造文章中最细致的一笔,落在了古巷的修复、整理上。   从东圈门城楼处沿东圈门街到汪氏小苑,欣赏盐商大宅门的风韵;经地官第到琼花观,观赏“四海无同类,维扬独一枝”、被选为扬州市花的琼花;出琼花观折回到马家巷,参观传统制花工艺产品制作;从马家巷折转到东关街,可参观民居,品尝扬州地方特色小吃,领略东关古商业街风貌;到个园去参观大盐商黄应泰的豪宅,欣赏以叠石为胜的著名四季假山园林个园……   古巷串起名人、名居、名迹、名园,也串起淮扬美食、维扬工艺、扬州茶道。人与民俗文化全在古巷里生动起来,勾勒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新广陵图。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