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为世界打开一扇园林花窗

admin 2004-06-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1980年5月,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设计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园林,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苏州园林的技法与神韵,也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
  1980年5月,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设计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园林,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苏州园林的技法与神韵,也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   20多年过去了,在世界不断投来的青睐目光中,苏州的9座园林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共享世界文明精华的过程中,苏州园林在八方宾客的迎来送往中,越来越多地走出姑苏小巷的有限天地,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上阕:风雅的姑苏咏唱谁在倾听?   ―――苏州园林从深巷走向世界   自明轩第一次走出国门,苏州园林走向世界的脚步越迈越开,加拿大温哥华逸园、新加坡蕴秀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苏州苑、马耳他静园、美国纽约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等相映成辉,园林足迹遍及北美、欧洲、东南亚、南非及港台等地。在我国出口兴建的50多个中国园林及园林单体建筑中,有三分之一是苏州园林部门取苏州园林原型或意趣设计建造的,累计建造的园林占地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   明轩是第一个整体出口的庭园,很多美国人因为明轩与苏州园林结缘。熟悉明轩“出国”过程的人这样回忆,在中国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推荐下,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的明轩方案送到美国后,大都会博物馆董事、美国社会名流阿斯特夫人,世界著名建筑家贝聿铭先生以及许多建筑专家一同审稿,个个叫好。l979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接了建设工程。经国务院特批,工程所用木料从四川采伐,并专为此工程恢复了苏州陆墓御窑烧制砖瓦。经过在苏州5个月的紧张施工,庭园的全套预制构件顺利完成,当年年底,193大箱构件飘洋过海,开始了中国园林史上的第一次出口远航。1980年5月,一座典型的明代古典庭园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成。明轩的建成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美国总统尼克松专程前往明轩参观,并接见了中方工程技术人员;美国及世界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   兰苏园是所有落户海外的苏州园林中各项要素最完整的一个,还获得了建设部2001年度风景园林专业工程设计一等奖。该园位于波特兰市唐人街东北部、面积3700平方米,以水为主体景象,周边分布浣花春雨、柳浪风帆、半窗拥翠等景点,园林布局自由、曲折、灵活,不仅在地块四隅分别规划了园林绿地,园林内部还通过一条曲折蜿蜒、南北延伸的游廊将园林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在空间设计中取得了在有限中营造无限的效果,体现了东方古典园林艺术与美国现代建筑规范相结合,传统材料、施工技术与现代材料、施工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一经建成就在当地形成轰动。美国俄勒岗州政府还授予兰苏园“人居环境奖”和“特别贡献奖”。   目前已经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并已开始前期建设准备的美国洛杉矶亨廷顿植物园的夏园是苏州迄今外建面积最大的苏式园林庭院。据介绍,亨廷顿植物园中辟出了近5万平方米建设中国园,按照当地华人的设计理念,计划建成春、夏、秋、冬4个园子,首期投入设计、施工的夏园将以明清风格的江南庭院景观为主,占地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工程浩大,且涉及的古典园林要素齐全。整个中国园沿着自然山坡建设,临水的夏园等主要以苏式园林风格见长,依山部分则主要体现北方皇家园林特色。   记者还从苏州园林设计院了解到,一个新的园林出口项目正在酝酿中,法国的布尔昆?雅里昂市是吴江市的友好城市,该市将建设一个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苏州园林,作为园中的一大亮点,将按照吴江退思园闹红一舸的样式建造“归虹舫”景点。在这个苏州园林的东北方向有法式城堡和现代花园,两相辉映,韵味独特。   下阕:简约的山林写意几人领会?   ―――传播园林更是传播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中国文化“四绝”之一,而苏州园林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优秀的代表,园林中蕴含着丰富而精致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苏州乃至中国和东方的文化象征。移建出国的苏州园林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浓厚的历史穿透力、幽雅的文化底蕴由此传递开来。   身处异国的苏州园林能够赢得多少共鸣?无论是以小见大、园中有园的空间布局构思,还是梅兰竹菊、雕梁画栋的造园语言,这些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文化能够被当地人接受吗?   苏州园林设计院负责人贺凤春当年在兰苏园建设时担当了半年多的现场监理,除了看着园子一点点成型、一天天美丽,感受最多的就是当地人对园林的喜爱和理解。她告诉记者,在美国波特兰成立有“中国园林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主要研究的就是苏州园林,研究会的很多人都曾自费到中国、到苏州实地考察,亲身体会苏州园林。兰苏园的建设得到了波特兰市民的热切关注,建成后更是得到了热情“追捧”。据了解,兰苏园建成开园至今,每年的游客量达到35万至40万人次,超过预期的3倍,注重园林保护的外国“守园人”不得不规定了兰苏园每天入园的游客数量上限,严格控制游客流量。   贺凤春告诉记者,只要是美的东西就能够得到认同和理解,也许西方人在喜欢和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首先喜欢上的是苏州园林的美的形式,然后才落实到美的内容,最终才是文化上的认可和共鸣。园林空间布局的灵巧,园林建筑的精致是西方人心目中具象了的园林美,而园林里的匾额题对、植物点缀是细细品味体会的对象,很多对东西文化的对比都会落实到东西方园林的对比上,就因为从美丽园林里,很多与东方文化有着一定距离的西方人,能够品出写意山水的苏州园林所蕴涵的中国人、苏州人对自然山林的追求,对品性情操的陶冶。   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在承担中外文化交流使命的同时,对于园林本身的发展也意义深远。一方面,散落世界各地的园林是苏州园林最生动的宣传名片,作为世界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州园林因此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朝拜”者;另一方面,苏州园林的造园工艺在一次次再创作中得到提升。   以已经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亮相的上海豫园湖心亭为例,这个苏州制造的仿古建筑是以零部件形式运抵法国并现场搭建的,是古建行业内首个建成的可分拆式建筑。负责这项工程建设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从开始施工到初具规模,湖心亭以及配套的仿石曲桥仅用了30多天时间,却解决了若干技术难题。整个黛瓦红窗、飞檐翘角的古式建筑采用了玻璃钢等现代建筑材料,而仿石曲桥则是在木桥上喷涂了特殊材料模拟而成。整个湖心亭高7米多,宽10米多,占地65平方米,仿石曲桥则占地75平方米,钢结构与木结构结合的建筑可以拆分成若干部件,屋顶的瓦片都可以一一拆分,建筑墙体均为木制,而很多饰有飞禽走兽的精细物件仅保证运输中的完好无损就有不小难度。通过边设计、边建设,边建设、边修改,安装中的牢度与拆分时的便利度通过苏州造园艺人的巧手得到了完美结合。通过验收后,仿古湖心亭与石曲桥拆分下的部件用20多个集装箱运往法国,15位专业技师随同前往花了30天时间将之搭建在法国里尔街头。苏州园林的造园技法由此得到彰显。   采访中,贺凤春的一席话对苏州园林步出国门的意义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每一座出口园林的设计都不是苏州园林的简单移植、翻版或集锦拼装,而是因地制宜进行的艺术创作,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园林浓缩了苏州园林的精华,通过许多新的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往往能够在咫尺之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苏州园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根、延伸发展的新生命。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园林是全人类共享的文明瑰宝,落户异域的园林作为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着出生地的文化气质,向世界展示的同样是苏州园林的文化精髓。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