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自然保护区面临“双刃剑”?

admin 2004-07-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省现有历山、蟒河、芦芽山、庞泉沟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多是生态上的孤岛,不能成为也不应该成为与世隔绝的禁区,从20年前保护区一草一
  我省现有历山、蟒河、芦芽山、庞泉沟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多是生态上的孤岛,不能成为也不应该成为与世隔绝的禁区,从20年前保护区一草一木都不许动的禁止规定,到如今可以在实验区搞旅游开发的政策松动,自然保护区逐步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但开发到何种程度,才不会影响和破坏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旅游开发项目如何与保护区的物种和谐共存?带着这些疑虑,记者攀上芦芽山,踏过蟒河水,走进庞泉沟…… [B]步道之忧[/B] 7月进入了芦芽山旅游的旺季。近几年来,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邱富才局长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要有空,他就要到石佛寺旁的步道口去观望,看看川流不息的游客中,有没有人在抽烟,他怕引发森林火灾。  芦芽山位于宁武和五寨两县交界处,以其命名的保护区面积21453公顷。这里山高林茂,凉爽湿润,是都市人消夏避暑、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处在宁武县境内。2000年8月初,宁武县旅游局为缩短芦芽山与境内冰洞、天池、草原等旅游景点的距离,在未经保护区和中央、省地有关部门的同意下,擅自开工修建从黄草梁披水一侧到芦芽山脚石佛寺的步道。由于步道通过的地方全在核心区内,待保护区得知消息时,步道的一条主道、三条支道已具雏形。保护区立刻行文,紧急照会宁武县委、县政府,要求立即停工,但该县对此置若罔闻。不多久,总长1629米、宽1.5米的步道便向游人开通了。 这条步道的开通,确实大大缩短了从黄草梁到芦芽山的距离,但却毁坏原始林地2443.5平方米。“更要命的是阻断了野生动物活动迁栖的通道,污染了核心区内的环境,埋下了火灾隐患。”邱局长气愤地说。  无独有偶,同年9月,五寨县旅游管理部门也是在未经保护区和中央、省地有关部门的同意下,在保护区内动工建起收费站和蒙古包,对核心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进行旅游开发。施工期间,保护区几次派人进行拦阻,并紧急通报五寨县委、县政府,可遗憾的是,两处人工建筑,也最终落成并投入使用了。 扯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修通了步道马上就有人走;建起蒙古包马上就有人住。从此,芦芽山保护区划定的旅游区域被突破了,整个保护区内,不论是实验区、缓冲区,还是核心区,都出现了游客晃动的身影。   对此,邱局长心急如焚。从那年起,他几乎每年都拿上国家对保护区管理的有关条文,亲自送给两县有关领导,要求立即关闭步道,拆除收费站和蒙古包。但时至今日,“道”照通、“包”照用,没有一点要关闭和拆除的迹象。      此招不灵,再行一招。每年一到旅游季节,邱局长就派人到进山的各主要路口严密观察,制止游客一切不遵守保护区规定的行为。“每年到山上旅游的不下10万人次,派人看住这头,看不住那头。污染我担心,安全我担心,可我更担心火灾呀,那可是灭顶之灾!”邱局长忧虑而又无奈地对记者说。   一位宁武籍在并工作的干部对邱局长的忧虑表示不满。他认为,邱局长真正担忧的是宁武、五寨开通了上芦芽山的路,打破了保护区对游客上山收费的垄断,抢了保护区的财路。   他告诉记者:“多少年来,游客要上芦芽山,就必须走从西马坊上山的路,那是惟一的一条上山路。保护区在那里设站收费,每年都有数十万的收入。自从宁武、五寨两县开通上山路后,游客就不必多走几十公里绕道西马坊上山。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也为贫困的两县增加了一定的旅游收入。” 这位干部对记者提出的“两县擅自开发保护区旅游,是否会对保护区生态造成破坏”的疑问回答说:“事在人为嘛,只要管理跟上来,那不算什么问题。”他接着说:“近几年,关停小煤窑,不让挖煤;退耕还林,不让砍树;引黄入晋,不让开工厂。山高地瘠、十年九旱的宁武已从(忻州)过去的利税大县,沦落为国家级贫困县了。就祖宗留下的那点子旅游资源,再不让开发,让宁武人可怎么活呀?”不知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B]修路之难[/B] 与宁武急切地开发旅游,竟然在保护区的核心内拦腰修条步道比起来,同样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阳城,就显得“循规蹈矩”、慢慢腾腾。其明显的事例是,“一条从县城通往保护区26公里长的公路,修了3年都未修通”。 迟迟不能修通的原因,阳城有关部门介绍是“缺资金”,而知道内情的人却认为是“对旅游开发不重视”。   “阳城哪在乎(旅游)那点子收入?”该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据我所知,蟒河一年的旅游收入,也就十几万块钱,那够什么用?阳城有煤有电,随便挖个口子(煤窑),一年的收入就顶它(旅游)收入的十几倍、几十倍。”   他介绍说,阳城是一个能源大县,境内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又有著名的阳城电厂。近年来,随着市场能源价格的暴涨,县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县里主要领导对开发旅游这个小的经济增长点看不在眼里,认为它“微不足道”。并且修筑通往保护区的公路,掏钱的是阳城,受益最大的是保护区,还不如拿这修路的钱“另外干些大事”。   “再者说来,保护区是国家的保护区,地方政府有责任参与保护,修通了公路,招来了游客,游客多了,谁能保证不破坏保护区生态,那责任地方政府能担得起吗?”他反问道。   据了解,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与蟒河隔山相望的河南云台山风景旅游区游人如织,旅游收入达数百万元。而风景比之秀丽百倍、仅实验区面积就大之数倍的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门可罗雀,所收无几。   “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是保护区的封闭式管理。”一位竭力主张进行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阳城人士认为。他介绍说:“由于保护区自身资金缺乏,拿不出钱自己去搞开发,而对于外面的投资,保护区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拒绝,所以在近几年旅游热不断升温时,蟒河却被人们淡忘了。”   而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却认为主要原因是“宣传跟不上去”、“怕记者”。见记者纳闷,他解释说:“1989年,省报有几个记者到这里来,十分惊讶这偏僻的地方竟有这么好的风景,回去后就写了一篇报道。许多人看了这个报道后,纷纷到这里来旅游观光。那几年,保护区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从而大大缓解了保护区开支的紧张状况。可近几年中,有的报社记者已不满足于吃住的招待了,开口就跟我们要多少多少钱,还和我们讨价还价。保护区没钱,宣传也就只好作罢。”   说到这里,这位工作人员话锋一转,问记者:“你这次来要多少钱?我们可是没钱啊。”听明来意后,他马上让另一位工作人员给负责人打电话,并略带歉意地对记者说:“你再等一会儿吧,我们局长马上就回来了。”一席话,令记者瞠目结舌、哭笑不得。   当天上午,记者在晋城电话与保护区负责人约定好下午的采访时间。记者如约赶到阳城后,该负责人却没有露面,打手机,手机不开。记者以为该负责人另有要事缠身,所以就在阳城耐心等待。听了这位工作人员的解释,记者恍然大悟:“原来负责人怕记者。”   晋城一位同人告诉记者,早在去年,以赞助电视剧《康熙大帝》而名扬海内外的皇城相府,就与蟒河保护区联系,希望共同开发保护区旅游。几次谈判后,最终在前不久谈崩了。原因是保护区必须要拿收入的大头,而皇城相府觉得不划算。河南云台山也多次来人与保护区接洽,愿意出资开发保护区旅游,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没有结果。他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当商机来临时,人们脑袋的封闭,比交通的封闭更可怕。”   [B]保护之法[/B]   “在这山沟里10年,如今总算熬了个处级了。”7月14日,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院里,李世广局长满面春风地对记者说。   今年初,上级部门发文,统一将我省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升格为县处级单位,李世广也就在原地不动的情况下,由科级干部一跃而成为了处级领导。   “这主要是体现国家对保护区工作的重视。”见记者愕然,李世广解释说。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最早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也是旅游开发搞得最早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里就有游客前来观光。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的旅游潮达到了高峰。保护区的收入也创下了奇迹,突破了100万元。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游客逐年减少,收入连年下降。到2002年,收入跌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那时候,李世广每天愁眉苦脸,常为捉襟见肘的财务而恼火。   去年,他经过一年的考察,最后痛下决心:“继续做保护区的文章,不能守着金碗饿肚子。”今年,天气刚刚转暖,他便大兴土木,修别墅、建餐厅,要实现“自己往肥养自己”。   李世广介绍说:“保护区工作的主题应该是‘保护与发展’。可是保护也好、发展也好,都需要花钱。从国家目前的情况看,单靠上级拨付的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就要在不违反国家对保护区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开发保护区生态旅游,搞点创收,以弥补保护经费的不足。达到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目的。”   “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可行的。因为庞泉沟自列为保护区以来,生态旅游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保护区主要保护的褐马鸡数量已从建区时的三四百只,发展到2000只左右;金钱豹也由一两头,发展到六七头。其他金雕、原麝等动物的数量也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   “需要说明的是,由我们自己来开发旅游,会把握住旅游的尺度,即只在国家规定的保护区边缘的实验区进行。如果把开发旅游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开发商或地方政府,我担心他们会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自觉不自觉地违反国家对保护区保护的法规,向保护区的缓冲区,甚至核心区推进,从而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   “保护区最终的目的是保护。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是要发展,二是要宣传。所谓发展就是要巩固和壮大保护区,使它真正能为人类服务。宣传就是要宣传保护区的价值和功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树立起对保护区的保护意识。这两点做到位了,人类和自然也就和谐统一了。”   记者注意到,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了20多年的牛治珏的观点,与李世广如出一辙,他说:“保护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三位一体的,要变保护区静态的保护为动态保护。”   他认为,对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最理想的模式是由保护区牵头、地方政府配合、开发商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对自然的利用。   在与记者话别时,牛治珏说:“蟒河需要投资,蟒河大有前途。”   [B]名词解释[/B]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保护目的,而加以划定、管理的一块具有明显自然价值的自然和近自然区域。它依里至外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法规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发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活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