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彼得兴建的大城(图)

admin 2004-10-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14233554998.jpg[/img]圣彼得堡街头。摄影者Egil Presttun[/center] 这几年王小波的热读,使一些被迫暗淡的大师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14233554998.jpg[/img]圣彼得堡街头。摄影者Egil Presttun[/center] 这几年王小波的热读,使一些被迫暗淡的大师借了他的光,为人所了解。因为王小波的读书品位自然是没得说的。他在《我的师承》,开篇就赞叹查良铮(我一直想知道,查先生和那位查良镛有无交往):“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   在王小波这段文字之前,如果你跟人说,读读诗吧,你就会得到白痴的称号。好了,不必继续探讨诗句,只要有一些KTV语言,就可以混口饭吃了。   来说说圣彼得堡吧,这座300岁的城市。它曾经差点夭折,彼得大帝的儿子艾雷希斯最大的心愿是继位后荒废掉圣彼得堡。彼得知道以后,判处他儿子死刑,并亲自打了第一鞭,40鞭后,王位继承人失去了性命。圣彼得堡则继续生存。   圣彼得堡才是彼得大帝最亲爱的儿子。   城市有两种,一是像树一样长起来的,这是自然流派,就像广州这块地方也许曾经有一颗叫做“广州”的种子被神或灵悄悄种下;另一种城市是设计出来的,空降在土地上,像深圳、像巴西利亚,仿佛这座城原本在空中,然后突然降落。圣彼得堡属于后一种城市。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用知识与恐惧在1703年凭空捏造的。那一年,他31岁。彼得如何成功掌握知识与恐惧的力量,就是他成为“大帝、祖国之父与皇帝”三项荣耀的原因,也是圣彼得堡长成的两种力量。   彼得随身的十字架上写着:我是需要受教育的学生。很多皇帝身上都会挂着这句话,只是彼得真的这么做。   11岁时,他学会发射火炮。13岁,学会使用毛瑟枪。这好像有悖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十四五岁时,他招募了600个年龄相若的孩子学习军事指挥,让他们用实弹演习,结果死掉了20多人。学习成本很高。   彼得就位后,毫不掩饰自己对欧洲先进国家的崇拜,他专门和莫斯科那些来自德国、荷兰、瑞典、英国的人喝酒作乐。他的一个臣子伊诺斯基曾去欧洲长过见识,看到主子一副以次等公民沾沾自喜的状态,心生忧虑,大胆苦谏了几句;彼得一点都不领情,看着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蠢物戳在自己的面前,怒意顿炽,叫来一个农奴,叫他当场排出一筒硬屎,然后喝令这个多嘴的家伙把它咽下。我喜欢彼得,就是喜欢他这种刚烈的批评术。   后来,彼得更是到欧洲列强那儿做了著名的巡回学习。   在阿姆斯特丹学习城市规划、排水技术、造船术以及当木工学徒;亲自解剖了尸体——并让在场对尸臭表示反感的随从每人啃一口尸体,看来,彼得的大臣们对食物范围的扩广,一直在作贡献——而彼得还奇妙地学会了拔牙术;在伦敦见识了设计大师列恩爵士建造圣保罗大教堂,学习天文学、铸币术;在维也纳学习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别以为这些东西天生就会。   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以后,他回到莫斯科对一些谋反的军官展示了他对恐惧术的娴熟,他把谋反的军官挂在广场,生生剥皮,而且每天只剥一吋,一周只剥六天。第七天,是神圣的安息日。   彼得决定盖彼得堡时,他知道什么样的城市将是全欧洲最漂亮的,他也知道所有人都反对在一片沼泽中兴建大城,最重要的是,他还知道他们只能顺从。   于是有了圣彼得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