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建筑事务所的春天
admin
2004-12-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他们——不依附设计院这种官方设计体制而生存,致力于建立独立的建筑事务所,选择在不受制约、自由支配想法和时间的环境中去做设计——这是所有建筑设计师的梦,在中国,实现这
他们——不依附设计院这种官方设计体制而生存,致力于建立独立的建筑事务所,选择在不受制约、自由支配想法和时间的环境中去做设计——这是所有建筑设计师的梦,在中国,实现这种梦想的机会慢慢多了起来。
他们——包括这些已经日渐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昀、齐欣、朱锫、马清运、王晖……这些名字叠加在一起,组成了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群落。他们的作品,诞生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些作品已经构成了正在重新成长中的时代建筑的新图景。
他们,是一批在国内受过基础教育,同时具备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建筑设计师。
他们,这群新生代建筑师,在中国这个全世界都关注的建筑实验场中,已经开始登场。他们所在的建筑事务所在未来中国的都市化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B]王昀,寻找建筑的原生态[/B]
现在是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同时又是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的王昀,2001年冬天从东京回到北京。王昀既是学者又是建筑师,他在东京大学完成了关于聚落研究的博士论文。对于聚落问题进行研究,是东京大学建筑学科的传统,我们今天熟悉的著名建筑家如伊东丰雄、原广司和山本理显,都曾经在学生时代对世界聚落做过系统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成为他们日后建筑设计的基础。
在回国之后的近三年时间里,王昀曾在北京大学开设了聚落研究、空间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等课程。那么有人会问,研究聚落的意义在哪里?王昀认为聚落研究是寻找建筑设计的“营养源”,那些构成聚落的因素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建筑设计,而是生活方式的需要。他的研究方向在于寻找建筑的原生态。
除了关于聚落问题的研究外,王昀主持的建筑师事务所——方体空间工作室——到2005年底将有五个项目竣工,这对一个刚刚成立两年的事务所来说是坚实的跨越。
卢师山庄别墅A+B已经在北京西郊走出地面,它是以57栋住宅所组成的别墅区中的开始。卢师山庄会所也是在同一个区域中,是区内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大厅与室外以整面的玻璃幕墙相隔,室内与室外之间互为对象,对景与互位关系是这幢建筑设计的主旨。
在王昀的新项目中,北京百子湾小区中学校也是一个让人期待的项目,这座将坐落在北京市东郊的学校呈一字型,中间有一个长条型中庭,坐落在学校的一层屋顶上,整个学校建筑为3层,中庭空间的设计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西北地区下沉式窑洞空间的联想。
王昀的建筑研究中对于生活方式的侧重,已经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
[B]齐欣的“礼让”建筑[/B]
建筑师齐欣在清华大学完成建筑基础教育之后到法国留学,他说,“在法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把在清华学到的东西全部洗干净”。齐欣认为国外的教育训练了他批评的眼光和城市的观点。
齐欣从法国结束学业回国之后参与的最大项目是国家会计学院,从这个设计上可以看到法国建筑对他的影响,这座建筑外在典雅,同时具备了高科技的风格,这个广受好评的建筑设计为齐欣带来了声誉,也正是由于这个项目的完成,让齐欣感到成立独立建筑师事务所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4年齐欣涉足的项目主要有三个——北京用友总部,杭州玉鸟流苏和北京香山的“水杉之间”。
北京香山的“水杉之间”是一个让人迷恋的美丽住宅群。齐欣曾经对那些过度侵犯私密性的设计表示过不满,他试图说服开发商理解重新围合的私密空间,对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样式进行现代的表现,但齐欣又不满足简单地转译传统居住形式,因此他在大的框架之中,寻找那些能够满足不同居住者兴趣的表现手段,现在我们看到的设计是典雅爽快的现代空间。北京香山的阳光下,白色群落和杉树、山峦保持一种秩序,这种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让建筑具备了一种“礼让”的气质——这恰恰是许多当代建筑缺失了的建筑美学。
在建筑师所面临的多重社会关系中,建筑师和开发商的合作无疑是重要一环,那么开发商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齐欣认为:“总体上开发商进步比建筑师快,他们扮演着达标者的角色。”
[B]朱锫,实践在北京[/B]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的朱锫2001年从美国回来,在此之前,他是一家著名美国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中国项目的建筑师。
朱锫在美国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认为,西方建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未来的建筑师进行研究和工作方法的训练,这些使他在回国之后可以立刻进入建筑操作的状态——建筑师只有通过设计实施的案例,才能回答他们在头脑中思考的中国建筑问题。
和奥运会有关的项目“数字北京”在国际竞赛中中标,使朱锫和他所属的都市实践事务所广受注目。
朱锫在设计的同时积极考虑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他认为,首先城市是设计策略的源泉,其次建筑师对城市的态度是一种“回应”。在后现代时期,知识分子已不可能先知先觉并抑制问题的发生,只能保持对现实的回应。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努力让每个项目都上升到城市策略的高度,来阐释当今城市中的问题。个体建筑就像城市中的有机体,应该对所处的周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刺激着建筑师的思考和想象力,中国城市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阶段,那么什么是当今的中国建筑必须要重新定义的问题?如果说,上个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使现代主义孕育而生,那么今天的信息时代会给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朱锫现在正在做的“数字北京”这个项目,就是试图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数字北京”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建筑项目,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在美好的外表内,是否能够设计出充满数码感觉的功能空间?
此外他主持的项目还有“用友软件园”和“中国数码”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阐释了建筑与当代、与自然环境、与传统院落之间的关系,这几个项目大多都在初步设计阶段。
他的另一类建筑设计是关于城市中心改造的项目,如东华门酒店改造、CBD中心区厂房的改建等,通过这些项目,朱锫将从如何改造北京传统建筑的角度,去研究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B]立方体的游戏[/B]
当我们寻找中国建筑师事务所群落时,日本青年建筑师迫庆一郎进入我们的视野。
2003年迫庆一郎作为山本理显设计工场在北京建外SOHO的项目设计负责人来到北京,当初他没有想到会常驻北京,更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居然在北京成立了独立的建筑师事务所,如今,迫庆一郎颇有自豪感地说:“对于我来说,在中国的机会要比在日本多得多。在日本,与我同龄的年轻建筑师很难能像我一样在中国接到这么大的设计项目。当然,日本建筑师到中国来做设计很不容易,我也是因为有建外SOHO的经验积累,才有这些机会。”2004年2月才成立SAKO建筑设计工社的迫庆一郎,已经有五个项目握在手中。
我们在北京CBD可以看到他的新作——“芬理希梦”店铺内装设计,这是一个洁白、快乐、充满自由空气的空间,所有的展示柜都是由两种白色立方体的箱子组合成,箱子通过特殊的螺丝连接件进行组合,这个连接件用一元钱硬币就可以随时打开。
迫庆一郎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材料和设计方式,东京有家只有20平米的小小珠宝店,是他独立设计的第一件作品。使用新的材料是迫庆一郎设计的出发点,珠宝首饰都是闪光的东西,所以他选用了不锈钢板材。迫庆一郎把手工艺的特点加到了材料的表达中,他亲自用砂轮在不锈钢板上面打磨出纹路,让这家珠宝店的临街面散发着奇特的光彩。
无论是建外SOHO,还是芬理希梦店铺,设计的基本单位是立方体,以这个模数展开,使用有限制的造型,展开无限的游戏空间,如同一个孩童玩耍积木,这种有快感的组合游戏,已经是迫庆一郎习惯的设计逻辑。
张永和主持的非常建筑已经走过十年,他对中国那些有着建筑家梦想的人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在中国率先建立了独立的个人建筑师事务所。这十年中,建筑在城市变化中的角色已经日渐重要,仅仅表达建筑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对于建筑的需要,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建筑水平,往往取决于本土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职业程度。
在西方的著名建筑事务所纷纷驻足中国的今天,新一代中国建筑师纷纷建立了独立运营的建筑师事务所,他们所承接的项目分量也在日渐加重,在中国,出现更多由本土独立的建筑事务所带来的品质和设计之作只是时间问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